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转型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的耦合关联及空间表征

作者: 何焱洲 程梓彧 方坚

乡村转型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的耦合关联及空间表征0

摘要 以重庆市巴南区为研究对象,以2022年为研究时点,构建乡村转型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交互耦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度乡村转型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的关联度与耦合度,揭示二者间的交互耦合关系及其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乡村转型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各要素间的关联度均大于0.600 0,属于中度关联,乡村转型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要素间的关系密切;乡村转型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各综合指标交错作用的类型以中度关联和较高关联为主;乡村转型和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耦合度呈“高值区东中西带状分布,低值区镶嵌其中”的空间格局特征,并将其划分为衰退耦合型、协调耦合型、磨合耦合型、拮抗耦合型和低水平耦合型5种类型,其中处于拮抗耦合型和低水平耦合型的空间单元所占比重较大。

关键词 乡村转型;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耦合关联;空间表征;重庆市巴南区

中图分类号 X 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4-0218-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4.04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Coupling Association and Spatial Representation Between Rural Transformation and Rural Production Space System Function— A Case Study of Banan District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

HE Yan zhou,CHENG Zi yu,FANG Jian

(China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 Design,Western Branch,Chongqing 401121)

Abstract Taking Banan District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2022 as the research time point,a coupl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ural transformation and rural production space system functions was constructed.The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relevancy degree and coupling degree between rural transformation and rural production space system functions,revealing the interaction coupling relationship and spatial pattern between the two.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evancy degree between rural transformation and rural production space system function was more than 0.600 0,which belonged to moderate correl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transformation and elements of rural production space system function was close.The types of interlacing between rural transformation and rural production space system function were mainly moderate correlation and higher correlation.The coupling degree of rural transformation and rural production space system function showed a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of “high value region east west banded distribution,low value region embedded in it”,and it was divided into five types including recession coupled type,coordination coupled type,running in coupled type,antagonistic coupled type and low level coupling type,the proportion of space units in antagonistic coupling type and low level coupling type was large.

Key words Rural transformation;Rural production space system function;Coupling association;Spatial representation;Banan District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

作者简介 何焱洲(1992—),女,重庆人,工程师,硕士,从事国土空间规划与乡村发展研究。

收稿日期 2024-04-10;修回日期 2024-05-06

新时代下,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全面乡村振兴,城乡不断交叉互动,引导城乡要素流动的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引起了乡村地域空间格局的重构1,加速了乡村地域中人口、土地、产业三大核心要素的转型,推动了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的拓展与分异,乡村转型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间的交互耦合作用愈益增强。乡村转型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作为衡量乡村地域系统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指标,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的优化有助于乡村人口就地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就业方式转变等,实现乡村可持续转型;而良好的乡村转型态势能驱动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的提升与多样化。因而,科学推进乡村转型并有效提升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优化二者间的交互耦合关系对于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目标尤为重要。目前,围绕乡村转型、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在乡村转型方面,主要就其时空演化、驱动机制及优化调控2-4与新农村建设5和农村居民点整治6的关系、转型要素间的互馈作用7等开展研究;在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方面,多关注于其内涵解析8-9、要素构成10、演化机理11-12、系统风险13等研究领域,初步探析了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的内涵、量化评价、空间分异与格局优化等14;但在乡村转型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的交互耦合关系方面,研究较为匮乏。灰色关联分析法能够反映多因素间相互作用关系,揭示二者交互耦合内在机制15,学者们运用其探究了城市化与都市农业功能16、城乡转型与乡村地域功能17、城市化与生态环境18、物质环境与人口结构19、信息空间与人口空间20、人口与经济21、经济与环境22、城市与乡村15等的交互耦合关系,为探析乡村转型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的交互耦合关系提供了参考。

巴南区作为重庆市城乡相互作用最为剧烈、城乡矛盾最为突出的行政区之一,是中心城区唯一的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其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建设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鼓励申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初步实现由传统农业跨越到现代都市农业,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较高,乡村转型态势良好,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复杂化和多元化特征日趋明显。此外,巴南区不仅是主城区城乡二元结构最突出的行政区,更是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的典型缩影,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笔者以重庆市巴南区为研究对象,以2022年为研究时点,构建乡村转型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交互耦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度乡村转型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的关联度与耦合度,揭示二者间的交互耦合关系及其空间格局,旨以推动乡村转型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协同发展,增强乡村发展内动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参考与现实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巴南区地处重庆市中心城区东南部,是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呈现“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地理特征。全区土地总面积1 825 km2,辖8街14镇,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复杂。截至2022年,全区常住乡村人口为18.7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5.69%。巴南区充分发挥其区位和资源优势,实现乡村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2022年,全区全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优化农业结构与布局,实现农业总产值79.3亿元;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实现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42.52亿元,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3家;以“巴文化”铸魂,以“近郊游”助产,构建“四区四线”全域旅游格局,推动休闲农业点上开花,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6.8亿元,乡村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80.3亿元。

1.2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包含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其中,属性数据主要包括《巴南统计年鉴》(2023年)、《巴南年鉴》(2022年)以及8街14镇的2022年农村经济报表,空间数据主要是巴南区2022年国土变更调查数据。

1.3 研究方法

1.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构建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研究乡村转型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之间交互耦合关系的基础。首先,人口、土地、产业作为乡村转型的核心要素,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将带动其他要素向特定方向发生转变,进而引导乡村全域持续转型。其次,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作为人地互动的重要表征,是乡村多元主体间相互竞争与合作,并作用于乡村生产空间客体,以获取各自所需产品与服务的属性。因而,该研究基于已有研究成果16-17,结合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已有评价指标体系14,巴南区乡村发展现状及土地、农业、地理等学科领域专家的意见,遵循系统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同时考虑指标的相对稳定性以及镇(街)级评价单元数据的可获取性,分别从乡村转型、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2个维度,人口转型、土地转型、产业转型与农业生产功能、乡村工业发展功能、休闲旅游功能、社会保障功能、生态保育功能“3+5”个要素类型,共计27个指标体系,构建乡村转型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交互耦合评价指标体系(表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