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城市群“三生”空间发展评价及驱动机制研究

作者: 张自英 郏禹聪

浙江省城市群“三生”空间发展评价及驱动机制研究0

摘要 [目的]研究新型城镇化中“三生”空间不同发展水平及驱动机制,为浙江省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三生”空间内涵和实际资料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浙江省城市群“三生”功能进行定量识别评价与驱动机制研究。[结果]2003—2022年浙江省城市群“三生”空间的评价值逐年增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整体上都是逐年升高。总体上看,生产空间增长最快,生活空间增长最慢。2003—2022年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整体上逐年提高,协调指数从2003年的滞后发展水平为主到2022年较高级发展水平为主,“三生”空间发展逐渐优化。2003—2022年浙江省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发展由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影响大演变到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有较大影响,并且影响指标和驱动效应是逐年增强的。[结论]“三生”空间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程度变大,且驱动效应变强。

关键词 “三生”空间;新型城镇化;协调指数;驱动机制;浙江省城市群

中图分类号 F 29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5-0078-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5.015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Evaluation and Driving Mechanisms of “Producitonal-Living-Ecological” Spatial in Zhejiang Urban Agglomeration

ZHANG Zi-ying1, JIA Yu-cong2

(1.College of Medicine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Tai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Taizhou,Zhejiang 318000;2.Taizhou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Center Co.,Ltd.,Taizhou, Zhejiang 318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 levels and driving mechanisms of the “Producitonal-Living-Ecological” spaces in the new urbanization,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Zhejiang Province.[Method]Based on the spatial connotation of “Producitonal-Living-Ecological” spaces and actual data,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established to quantitatively identify,evaluate and study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the “Producitonal-Living-Ecological” function in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Zhejiang Province.[Result]From 2003 to 2022,the evaluation value of the “Producitonal-Living-Ecological” spaces in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Zhejiang Province had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and the overall production,living and ecological spaces had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Overall,production space grew the fastest and living space grew the slowest.The overall level of new urbanization in urban agglomerations had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from 2003 to 2022.The coordination index had mainly shifted from the lagging development level in 2003 to the higher development level in 2022,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itonal-Living-Ecological” spaces had gradually been optimized.Th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in Zhejiang urban agglomerations from 2003 to 2022 had evolved from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production space and ecological space to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production space and living space,and the impact indicators and driving effects had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Conclusion]The impact of the “Producitonal-Living-Ecological” spa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had increased,and the driving effect had become stronger.

Key words Producitonal-living-ecological space;New urbanization;Coordination index;Driving mechanism;Zhejiang urban agglomeration

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要求已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的转型,取代以往粗放式的高要求、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主要趋势,其产业主导以二、三产业为主,人口实现了从农村向城镇的集聚,因此对城乡一体化、以人为本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内容成为目前主流[1-2]。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带来的社会及环境问题日益明显,使得国土空间所受干扰加剧,提高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优化要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3-5]。十八大提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顺应国家战略定位及发展要求的有关“三生”空间的研究领域重要性增加。二十大报告将新型城镇化从战略层面提出,一方面,我国城市建设从单纯的城市间竞争时代进入区域协调发展的时代;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战略要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缩小区域、城乡之间的差距,破解城乡“二元”发展矛盾,实现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6-8]。国土空间根据功能划分,可将其划分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三生”空间的研究内容渐趋多元化,实现了从基础概念解释、分类预测等内容向定量识别、功能空间划分、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等内容的转变[1,3,9]。当前我国国土空间正经历由生产空间主导向三者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转变阶段,已有学者进行了三者的耦合协调水平研究,并对“三生”空间的空间演变及驱动机制进行相关研究[10-11]。

浙江省当前整体新型城镇化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在发展历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城镇体系和空间格局不断优化。但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三生”空间的矛盾也有所增加,“三生”功能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粗放利用的问题[12-15],新型城镇化研究关注重点是单个城市的时空演化,而缺乏对其城市群协调发展及演化驱动机制的深入研究。笔者以长三角浙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选取2003—2022年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建立“三生”空间功能量化评价体系,引入灰色关联度模型进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驱动机制分析,并引入协调度模型分析其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程度。“三生”空间各功能的协调定量评价与驱动机制研究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城市群发展、解决国土空间矛盾、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长三角城市群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是长江经济带的引领者,是我国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截至2022年年底,长三角城市群陆地面积21.17万km2,常住人口2.25 亿人,地区生产总值29.03亿元。浙江省长三角城市群位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南翼,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多年居省(区)第1位,全部居民收入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

浙江省长三角城市群包括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温州共9个城市,地处我国华东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杭州市位于浙江省北部,是经济、文化、科教中心。宁波市地处浙江省东北部、大陆海岸线中段,舟山港是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港,年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首位。湖州市位于浙苏皖三省交汇处,是一座具有2 0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绍兴市全境处于浙西山地丘陵、浙东丘陵山地和浙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的交接地带。金华市是浙江省中西部中心城市。舟山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台州市地处浙江省中部沿海,以山地丘陵为主。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沿海,是我国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截至2022年末,研究区陆地总面积7.22万km2,占长三角城市群的34.10%;常住人口6 096万人,占长三角城市群的26.97%;地区生产总值7.36亿元,占长三角城市群的0.25%,在长三角城市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2 数据来源及指标体系

该研究选取2003—2022年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温州共9个城市的基础数据。研究数据来源主要为《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统计年鉴》、地级市土地利用类型数据(gtdc.mnr.gov.cn)。其中部分指标由直接收集获得,个别指标经过合并处理,而缺失数据由插值法补充。为了消除各指标在量纲等方面的差异性,对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14]。

式中: max(xij)、min(xij)、xij*、xij分别是第i个评价对象中第j项指标的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化值、原始值;i= …,m;j= …,n;m为评价对象数量;n为指标个数。

从“三生”功能角度,以其内涵为依据,结合实际发展情况,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对比性、代表性、全面性等原则,兼顾土地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建立浙江省城市群新型城镇化评估指标体系,包含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共18个二级指标[15],具体见表1所示。

1.3 研究方法

1.3.1 “三生”功能评价模型。

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该方法可以有效避免人为干扰,较为客观反映各指标的贡献程度,并反映其离散性。而“三生”空间功能值用综合评价值法计算[16]。熵权法确认权重的步骤如下:

1.3.2 灰色关联模型。

灰色关联模型可以通过灰色关联度表征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反映二者间的几何贴近程度[17],而关联系数的排序可用于描述二者间的关系强弱程度[17-18]。灰色关联分析的步骤如下:

(1)明确比较数列及参考数列。记比较数列为Ai=Ai(k),i= …,m,k= …,n;m为评价对象数量,n为指标个数。记参考数列为A0(k),是由各指标中最大值所组成的理想数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