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编码与基因分类研究

作者: 柏楚涵 镐鑫沅 费永俊

土家族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编码与基因分类研究0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兴文化的冲击,传统聚落的原生景观肌理遭到了一些非必要破坏,传统聚落景观面临着严重威胁。以景观基因理论作为基础研究理论,以舍米湖村为研究对象,在对舍米湖村景观基因深度研究的前提下,对舍米湖村景观基因进行编码,从而构建出舍米湖村景观信息图谱链,并将景观基因分为主体基因、附着基因、混合基因和变异基因4类,总结并梳理舍米湖村发展和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舍米湖村相关的保护和发展策略。

关键词  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编码;景观基因分类;土家族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1-0202-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1.04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Genetic Coding and Genetic Class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Tujia Settlement Landscapes—Taking Shemihu Village, Enshi Prefecture as an Example

BAI Chu-han1, HAO Xin-yuan2, FEI Yong-jun1

(1.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Gardening,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Hubei  434025;2.Yinchuan Forest Pest Quarantine and Inspection Station, Yinchuan, Ningxia 750021)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impact of emerging cultures, the native landscape texture of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has been subjected to certain non-essential destruction, and the traditional settlement landscape is facing serious threats. With landscape gene theory as the basic research theory and Shemi Lake Villag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n the premise of in-depth study of Shemi Lake Village landscape genes, the landscape genes of Shemi Lake Village were coded to build a landscape information mapping chain of Shemi Lake Village, and the landscape gene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main genes, attached genes, mixed genes and variant genes, so as to summarize and sort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Shemi Lake Village, and propose relevant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Shemi Lake Village in a targeted manner.

Key words  Traditional settlement;Landscape genetic code;Landscape genetic classification;Tujia

基金项目  湖北省教育厅百校联百县—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项目(34119052)。

作者简介  柏楚涵(1998—),女,吉林吉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通信作者,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从事风景园林植物研究。

收稿日期  2022-12-01

21世纪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多项国际文件中提出[1-3]:世界各国和各组织都应承担起保护“文化多样性”的责任,使具有丰富多样性的文化成为相互理解和对话的独特空间[4]。随着我国经济开发和城镇化的加速、外来文化的输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各类经济结构下的传统聚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如何利用理论知识体系构建完整的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编码是在传统聚落保护工作中急需研究的问题。

在相关概念研究的基础上,景观基因编码研究开始起步:1977年,拉普卜特提出环境中有形要素可将信息编码而人们能够译码,并运用非语言的模型构建了环境信息编码、译码的路径图[5]。21世纪以来,维姆萨特提出文化传播必须通过一个允许多种语言相互转换的中间渠道[6]。苗阳[7]研究了我国传统城市文脉构成要素的价值评判及传承方法。刘沛林[8]对景观基因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传统聚落景观文化基因的概念,并重点研究了基因识别、传统聚落景观群系划分、GIS技术在景观基因图谱中的应用等子课题。随着景观基因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黄琴诗等[4]开始了对景观基因要素的分类编码,并构建了传统村落景观基因派生模型,此后学者们开展了大量关于景观基因编码的研究[9-12]。

景观基因序列的创建也可称为景观基因编码,在创建过程中数字和字母结合带来的实用性往往要大于图片和文字。这种方法更加简单明了,在后期管理中更加容易整理归档,且结构稳定,便于理解。综上所述,通过景观基因识别、景观基因图谱的建立、构建景观基因信息链,可以为舍米湖村景观保护、开发利用和文化形象的打造带来益处。

1  研究区域与方法

1.1  舍米湖村概况

舍米湖村为彭氏家族聚集地。据村内记载,现存彭姓土家族为彭姓先祖彭相龙的后裔,先祖嘉靖年间迁往大喇司繁衍生息,后迁徙至现在的舍米湖村山坡。舍米湖村内有一座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的摆手堂保留至今,由此可知舍米湖村已有近500年的历史。舍米湖村于2013年被列入第2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舍米湖村地处鄂湘渝三省(市)交界的来凤县下辖百福司镇东南角,距百福司镇约7.5 km,距来凤县城约50 km,被称为“一脚踏三省”之地,其景观基因数量多、类型丰富,演变周期完整,是我国土家族文化最突出和具有综合性的代表之一。第一,景观基因识别体系完整(图1)。第二,景观基因类型丰富。舍米湖村建筑类型全面,包括宗教祭祀、娱乐办公、商品交易、生活居住四大建筑类型(图2)。第三,景观形式演变周期完整。舍米湖村珍贵的楠木树种作为舍米湖村的景观基因,其功能在本质上已经发生了改变,从最初的经济价值转变为学术价值,人为影响加上社会变迁都使得这一景观基因发生了变异。

