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 吴展齐 陆菲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并且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中的问题逐渐凸显,存在专业人才缺乏、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等各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因此,通过结合乡村振兴的相关要求,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完善法律制度等,为乡村振兴提供大力的人力以及技术支撑,提升农村职业教育水平。阐述了乡村振兴以及农村职业教育的内涵,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提升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村职业教育;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1-028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1.06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U Zhan-qi, LU Fei
(Lanzhou Petrochem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60)
Abstract The proposa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and has brought certai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problems in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have gradually become prominent, with various problems such as a lack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and an imperfect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which greatly limit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refore, by combining the relevant requirement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mproving the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forming a high-quality and high-level talent team, and improving the legal system, we provide strong human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enhance the level of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conno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n explores th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of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Improvement strategy
基金项目 2022年甘肃省教育厅创新基金项目(2022B-312)。
作者简介 吴展齐(1983—),男,甘肃兰州人,副教授,硕士,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 2022-10-26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有力抓手,对提升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意义重大。随着自动化以及机械化的发展,未来的农业必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农村的生产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变,但是,农民的思想和技术却没有得到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工具之间则会发生一定的矛盾,在这样的情况下,则需要新时代的农民产生。而农业职业教育的提升需要结合农村的实际需求,从乡村振兴着手,引进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培养大量实用型的人才,充分发挥出农村职业教育的作用。
1 乡村振兴以及农村职业教育的相关概述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策略。党的工作重心是解决“三农”问题,而乡村振兴则主要解决农民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应坚持以党为中心,保障农民的权利,以此为基础,开展农村基础工作,打造一支“三农”队伍。“三农”工作的关键是调动农村工作人员的动力,改善农民的综合素养,这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农村职业教育主要是面向乡村的一种职业教育,这与传统的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从广义上来说,凡是以口手相传、师傅带徒弟等方式在劳动过程中传授技能的活动,都叫作职业技术教育;从狭义上来说,职业教育主要指的是有计划地传授知识或者技能的活动,通常指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在社会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个人以及社会都有着较大的影响,通过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改善,这是一种理论和产业结构的创新措施。在乡村振兴的基础上,职业教育的改革需要结合当前农村的发展状况,培养一批新时代的农村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相应的人才支持,实现人力资源的转化,从而在乡村建设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基本矛盾中,农村矛盾非常明显,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提升主要是朝着新农村的人才方向进行发展,解决农村人才匮乏的问题,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当前,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相关部门的资金投入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职业教育水平的提升。在目前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随着相关资源的投入,农村职业教育已经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框架,但是,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各院系缺乏密切的联系,并且职业教育体系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没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良好的教育机制。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相关部门对农村职业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得到有力的支持,正是由于该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2.2 专业人才匮乏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的发展需要依赖于专业的人才,而农村发展的主力军主要是农村职业教育中的新型农民。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农村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农村地区的相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据相关研究表示,全国对新型农民的需求已经超过2 000万,这也代表着新型农民这一专业人才的匮乏。同时,目前的农村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水平较低,缺乏专业的素质能力,很难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求。随着农业的长期发展,相关从业人员的综合水平虽然得到较大地提升,但是,由于乡村地区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农业从业人员的教育水平很难得到提升,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地区的良好发展[1]。
2.3 农村职业教育力量薄弱
由于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教育发展水平也呈现一定的差异,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不管是教育资源,还是支持力度,都与城市相差较大,并且这种差异受区域、地理因素的影响逐渐扩大。部分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中,更加倾向于现代化职业教育,所以,“去农”“离农”的现象也较为常见。同时,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基本上依赖于政府拨款,或者是与相关企业的经济合作,由于农村职业教育的招生人数不多,相应的教育资源、资金支持等也都相对较少,无法与城市职业院校相比。此外,部分农民认为可以通过自学等方式学习一些相关技能,没有必要接受职业教育,这种观念误区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会有较大的影响。
2.4 师资水平有待提升
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只有保障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才能够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提升。但是,农村职业学校中的教师大多数是非专业的,专业教师数量较少,出现人才匮乏等现象。同时,严重缺乏“双师型”人才,并且缺乏良好的制度保障、待遇保障,导致一些优秀的人才流失,也不利于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引进[2]。外聘企业中的人才聘任机制不够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产生影响。由此可见,农村职业学校中的师资整体水平较低,双师型人才占比较少,且水平有待提升。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提升策略
3.1 更新教育发展理念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应打破传统教育观念,树立新型教育理念,从思想层面改变人们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误区。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应大力进行宣传,增强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首先,政府部门应做好表率工作,从自身做起,提高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了解其重要性、特殊性,担负起其发展的重要责任,结合实地情况出台相关的政策,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其次,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网络等宣传渠道,通过大力宣传,改变人们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偏见。同时,每一级政府部门还应制定教育激励策略,对于接受教育的农民发放一定的补贴,充分激发农民的参与积极性。最后,结合农村职业教育自身发展情况来看,职业学校的供给型发展思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自身的发展,所以,一定要突破思想束缚,并主动对接乡村振兴下农村的实际需求,在人才的培养以及产业的布局等多个方面,确保符合乡村振兴发展需求。农村职业院校只有从自身做起,通过更新观念、激发动力等,完成自身的转型与提升,从而实现农村职业教育和乡村振兴的共同发展[3]。
3.2 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性的社会工程,想要保证这一项工程的顺利推进,就需要依托于完善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使农民成为其中的一部分。首先,面向社会进行办学,提升职业教育的开放性。除了向在校大学生发展学历教育之外,还应面向社会与农民,发展非学历教育,将其纳入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中。学校管理人员应积极转变思想,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意识到农村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并且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为了对农民开展职业教育,就需要结合其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教学方案。其次,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出台一些新的管理制度,为农民提供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完善各类型教育之间的转换,加强不同类型教育的衔接。同时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城市职业院校对农村职业院校的帮扶,并扩大相应的招生人数,便于学生的深造。再次,打造信息化院校。政府应增加资金投入,建设信息化农村职业院校,改善教学的条件,提升学校的信息化水平,为农村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更多丰富的、优质的网络资源,帮助其开阔眼界,从而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4]。
3.3 明确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首先,加强培养新型农民。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应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依据其文化、经济发展目标,加强对新型农民的培养,并引导其进行技术创新,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必须要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并且要扎实掌握先进的技术,所以,对新型农民的综合素质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的农业人口素质水平与新型人才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农民掌握的技术也不符合现代农业的需求,所以,要从产业结构入手,优化劳动力的结构,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其次,加强培养精英人才以及电商人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行,农村职业教育应加强培养骨干人才,促进其良好发展,从社会结构着手,提升乡村的治理水平[5]。同时,在目前的农村发展中,完善电商人才培养是其中重要的任务之一,这不仅能够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还能够促进乡村振兴的实现步伐。不过,由于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对电子商务没有过多接触,所以,在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应从电商平台着手,着力培养电商人才,实现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从而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加快商品流通,实现乡村振兴。最后,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在乡村振兴发展中,乡风文明是其重要的基础,所以,在农村职业教育中,除了加强专业教育,还应重视农民的精神层面,培养乡土文化人才,充分发挥其劳模作用,促进乡村文明程度的提升。农村职业院校应主动挖掘人才,并加强培养,使其为乡风建设做贡献。对于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人,应加大培养力度,使其参与到乡风文明的建设中,并借助其带头作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