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的1994—2023年羊草草原研究热点分析

作者: 贾鹏真 任德北 左震 郭春龙 高贺

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的1994—2023年羊草草原研究热点分析0

摘要 羊草草原是我国较具代表性的典型草原亚类,被认为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天然牧场和割草场。受过度放牧和刈割等多因素的影响,羊草草原面临植被退化和生态系统恶化的严峻挑战。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1994—2023年关于羊草草原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总结归纳羊草草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结果表明,1994—2023年,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羊草草原的退化成因、植被演替、恢复改良措施等方面,未来研究应更加关注不同恢复措施的效果评估和可持续性,为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支持。

关键词 文献计量;羊草草原;热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 S-0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4-0209-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4.04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nalysis on Research Hotspots of Leymus chinensis Steppe from 2014 to 2023 Based on CiteSpace Literature Metrology

JIA Peng zhen,REN De bei,ZUO Zhen et al

(Hohhot Natural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Survey Center,China Geological Survey,Hohhot,Inner Mongolia 010000)

Abstract Leymus chinensis grassland is a typical grassland subtype in China and is considered to be a natural pasture and mowing Grassland with high economic value.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overgrazing and cutting,L.chinensis grassland is facing severe challenges of vegetation degradation and ecosystem deterioration.In order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is issue,this paper uses CiteSpace visualization software to visually analyze the related research on L.chinensis grassland from 1994 to 2023 based on the database of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in order to summarize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frontier trends of L.chinensis grasslan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1994 to 2023,the research focus mainly focused on the causes of degradation,vegetation succession,restoration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L.chinensis grassland.Future research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ffect evalu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of different restoration measures,which provided scientific support for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grassland ecosystem.

Key words Bibliometric;Leymus chinensis grassland;Hot spot analysis

基金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2021GG0058);全国草原资源调查监测专项任务(呼和浩特中心)(DD20211599)。

作者简介 贾鹏真(1988—),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助理工程师,从事草资源研究。*通信作者,助理工程师,硕士,从事草资源研究。

收稿日期 2024-03-08

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是以羊草为优势种的草原类型,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草原区东部,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地位。我国羊草草原广泛分布于松嫩平原、西辽河平原、内蒙古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等地,是北方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牧区牲畜的主要食物来源1。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和刈割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羊草草原植被退化、生产力下降,土壤肥力和土壤有机碳储量也受到了不良影响2-3。有研究指出,羊草草原退化与土壤盐碱化呈正相关,即土壤盐碱化程度的增加会导致羊草草原植被逐渐发生退化演替,同时植被的退化演替又加剧了土壤盐碱化程度 [4。因此,深入探究羊草草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对于推动羊草草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鉴于此,笔者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1994—2023年羊草草原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探讨近30年间羊草草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以期为国内相关学者提供参考借鉴。

1 数据来源及分析

1.1 数据来源

选用中国知网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以“羊草草原”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期刊类型为“学术期刊”,检索年限为1994—2023年,共检索出625篇相关文献,根据主题词进一步筛选文献,最终得到238篇文献。

1.2 数据分析

采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6.2R6)和Excel 2019软件对筛选文献关键词、作者和发文机构进行分析与作图,时间切片设定为3年(Slice length=3)。

2 结果与分析

2.1 羊草草原相关研究年度发文量分析

图1为羊草草原相关研究年度发文量,总体来看,近30年来中国学者对羊草草原的研究呈波动性变化。将近30年每10年分为1个阶段,共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1994—2003年共发文82篇;第2阶段,2004—2013年共发文79篇;第3阶段,2014—2023年共发文76篇。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在近30年间始终保持着对羊草草原的研究。

2.2 研究机构分析

图2为通过CiteSpace分析得到节点数为188,连线数为137,密度为0.007 8的羊草草原研究领域研究机构共现图谱,模块化值Q(Modularity Q)为0.603 7,平均轮廓值S(Weighted Mean Silhouette)为0.929,表明对羊草草原研究领域研究机构的聚类是合理的。