1.2  研究方法

景观基因编码主要是利用符号学的原理,得出一种景观对外的表达与其内在的文化内涵之间的映射关系[13]。舍米湖村传统土家族村落文化景观基因信息的编码是以2006年颁布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为基础,贴合专业要求调整改编后完成的。完整的逻辑性科学编码方法具有以下优点:①建立舍米湖村景观基因编码库,根据编码序列能清晰地看出景观增长情况;②在后期的规划和保护研究中可以直接从编码库中抽取相关景观元素,从而制定相关策略;③有利于舍米湖村景观的归档整理。

运用类型学原理,参考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系统和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的信息分类编码框架[14],景观基因信息编码规则及方法制定如下:根据景观基因内在从属关系,并依据具象化等级从大到小分为大类、中类、小类、子类4种等级类型。为了保证组合的多样化和后期信息编码的增长,编码组合使用英文26个字母大小写和阿拉伯数字1~9结合而成。景观基因信息编码等级示意图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编码顺序从左到右依次为大类、中类、小类、子类4类。当所需要素编码大于4类时,则在子类的后方再加一位阿拉伯数字代码。完成上述编码工作后,即可建立相应的舍米湖村景观基因信息链,组合景观基因序列,构建景观基因模型,完成对舍米湖村传统土家族聚落景观基因DNA的表达。

2  舍米湖村景观基因分类编码的目的和意义

2.1  舍米湖村景观基因分类编码的目的

2.1.1  建立科学的逻辑框架。综合整理舍米湖村景观,为舍米湖村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和更新提供科学框架和素材,建立健全舍米湖村景观保护体系。

2.1.2  引入分类管理机制。高效率管理舍米湖村内部景观,提高景观建设质量,减少景观在发展和进化进程中资源的浪费。

2.1.3  反映景观丰富度。明确地反映出舍米湖村景观丰富度,即“子类”后细分代码的数量代表景观基因的分类数量,数量越多则表明景观丰富度越高。

2.2  舍米湖村景观基因分类编码的意义

2.2.1  唯一性意义。将复杂多样的舍米湖村景观基因运用简单的数字、字母组合进行有序编码,建立舍米湖村景观基因序列,构建整体基因信息链,从而使得舍米湖村景观基因

具有一定的专属特质,每一个基因都有其映射的编码,这样可以提高其在景观规划领域的工作效率。

2.2.2  从属性意义。使用分类编码的方法,可以直观地得到舍米湖村单个景观基因和景观基因元之间的从属关系。例如在物质文化景观基因下的桢楠(Ab111),通过编码的第4位“1”可以直观地得出桢楠是属于野生楠木景观子类,楠木景观小类,生物环境基因中类,物质景观基因大类。

2.2.3  相关性意义。通过编码的方法可以直观地看出景观基因的相关性。例如,(Ad331)山形和(Ad332)三钱形,从第4位编码可以看出他们都属于同一子类,这对于后期规划保护中的关联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2.2.4  可持续性意义。对舍米湖村景观基因的分类编码可以为舍米湖村景观基因数据库的建立提供参考,在后期可以将文字性的景观基因转化为代码,构建数字化系统,推进舍米湖村景观基因的线上数字化管理进度。

2.2.5  对比意义。舍米湖村基因编码是从个例出发,如果实现鄂西地区典型个例土家族聚落基因编码工程,则可以实现大规模数据比对,从而发现在土家族传统聚落景观保护中的共性与差异,从而查缺补漏,吸收精华,进一步推进传统聚落精细化保护的进程。

3  舍米湖村土家族传统景观基因信息链的构建

3.1  舍米湖村景观基因要素的分类

3.1.1  物质景观基因的分类。物质景观基因大类包含地理环境基因、生物环境基因、农业生产基因和建筑景观基因4个中类,根据实际情况又划分为地形地貌、风水格局、楠木景观、其他植物景观、动物景观、农田景观、特色农业景观、院落布局、主体公共建筑、建筑民居10个小类,再依据相应特征划分各个小类的子类(图4)。

3.1.2  非物质景观基因的分类。非物质景观基因大类下分民族文化基因和民族信仰基因2个中类,其中民族文化基因又下分游艺习俗、饮食习俗、服饰习俗、人生礼仪、时岁节令5个小类,再依据相应特征划分各个小类的子类(图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