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和美乡村建设水平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

作者: 林帅君

‘双碳”目标下和美乡村建设水平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0

Evaluation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Researchon the Harmony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Level Under theGoalof“Dual Carbon" - Taking Wenzhou City as an Example

LIN Shuai-jun(Zhejiang College of Security Technology,Wenzhou,Zhejiang 325000)

AbstractHamoosoutysideostructioisimporantsupportforuralvilatioadsustaiableuraldevepent,sllit isnefectivemeanstoachievethenatioal“dual-carbon”goalandcopewithclimatechanges.Underthebackgroundofthe“dual-carbon” goal,thisapobdoatiodactestisfooudotisdolicdaedieo structedtheconstructioidexevauatiosstendpropodthetiatiostrategsofhaonyoutrsidecostructioisach foundthattheologicallvabilityadigstweigt(.368)owdboveallO)ndproductioadpucabli (0.2064)Aogteodaryidicatos,iontalalit(O9),dustrlfoudatio(O86),uralcivilzdety (0.114)hadigerweghtsAmongtetertiaryidicators,nviomentalairqualit,eanentasicfarlandprotectio,ultivationof newbusinessentities,ndulturalhritageprotectionhadlargerweights.Tisstudycouldprovidetebasisfortheconstructionofhaoy countryside and related policy formulation.

KeyWordsHarmonycountryside;Carbonneutrality;Carbonpeak;Climatechange;Evaluationsystem;Analytical hierarchyproce

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性挑战,实现“双碳”目标对于我国乡村振兴至关重要。乡村地区不仅是碳排放的重要场所,也是生态环境修复的关键领域。当前,我国乡村正面临人口流失、城乡融合不足、产业价值链断裂等一系列困境。党的二十大报告和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此作出重大部署,提出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并将“千万工程”作为主攻途径。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双重目标下,实现“双碳”目标下和美乡村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是促进城乡融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路径。2024年温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深入实施“和美乡村”建设。因此,推进“双碳”目标下和美乡村建设不仅是降低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的现实需求,而且是解决当前乡村发展困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当前,关于“和美乡村”建设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内涵解析。学者们阐释了“和美乡村”的深层内涵,包括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凝聚农民力量、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等“和”的美学理念;学者们认为它是文化、生态、组织、产业、人才全面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乡村,是以“宜居宜业”为基础,以“六和”为价值导向,以“五美”为理想愿景[1-5]。二是实施路径。提出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促进乡村产业与农民的联系、加强文化建设和社会治理、增加农民参与途径、推进生态建设等实施路径。在生态建设方面,分析了能源结构、农业效率、低碳意识和减排激励机制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6-10]。三是评价体系。一些学者构建了包含宜居要素、宜业要素和和美要素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村庄规划、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治理等维度进行评估,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区域间差异[1-13]。四是政策建议。提出发挥公共空间的作用、孵化在地社会组织、多元主体参与创新公共空间运营管理机制等建议[6-7,12]

在研究视角上,现有研究缺乏将“双碳”目标与乡村建设相结合的视角,未能将“双碳”概念很好地融人乡村建设和发展中。在理论研究上,部分研究缺乏对具体地区乡村实践的分析。在研究方法上,部分研究未能充分利用跨学科研究方法。该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通过顶层设计高度,基于“双碳”目标国家战略,通过对和美乡村内涵和价值意义的系统梳理,对乡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系统科学剖析,突出应对气候变化和城乡绿色融合发展,有利于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指导。二是整合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充分利用跨学科研究方法,结合温州市实际情况,深人探讨“双碳”目标下和美乡村建设水平,提出针对性的地方优化策略,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和美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1指标筛选与评价体系构建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和美乡村"被视为“美丽乡村”的升级版,内涵更加完整和深化。其中,“和"注重乡村文化内在精神,体现和谐共生、包容差异的理念;“美”侧重于打造功能完备、设施现代化的乡村外在形态,同时保留乡土风情。该理念内外兼修、文化底蕴深厚,要求乡村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实现全面协调发展,是乡村发展的更高追求目标。它彰显了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理念、新思路,对乡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ankx20250752.pd原版全文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陆续制定了“和美乡村"建设的地方标准,为相关工作提供了规范性指导。四川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规范》对生活宜居、发展宜业、治理有效、环境优美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重庆市发布《和美乡村宜居指数》地方标准,构建了多维度分层次的评价体系,从环境绿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居住条件、社区治理、民众满意度等角度,全面评估乡村人居环境状况。邢台市《生活宜居和美乡村建设指南》对基础设施、农房建设、公共服务、生活环境、应急保障等作出了规定。舟山市发布的《净零碳乡村建设规范》中阐述了净零碳乡村的内涵,对农业生产、加工、第三产业等产业建设、能源利用、水循环管理、固废处理等提出低碳化要求,并就乡村规划布局、基础服务设施、绿色交通、建筑节能等提出了建议。

基于系统性的文献与标准研究,梳理已有研究成果,收集“双碳”目标下和美乡村建设相关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涵盖能源利用效率、碳排放情况、乡村生态环境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同时,进行实地调研,在收集到的指标基础上,结合该研究目标和实际需求,进行指标筛选和归纳,从而构建指标评价体系。该研究构建了生态宜居性、生活便利性、生活宜居性、生产宜业性、整体和谐性5个一级指标,同时确定了15个二级指标和53个三级指标。该研究对构建的指标评价体系和模型进行了可行性验证,通过实地调研、案例分析或专家访谈等方式进行验证和优化。根据以上结果,该研究将对评价体系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1.2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主要用于分解复杂问题、计算各因素的权重,并综合各种因素对备选方案进行系统评估,从而选出最佳方案。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分析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将不同的评价问题归纳为组成元素,最终形成一个阶梯层次结构模型。

(2)构建两两比较矩阵。采用一致矩阵法进行因素间的两两相互比较。矩阵 A 为两两成对的比较矩阵,应满足以下条件: ‘双碳”目标下和美乡村建设水平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1 。式中, ‘双碳”目标下和美乡村建设水平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2 表示决策 i 和 j 的交叉比较,决策者通过对这2个因素的比较得出它们的重要性排序。设共有 n 个因素,其中 ‘双碳”目标下和美乡村建设水平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3 对目标层有影响,引进一个变量 ‘双碳”目标下和美乡村建设水平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2 来表示 ‘双碳”目标下和美乡村建设水平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5 因素和 ‘双碳”目标下和美乡村建设水平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6 因素的影响大小。两两比较矩阵的比例标度如表1所示。

‘双碳”目标下和美乡村建设水平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7
表1比例标度
Table1The proportion scale

(3)计算准则层与指标层的权重。该研究中的特征向量值、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双碳”目标下和美乡村建设水平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8

两两比较矩阵 A 和上述公式中的特征向量 ‘双碳”目标下和美乡村建设水平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9 相乘,得到一个新的向量 ‘双碳”目标下和美乡村建设水平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10 ,从而得到二者的平均倍数,即最大特征值 ‘双碳”目标下和美乡村建设水平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11 ,具体公式如下:

‘双碳”目标下和美乡村建设水平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12

(4)一致性检验。构建两两比较矩阵后,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指标用CI表示,CI越小说明一致性越大。一致性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双碳”目标下和美乡村建设水平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13

为衡量CI的大小,引入随机一致性指标RI,其中随机一致性指标RI与判断矩阵的阶数有关:

‘双碳”目标下和美乡村建设水平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14

为了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需要计算一致性比率(CR)。一致性比率用于衡量判断矩阵的偏离程度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CR的计算公式如下:

‘双碳”目标下和美乡村建设水平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1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ankx20250752.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