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噁唑•氰氟乳油对安徽直播早稻田稗草防控效果评价
作者: 桓宝林 邓炜 黄蕊 武超 罗坤
摘要 通过主流防除稗草化学药剂五氟磺草胺、噁唑酰草胺、氰氟草酯、双草醚、二氯喹啉酸等单剂、复配剂及桶混组合10个药剂处理开展田间试验,药后30 d结果表明,在直播早稻中,10%噁唑·氰氟EC 240、300、360、450 g/hm2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能达94%以上;10%氰氟草酯EC 600 g/hm2、50%二氯喹啉酸WP 450 g/hm2、10%双草醚SC 60 g/hm2鲜重防效分别为81.06%、28.32%、54.56%;25 g/L五氟磺草胺OD 37.5 g/hm2防效最低,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2.34%、7.64%,桶混二氯喹啉酸、双草醚鲜重防效提高至81.85%、67.30%。推荐早稲田以抗性稗草为优势杂草种群,在水稻3叶1心,稗草2叶1心至4叶1心使用10%噁唑·氰氟EC 240~300 g/hm2防效优异,且对水稻安全。
关键词 稗草;水稻除草剂;防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S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6-0139-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6.031
Evaluation of the Control Effect of 10% Metamifop·Cyhalofop-butyl EC on Echinochloa spp. in Direct Seeding Early Rice Field in Anhui Province
HUAN Bao-lin1,DENG Wei2,HUANG Rui3 et al
(1.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128;2.Yongzhou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Yongzhou,Hunan 425000;3.Changsha Agricultural and Rural Bureau,Changsha,Hunan 410128)
Abstract The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on 10 main chemical agents such as penflusulam,metamifop,cyhalofop-butyl,bispyrifos and quinclorac.The results of 30 days after the treatment showed that in direct seeding early rice,the control effect and fresh weight of 10% metamifop·cyhalofop-butyl EC 240,300,360,450 g/hm2 were all over 94%.The fresh weight control effects of 10% cyhalofop-butyl EC 600 g/ hm2,50% quinclorac WP450 g/ hm2 and 10% bispyrifos SC 60 g/ hm2 were 81.06%,28.32% and 54.56% respectively; 25 g/L pentaflusulam OD 37.5 g/ hm2 had the lowest control effect,the plant control effect and the fresh weight control effect were 2.34% and 7.64% respectively,the fresh weight control effect of the barrel mixed with quinclorac and bispyrifos was improved to 81.85% and 67.30%.It was recommended that resistant barnyard grass was used as the dominant weed population in the early rice field,and the control effect was excellent when using 10% metamifop·cyhalofop-butyl EC 240-300 g/hm2 in three leaves and one heart of rice and one heart of barnyard grass and one heart to four leaves and safe for rice.
Key words Echinochloa spp.;Rice herbicide;Contot effect;Safety
稗草(Echinochloa spp.)是世界性十大恶性杂草之一,对水稻、油菜、棉花等多种作物危害严重[1],其具有根系大、植株高、分蘖力强、适应性强等特点,12 ℃以上即能萌发,在直播稻高密度的种植模式下,稗草已明显演化出高株型的趋势[2],这为稗草危害提供了有利条件。全世界每年因稗草危害而导致的水稻产量减产高达35%,张自常等[3-6]研究表明,稗草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因水稻类型和稗草种类不同,减产幅度为0.5%~60.6%;在水稻成熟期,稗草可造成水稻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26.2%~34.9%。
在稻田生态系统,稗草生育期与水稻生育期几乎重合,很难通过时间差进行防控;稗草已成为水稻田杂草防控、抗性研究和除草剂开发最重要的靶标杂草[7]。化学除草剂依然是当前除草的主要类型,但过度频繁地对一种杂草使用同种类型的不同除草剂,会导致杂草抗药性的快速发展[8]。自1956年开始,我国开启了我国化学除草2,4-D的使用。在过去的60多年中,化学除草剂已成为现代农业植保用品的重要部分。然而,由于长期过度依赖和不当使用相对有限的化学除草剂,导致抗药性杂草的产生,杂草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受到全球关注[9]。1982年在美国马里兰州的玉米田,全球最早报道稗草对阿拉特津产生抗药性,1990年在美国阿肯色州第一次报道了稗草在水稻田对敌稗产生了抗药性,1993年中国首次报道了稗草对丁草胺、禾草丹产生了抗药性[10]。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稗草抗药性生物测定结果表明,7种不同类型的16种除草剂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五氟磺草胺的抗性最强,抗性倍数高达1 279.5倍[11-18]。
