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机构影响力提升的五大措施
作者: 郑钊光 李思经FiveMeasuresto Enhance 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HENG Zhao-guang,LISi-jing(1.OficeofCinseAcadeyofAgriculturalSiencs,Beijingo81;2.InstituteofArlural iconomics and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 )
AbstractTheiuenceoficulualseahistittiosisporantidicatorfltieompreesieftsofit tions,anditssapowefulydstickfomeasuingtesatusandoleofgiculuralrseachstitiosispaperfocusofive pects,ncludggngatioldeshstiiosodaiokdadg terationalexpasionandlinkagendpromotingtheevaluationofesearchinfluence,toputforwardfutermeasuresandsugestofor hancing 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Key words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fluence;Promotion measures
农业科研机构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其科技发展水平与发展潜力直接决定了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式[1]。科研机构影响力是反映农业科研单位综合社会效益的重要指标,能直观体现出科研单位发展质量、行业影响、科技创新能力和潜质。该研究团队前期提出了基于影响力的农业科研机构评价理念,并论述了以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为核心构建农业科研机构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2]。农业科研机构影响力的提升对推动国家农业科技事业健康发展、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科技创新潜力、营造良好科研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农业科研机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本质要求[3]因此,提出提升农业科研机构影响力的可行性建议对我国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组织领导,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推进农业科研机构影响力建设
在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各级各类机构必须和中央保持一致,加强组织领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身的力量。农业科研机构影响力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投身于服务国家战略的时代大潮中,有助于农业科研机构明确使命、树立愿景、实现目标,进而推动影响力的发展和提升。
1.1结合国家战略明确影响力建设的使命和愿景当前,我国正在逐步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奋力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4-5],农业科研机构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支柱力量,将自身使命和愿景融入实现国家战略的历史进程,有利于推动农业科研机构加强改革和创新、提升管理水平、持续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农业科研机构影响力的建设、发展和提升[6-7] 。
1.1.1明确科技兴农的使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研机构的价值在于通过科学研究和开发,为农业农村注人科技力量,形成对农业产业兴旺、农村繁荣昌盛、农民增收致富的科技生产力支撑。因此,农业科研机构应以科技兴农为使命,凝练农业科研机构的核心价值观和宗旨,并围绕这一使命开展各种管理和研发活动,进而在此过程中取得影响力的提升。
1.1.2树立建设一流科研机构的愿景。由于涉农产业总体效益相对低于工业、服务业等其他领域,农业科研机构也长期处于低潮、沉浮不定的状态,而在当前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机遇下,农业科研机构迎来了做强做大、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各类农业科研机构都应当树立踔厉奋发、争当一流的美好愿景,将自己建设成为能够和各领域科研机构相媲美的一流科研机构。对于像中国农业科学院这样起点高、实力雄厚的农业科研机构,更应当树立建立国际一流、享誉世界的科研机构愿景。只有在远大愿景的支撑下,农业科研机构的影响力建设、发展和提升才能取得持续的动力。
1.1.3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意识。农业科研机构应当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大局意识,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和影响力建设规划,确定科研机构的重点研究领域和方向,确保科研机构的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需求高度一致,确保科研成果能够有效服务国家战略,进而引领农业科研机构的影响力建设、发展和提升。
1.2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影响力建设的组织领导农业科研机构影响力建设以及相关评价不应该看作是单项工作、短期工作,而应视为长期的战略性、支撑性、成体系的目标任务予以推进,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聚集农业科研机构的各种力量,切实推进影响力建设和发展
第一,成立由农业科研机构领导班子组成的领导小组,描绘机构未来的发展蓝图,确定影响力长期发展目标,统筹协调科研机构的各项工作,确保各项科研任务的落实,发掘科研过程创新蕴含的影响力因素,形成领导重视、部门落实、科研团队和科研人员真抓实干的影响力建设氛围。
第二,建立影响力建设的科学决策机制,确保媒体宣传、国际合作、影响力评价开展等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和解决农业科研机构影响力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保证影响力建设、发展和提升的持续性,保障影响力在考核评价方面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第三,强化目标分解和部门分工,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影响力建设工作中的职责,必要时设立专职岗位负责影响力建设和评价的相关工作,确保各项影响力建设工作有人负责、有人落实,并形成以影响力考核评价为主轴的农业科研机构影响力提升工作体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ankx20250741.pd原版全文
1.3推进农业科研机构影响力建设的行动计划农业科研机构影响力建设应该具有比较详细的行动计划,内容涵盖行动目标、资源配置、作业活动、人员调配、时间节点等,并分阶段、分步骤地予以实施,以此切实推进农业科研机构影响力建设。行动计划应保持和使命、愿景、战略规划等的一致性,一般以1年为周期,对于农业科研机构影响力建设的具体行动作出严密安排。
一是加强政策研究,对接国家战略需求,通过深入研究国家和地方的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和农村政策等,明确农业科研机构科技研发的重点领域、重点方向和影响力建设内容,特别是抓住当前一些热点问题,如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生物技术、智慧农业等,增强自身在国家战略需求中的参与度。