由表1可知,在1994—2023年国内羊草草原研究领域发文机构前10的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等,发文量共95篇。其中,发文量最多的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30年间共发文15篇,占比为15.79%;其次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30年间共发文11篇,占比为11.58%;第三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30年间共发文10篇,占比为10.53%;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国家草地生态工程实验室和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30间均发文9篇,占比均为9.47%。

2.3 研究作者分析

图3为通过CiteSpace分析得到节点数为215,连线数为351,密度为0.015 3的羊草草原研究发文作者共现图谱,表明作者之间是有合作关系的。作者共现图谱模块化值Q为0.603 7,平均轮廓值S为0.929,表明此次对羊草草原相关研究作者的聚类是令人信服的。

由表2可知,在1994—2023年国内羊草草原发文作者前

10的有辛晓平、宝音陶格涛、李向林等人,发文量共96篇。其中,发文量最多的为辛晓平,30年间共发文13篇。通过分析作者发文内容发现,辛晓平团队在羊草草原研究方面主要聚焦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探究放牧强度、刈割干扰等因素对呼伦贝尔羊草草原植物群落及多样性、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探究切根、打孔、施用有机肥或复合微生物肥对退化羊草草原的治理效果3,5-7。发文量第二的是宝音陶格涛,30年间共发文12篇。宝音陶格涛团队近30年主要研究刈割对内蒙古羊草草原植物群落生物量、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同时探究切根、氮素添加、轻耙处理、浅耕翻处理、围栏封育等不同措施对退化羊草草原恢复演替的影响8-11。发文量第三的是李向林团队,30年间共发文10篇,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等施肥方式对羊草草原的影响12-14。由此可见,我国学者在羊草草原方面的研究主要表现为羊草草原退化成因及治理措施两方面。

2.4 关键词分析

2.4.1 关键词共现分析。

由表3可知,共现频次排名前10的关键词有羊草草原、羊草、放牧、草甸草原、刈割、土壤养分等。其中,羊草草原共现频次为120次,羊草共现频次为24次,放牧共现频次为12次,草甸草原共现频次为10次,刈割、土壤养分、内蒙古、放牧强度共现频次均为8次,土壤动物、群落、施肥和切根共现频次均为7次,表明羊草草原相关领域里研究主要集中在放牧、刈割、土壤养分等内容。关键词共现频次再次证实1994—2023年羊草草原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羊草草原退化成因(放牧、刈割、放牧强度等因素)及治理措施(施肥、切根等措施)两方面。

2.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图4为通过CiteSpace分析得到节点数为216,连线数为532,密度为0.016 3的羊草草原研究领域关键词聚类图,通过聚类分析,以对数似然比(log-likelihood ration,LLR)为标准提取聚类标签,将近30年羊草草原研究领域关键词类别主要归类为10个研究方向,分别是羊草草原、羊草、放牧强度、季节变化、放牧、群落、凋落物、土壤呼吸、生物量和刈割,每个研究方向都有许多研究内容。

表4展示了羊草草原研究领域关键词聚类信息,聚类模块节点数最高为64个,最低为9个,轮廓值介于0.788~1.000,轮廓值均大于0.5,表明此次聚类是合理的。较高的关键词对数似然比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关键词聚类模块包含信息15。放牧强度、刈割、内蒙古、生物量等关键词具有相对较高的对数似然比,表明国内羊草草原研究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地区,包含放牧、刈割等对羊草草原的影响、退化草地恢复和改良等内容。

2.4.3 关键词突现分析。

由表5可知,通过CiteSpace提取检测羊草草原研究领域突变词可以发现,该领域研究早期,季节变化、浅耕翻、环境因子、多样性和退化程度等是主要研究热点。2015年以后,切根、土壤养分、刈割、施肥、有机肥、放牧强度等逐渐成为国内学者的关注焦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