庐江县是安徽省传统双季稻种植区域,受杂草危害程度高[19],稗草抗药性问题普遍发生。张昊等[20]通过采集安徽主要水稻种植区稻田稗草种子进行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庐江县稻区抗性稗草发生面积最大;在测定的63个稗草种群中,4个种群对五氟磺草胺表现出高抗性,其中3个种群来自庐江县;庐江县的10个种群,不但表现出对五氟磺草胺的高抗性,高抗性种群同时对二氯喹啉酸、双草醚等除草剂表现出多抗性和交互抗性。因此,在庐江县开展水稻田除稗药剂的田间试验药剂筛选,对指导安徽防除稻田抗性稗草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早籼788(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籼型常规水稻)。
供试药剂为10%噁唑酰草胺EC、10%噁唑·氰氟EC(江苏省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10%氰氟草酯EC、25 g/L五氟磺草胺OD(科迪华中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10%双草醚SC(日本株式会社);50%二氯喹啉酸WP(江苏快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供试药械为农友3WBD-20L电动喷雾器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22年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万山镇长岗乡早稻田进行,该田块地势平坦,肥力中等,pH 6.6,有机质含量23 g/kg;各小区栽培条件、水稻长势均匀一致,田间优势杂草种群为稗草,分布均匀,试验田前茬为空茬田。
供试水稻播种量150 kg/hm2,于3月29日浸种,4月1日催芽,4月8日播种,4月28日施药(水稻3叶1心,稗草2叶1心至4叶1心)。
试验共设置11个处理,10%噁唑·氰氟EC 240、300、360、450 g/hm2,10%氰氟草酯EC 600 g/hm2,10%双草醚SC 60 g/hm2,50%二氯喹啉酸WP 450 g/hm2,25 g/L五氟磺草胺OD 37.5 g/hm2,25 g/L五氟磺草胺OD 37.5 g/hm2+10%双草醚SC 60 g/hm2,25 g/L五氟磺草胺OD 37.5 g/hm2+50%二氯喹啉酸WP 450 g/hm2,空白对照为清水。
试验随机区组设计,每小区20 m2,用水量450 L/hm2,3次重复。
1.3 调查方法
1.3.1 安全性调查。分别于药后3、7、15 d进行水稻安全性调查,记录水稻是否有药害,如果有记录药害症状、发生程度及恢复情况。
1.3.2 防效调查。每个小区3点取样,每点0.25 m2,分别于药后15、30 d记录每点稗草株数,计算株防效;药后30 d测定稗草鲜重,计算鲜重防效。
株防效=(空白对照组株数-处理组株数)/空白对照组株数×100%
鲜重防效=(空白对照组鲜重-处理组鲜重)/空白对照组鲜重×100%
1.4 数据分析 应用DPS软件Duncan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评价
由表1可知,药后3 d各药剂处理水稻均出现生长抑制的情况,10%噁唑·氰氟300、360 g/hm2处理出现不同程度的褪绿,而450 g/hm2处理药物反应最明显,水稻零散有黄化状。药后7 d各处理药物反应恢复或部分恢复,10%噁唑·氰氟360、450 g/hm2有轻微生长抑制,其余处理均恢复正常生长,药后30 d所有处理水稻恢复正常。
2.2 防治效果评价
由表2可知,10%噁唑·氰氟EC 4个处理间防效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余各药剂处理;4个处理中450 g/hm2防效最高,药后15、30 d防效均为100%,300、360 g/hm2 2个处理防效均在98%以上,240 g/hm2最低为94.23%。10%双草醚SC、50%二氯喹啉酸WP、25 g/L五氟磺草胺OD药后30 d鲜重防效分别为54.56%、28.32%、7.64%;25 g/L五氟磺草胺OD处理最低,药后30 d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2.34%、7.64%。
五氟磺草胺混用二氯喹啉酸后,30 d鲜重防效提高至81.85%,其防效显著差异于单一使用五氟磺草胺、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混用双草醚,30 d鲜重防效提高至67.30%,其防效与五氟磺草胺处理差异显著,与双草醚处理差异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五氟磺草胺田间推荐剂量对稗草防效低于7.64%,几乎无效,五氟磺草胺混用二氯喹啉酸、双草醚后对稗草的防效提高至67.30%~81.85%,仍不能达到满意程度。综上,水稻以稗草为优势杂草种群,尤其是抗性稗草种群,推荐在水稻3叶1心、稗草2叶1心至4叶1心使用10%噁唑·氰氟EC 240~300 g/hm2防效优异,且对水稻安全,是抗性早稻田抗性稗草的新选择。
稗草长期以来一直是稻田发生面积最广、危害水稻最重的恶性杂草之一。近年来的农业生产技术革新,直播水稻的应用推广等模式的改变加速了稗草在水稻田的多抗性和交互抗性的产生,杂草问题严重阻碍了直播稻的发展[21]。而抗性稗草种群的出现,又加剧了对直播田化学除草剂的挑战。如何能有效防控直播田稗草的发生,遏制抗性稗草的产生,是解决直播田稗草危害的关键。
面对日益严峻的杂草抗药性发展趋势应针对稗草在稻田尤其直播田发生面积大、抗药性普遍、传播速度快且危害严重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防控措施,针对不同地区情况,合理进行农事安排和农药使用,防患于未然[22-23]。在抗性杂草治理方面,新型除草剂的投入使用,能有效快速阻止抗性杂草的发展。生物源除草剂具有高效低毒、环保低残留等特点[24],在新农药开发难度大的情况下,生物源仍是目前开发新农药的重要资源[25],需加大生物源除草剂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还应加强对稗草抗药性的监测,深入对稗草产生抗药性的机制研究,为杂草防控开拓新方向和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