二是明确农业科研机构的独特优势,加强自身资源评估,整合现有资源包括科研人员、实验室、设备、资金等,彰显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的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计划,通过承担国家和地方的重点科研任务,加强科研过程创新和成果产出,提升农业科研机构影响力。
三是结合自身优势,确定科研机构的特色定位,加强与社会和市场的连接,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决策影响力、传播影响力等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计划和行动实施,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科研品牌,提升农业科研机构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2加强改革创新,以硬实力建设提升农业科研机构影响力
农业科研机构通过改进系统性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改善科研基础设施和载体条件等,可以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推动在项目申报、奖项获取、高水平论文发表等方面的突破,提高科研活动的组织效率和科研成果的质量,以硬实力提升农业科研机构的影响力[8-10]
2.1深化农业科研机构体制机制改革农业科研机构应当顺应国家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夯实农业科研机构的公益性定位,确保农业科研机构的公益性质,聚焦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农业科技进步实际需求,提供公共科技产品和服务,坚持农业科研机构的市场化取向,大力连接市场机制,注重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村兴旺繁荣、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现实生产力,带动市场主体特别是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创新活力,并取得可持续的农业科研机构影响力提升。
第一,深化农业科研机构体制改革,以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国家农业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抢抓当前国家建设农业强国等战略机遇,满足新时代农业科技发展的社会需求,基于公益属性提供公共科技产品和服务,基于市场化取向提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二者做到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实现农业科研机构影响力的形成和扩散。
第二,完善开放共享的合作机制,推动农业科研机构建立高效、灵活的组织架构,深化与业界同行、产业园区、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其他新型经营组织等的研发合作,调动各类资源进行项目建设和发展,促进跨部门、跨行业、多主体的协作创新,增进与其他科研机构、高校和技术公司的交流合作,共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提升农业科研机构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过程中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塑造良好的业界形象,增强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三,加强机构改革和信息化建设,做到部门精炼、人员精干效率优先,适应数字时代的要求,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升级网络设施、数据中心、服务器等硬件设施,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建立和完善农业科研数据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构建数据共享平台,促进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实现科研成果的在线管理和展示,优化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执行和验收流程,提高科研活动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利用信息化推动农业科研机构影响力的显著提升和广泛传播。
2.2推动农业科研机构管理创新和科研创新管理创新和科研创新是推动科研机构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构建科研创新体系的核心内容。农业科研机构通过管理创新和科研创新,不仅能够助推自身发展,而且有利于影响力的建设、发展和提升[1] 。
第一,农业科研机构应大力建立和保持灵活高效的组织结构,改革传统的科层制管理模式,构建更加扁平化、灵活的组织架构,减少决策层级,加快响应速度,鼓励跨部门、跨领域的协作与沟通,利用信息系统促进知识和技术的流动,通过效率提升来培育农业科研机构的影响力。
第二,农业科研机构可以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吸引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加入,建立公平、透明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财务管理与资源分配,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率,确保资金合理配置给最有潜力的项目,通过人才、资金等资源优化配置发展农业科研机构的影响力。
第三,农业科研机构可以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增加对农业基础科学研究的资金支持,鼓励开展跨学科研究,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探索新的研究领域。强化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确定重点研究方向,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加强与产业化企业的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提高技术的实用性和市场竞争力,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采用技术转让、技术许可等多种方式,使科技成果能够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于农业生产实践,在解决问题中建设农业科研机构的影响力。
第四,农业科研机构应积极参与国际农业科技合作项目,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举办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扩大国际影响力,大力吸引海外优秀科学家来华工作,提升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在内部通过定期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科研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激励科研人员发表高质量论文,申请发明专利,提高个人和机构的学术声誉,提升农业科研机构的影响力。
第五,农业科研机构应当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建设开放包容、鼓励探索的科研环境,允许失败并从中学习,推动科研人员依托国家级、区域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促进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研究,加速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进程,在合作中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尊重原创,保护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形成农业科研机构的影响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ankx20250741.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