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户行为理论的小农户施肥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宋静宜 曹心怡 王子豪 陆莹 王雪琦 范宇豪

基于农户行为理论的小农户施肥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0

摘要 为落实低碳发展目标,推进小农户科学合理施肥,实现流域内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基于骆马湖流域东岸156户小农户调查数据,测算其化肥碳源排放量及强度,同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小农户施肥行为及低碳施肥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流域内小农户的化肥施用强度较高。受教育程度、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及对环境污染的认知情况均对小农户低碳施肥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建议提升绿色低碳认知、增加绿色施肥的政策强度,同时持续推广有机肥,探索流域小农户低碳行为模式。

关键词 小农户;施肥行为;农户行为理论;低碳;影响因素;骆马湖

中图分类号 F 062.2;X 5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4-0213-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4.04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nalysis of Fertilization Behavior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mall Farmers Based on Farmer Behavior Theory—A Case Study of the Luoma Lake Basin

SONG Jing yi,CAO Xin yi,WANG Zi hao et al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uqian University,Suqian, Jiangsu 223800)

Abstract To implement the low carbon development goal, promot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fertilization for small farmers, and achieve high qua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the watershed, this article was based on survey data from 156 small farmers on the east bank of the Luoma Lake Basin. It calculated the carbon emission quantity and intensity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Additionally, a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ir fertilization behavior and low carbon fertilization willingne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nsity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used by small farmers in the basin were relatively high. Education level, duration of engagement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ll had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impact on the willingness of small farmers to adopt low carbon fertilization. Based on this, it was recommended to elevate green and low carbon awareness, increase the intensity of green fertilization policies, and continue to promote organic fertilizers, exploring low carbon behavior patterns of regional small farmers.

Key words Small farmers;Fertilization behavior;Farmer behavior theory;Low carbon;Influencing factors;Luoma Lake

基金项目 宿迁市科技计划项目(K202235);宿迁市社科研究课题(24SYC-44);2023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2314160037Y);宿迁学院人才引进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校2023XRC009)。

作者简介 宋静宜(1988—),女,江苏宿迁人,讲师,博士,从事生态环境风险与治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24-06-01

施用化肥是农业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我国是农业大国,并且是世界最大的化肥生产国与消费国,化肥使用量已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减少对化肥使用,是农户具有低碳生产行为的重要体现,有助于低碳农业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2。然而,全国流域范围内因化肥过量使用导致的化肥利用率降低、土壤肥力下降、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依然严峻3-6。农田化肥污染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分布最广的污染类型7,而宿迁农业生产已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受到潜在威胁8。因此,化肥减量、低碳施肥是流域内耕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当前,农户是我国耕地资源最主要的利用者和农业生产活动经营的主体9,其施肥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化肥使用量,进而对农业面源污染程度、保护耕地生态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农户生产行为的转变10。目前已有较多学者研究农户的施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在有机肥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方面,Gastineau等11在理性逻辑下,认为农户施肥行为决定于自身的经济性目标,促进农户有机肥施用的根本前提是增加农户收益,从而催生了有机肥购买补偿、生态补偿等一系列理论制度安排;Pandey等12研究表明,小规模农民化肥使用的关键因素是农田易于灌溉并接近化肥市场;郭清卉等13认为在自然与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农村社会性使农户施肥行为选择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规范的影响,他人对农户施肥行为的看法会构成农户行为选择的重要参照,他人对合理施肥的认同会增加农户合理施肥的概率。在施肥行为影响因素方面,朱郭奇等14认为小农户与过量施肥事件心理距离显著影响其规制感知,小农户与过量施肥事件心理距离能直接和通过规制感知显著影响其化肥减量化行为及其动机自主程度;黄炜虹等15认为农户对其施肥行为导致的环境污染的认知程度会影响其施肥行为。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农户开始分化14,但小农户仍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9,也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最重要的主体之一,不同流域农户的生产行为存在显著的异质性16。因此,如何推进小农户进行科学合理施肥行为将是流域内面源污染治理、实施流域内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流域尺度上,学者们针对流域内面源污染展开较多的研究,但现有研究大多从时空分异特征、风险评估、污染来源和迁移过程等角度,且在行为方面的研究大多把农户作为一个整体,较少从小农户施肥视角切入研究。因此,笔者以骆马湖周边的小农户为调查对象,从流域尺度分析其化肥碳源排放量及强度,同时构建“小农户-行为特征-低碳施肥意愿”模型,探讨小农户的行为特征与其低碳施肥意愿之间的关系,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为区域资源保护、小农户低碳行为模式的运用提供一定的数据和理论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骆马湖位于江苏省北部,是京杭大运河的中段,也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节点,地跨宿迁和徐州两市(图1)。骆马湖为浅水湖泊,湖底高程一般在21.17~23.17 m,北起堰头村圩堤,南至洋河滩(宿迁市)闸口,西连中运河,东部依靠嶂山岭,东西宽15~20 km,南北长35 km,平均水面面积为375 km2,是江苏省第四大淡水湖。骆马湖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雨季集中在6—9月,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东风17,当蓄水位为23.0 m时(古黄河基地),平均水深3.32 m,最深等深线东南部水深5.5 m,年水位涨幅在1.90~5.75 m,年换水次数10次左右,为典型过水性湖泊18

1.2 数据来源

在选择调查区域时主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内容:①耕地的地理位置要位于骆马湖周边5 km范围内,可能造成流域面源污染的影响;②避免农户规模分异对施肥行为的影响,选择平均耕地规模0.67 hm2左右及以下的小农户,且仍从事农业工作;③为了减少耕地质量差异对小农户耕地化肥施用行为的影响,样本区域的自然条件应大致相同(如气候、水文、土壤等)。该研究于2023年7月在骆马湖流域开展小农户调查,发现多数村庄由于城市规划建设已被拆除,选取骆马湖东岸的晓店镇5个尚未被搬迁安置的村庄或社区(峰山村、周庄村、青墩村、嶂山村、洋河滩社区)居住的农户为调研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入户调查,共走访调查172户小农户,剔除信息不完整的问卷16份,最终得到有效调查问卷156份(表1)。

被调查小农户的样本特征:以男性为主,占总样本的93.0%;年龄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占总样本的95.5%,50岁及以下的小农户仅占总样本的4.5%;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其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主要是小学及以下,占总样本的91.0%。从家庭耕地面积来看,耕地面积在0.20 hm2及以下的小农户最多,占总样本的61.5%,呈现明显的土地碎片化。从家庭劳动力人数来看,大多数家庭的劳动力人数为2人及以下,占总样本的96.1%。在种植作物的类型方面,调查的骆马湖东岸晓店镇所有小农户均种植了小麦,且66.3%的小农户种植了玉米。

1.3 理论分析及模型设定

1.3.1 理论分析。

小农户的施肥行为属于一项行为选择。关于农户行为理论的研究,学术界主要分为三大流派,即实体经济学派、形式经济学派和历史学派,而其又与经济学中理性人假设具有一一对应关系19。从骆马湖周边小农户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施肥行为更满足于历史学派的观点,即有限理性人假设。在进行施肥行为时,小农户既会考虑施肥的成本,也会考虑施肥对种植的农作物增产效益。同时考虑小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的目的究竟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还是满足家庭自身基本需要。因此,农业低碳技术的应用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特征、农户特征、生产特征等因素2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