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共同富裕视角下大三亚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及实现路径研究
作者: 张建强 孙文博 刘晓桓 张睿
摘要 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为推动大三亚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民农业农村共同富裕,以新时代共同富裕为视角,以大三亚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三亚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程度,并提出了促进大三亚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大三亚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政策支持、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等;促进大三亚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包括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发展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强化环境治理等。
关键词 新时代;共同富裕;乡村旅游;乡村振兴;耦合协调模型;大三亚
中图分类号 F590.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1-0133-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1.02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Research on Common Prosperity Goal in Hainan Province Boosted by Rural Tour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ZHANG Jian-qiang, SUN Wen-bo, LIU Xiao-huan et al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Hainan 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 Hainan International Island Tourism Research Base, Sanya, Hainan 572000)
Abstract Rural tourism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and effective way to implemen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also an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e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all Chinese people.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Great Sanya, and realize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farmers in agricultural sector and rural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on prosperity in the new era and the Great Sanya are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of rural tourism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Great Sanya, and puts forward the realization path to promote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clude policy supports, resource endowments, market demands, social particip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tc.;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clude strengthening top-level design, optimizing resource allocation, innovating development mode, improving service qualities and strengthening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Key words New era;Common prosperity;Rural tourism;Rural revitalization;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model;Great Sanya
基金项目 2022年度三亚市哲学社会规划课题(SYSK2022-03);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RHYcgpy2022-11)。
作者简介 张建强(1981—),男,陕西大荔人,讲师,硕士,从事乡村旅游、旅游产品开发与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7-23
新时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也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时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让农民在实现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可见,推进乡村振兴与促进共同富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产业形态,不仅能够有效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而且能够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传承农村文化传统,增强农村社会凝聚力。因此,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大三亚地区是海南省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也是国家级国际旅游岛示范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三亚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大三亚地区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何在新时代共同富裕的视角下,促进大三亚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1 现有研究概况
国外关于乡村旅游对于乡村经济影响的研究方面,Ruiz-Real等[1]汇总了国内外所有与乡村旅游相关的文章,发现研究地区集中在西班牙、罗马尼亚与中国,如图1。
国外乡村旅游相关文章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包含可持续发展、农业、管理学、生态旅游等多个维度。国外学者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业旅游、乡村遗产旅游、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影响、居民对乡村旅游的态度、社区参与等方面;研究对象较多的为西班牙和英国等,如图 2。
国内外对乡村旅游研究的侧重点不尽相同。国外学者关注乡村旅游对农业生产力、农民收入等的影响。国内学者将乡村旅游的研究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意见,付京宇[2]整合了近5年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的相关研究成果,得出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有着极强的关联性,且二者相辅相成,乡村旅游的发展将直接决定农村地区未来的发展前景。国内相关研究包括但不限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性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路径选择、推进策略等。乡村振兴是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到2035年,我国将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在此之前,消除收入差距将成为核心目标。邓捷[3]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以浙江省海岛为例,提出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统筹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打造全产业链模式实现增收。银元等[4]对乡村旅游响应产业定位、空间开发、治理方法多方面需求分类,提供了产业融合、政策驱动、利益共享等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多关注乡村振兴背景下微观区域乡村旅游策略,较多研究乡村振兴对 “三农”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乡村振兴积极作用,但少有将乡村振兴战略放入实现共同富裕远景目标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讨论。尽管一些学者将共同富裕宏观目标纳入考量,但该背景下乡村旅游架构还不够明晰。
该研究将结合新时代共同富裕这一宏观层面,结合新时代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实际,以新时代共同富裕视角,用旅游学对乡村振兴进行研究,对乡村旅游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结构与乡村振兴耦合关系进行系统性研究。为促进大三亚区域农村繁荣、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重要支撑,为海南其他区域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参考。
2 研究区域概况
大三亚地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山—海—河—城”巧妙组合,不仅集中了现代国际旅游业所追求的“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五大旅游要素,还具备“河流、港口、岛屿、气候、森林、 动物、温泉,岩洞、田园、风情”十大风景资源特征,组合呈现出的旅游资源特征多样,资源组合协调性较高,包括自然与人文资源结合的观赏体验区、滨海海岸带海洋游乐区、特色美丽乡村旅游区、山海旅游生态度假区等,资源密度大,地域组合良好,空间分布相对集中,有利于通过联合,开发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及旅游线路,实现优势共享。
从大三亚地区旅游资源丰度来看,主要集中在融合特色、水域景观、旅游购物、建筑与设施四大主类,其中大三亚地区在文旅融合、康旅融合类旅游资源两个亚类中,无论是数量还是开发质量都比较突出且占据着主导地位。
3 研究区域发展现状
3.1 大三亚地区乡村旅游与产业兴旺的关系
乡村旅游可以带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的融合发展与振兴,同时整个乡村产业的振兴也能够为共同富裕的事业贡献力量。桐庐“江南五村”利用当地的茶叶和咖啡豆等特色资源,结合乡村本土风情打造淳朴民风体验,建立和发展了一系列乡村特色旅游产业和项目[6]。大三亚地区在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方面同样采取了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大三亚地区不仅有着人们第一印象中的海岸风光和度假村,还孕育出了不朽的黎苗族文化。大三亚结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发展的经济支持,发扬共同富裕这一显著特征,打造了一系列乡村少数民俗风情小镇旅游项目和产业。以青田黎苗族风情小镇为例,它是三椰级美丽乡村,定位为青田中医康养金融小镇,是由三亚市政府打造的海棠湾“国家海岸”国际休闲度假区计划中首批7个风情小镇的其中之一,其依托田岸后大岭618 m天然绿色屏障、面向铁炉港蓝色港湾,紧邻G223主干道进出方便,周边无高大建筑,安静惬意;村子居民黎苗族占大部分,具有黎苗族风情特色;青田亚太金融小镇项目围绕金融“产学研”进行,包括引进基金、财务公司、开展金融培训、引进金融研究机构。《三亚市旅游资源摸底调查与评价报告(2022年)》显示,目前小镇已吸引进驻了企业300余家,注册资本130.56亿元,其中私募基金管理公司173家,有限合伙制企业74家。
3.2 大三亚地区乡村旅游与生态宜居的关系
乡村发展与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环境文明的建设,王丛霞等[7]应用生态边缘效应理论指出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环境优质的村庄和悠闲安静的乡村田园风光是乡村村民对于幸福生活的新期盼。大三亚地区在开展乡村旅游和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布局优化、文化建设提升等,避免乡村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文化失真等。例如,三亚大茅共享农庄是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大茅村的一个乡村振兴试验区,该农庄利用本村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发展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和农事体验等多元化的乡村旅游业态,同时注重保护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崖州区镇海村注重发挥本土植物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打造了一批以槟榔树、黄花梨树为主的美丽庭院,展示了村庄的良好生态和乡土风情。村民们乐于打造美丽庭院,种着槟榔树、黄花梨树的整洁庭院展示出村庄的良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