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 李威

摘要 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抓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农林人才是党和国家赋予全国涉农院校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涉农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度不够、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师资队伍建设不健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重视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氛围不强等问题。为此,涉农院校必须紧紧围绕新时代农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课上课下同向而行、育人队伍协同联动、线上线下同步育人3个方面,不断优化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进而推动农学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创新。

关键词 农学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2-0279-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2.06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of Agronomy Majors

LI Wei

(College of Agriculture,Inner Mongolia Minzu University,Tongliao,Inner Mongolia028000)

Abstrac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ims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awareness, spirit and ability, and is a major strategic measure to serve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novative country.In the context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t is an important mission for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to do a good job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outstandi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In recent year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agriculture-rela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lack of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imperfect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inadequate attention to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nvironment is not strong.To this end,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closely focus on the cultivation goal of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s in the new era, and constantly optimize and improve the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from three aspects: the co-education in and out of class, the coordination and linkage of the education team, and the online and offline synchronous education, and then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of agricultural students.

Key words Agronomy;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Cultivation model

基金项目

202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NGJGH2022298);202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农学类专业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2022年度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QN2022011)。

作者简介 李威(1993—),女,内蒙古通辽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2-08;修回日期 2023-03-03

“全国院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必修课体系,允许大学生用创业成果申请学位论文答辩。[1]”这一论述强调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大意义,也为农学类专业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指导和遵循。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支持办好涉农高等学校教育[2]。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抓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农林人才是党和国家赋予全国涉农院校的重要使命。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院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强调:希望你们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3]。这不仅为农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更鼓舞了全国各大涉农院校扎根地方,立足国家农业发展,不断优化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案,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持。

1 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

1.1 新农科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现代化农业设备,到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农业新品种,现代农业被注入了更多科技元素。2019年,教育部全面启动新农科建设以来,被视为对传统农林专业的“提档升级”[4]。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多所农业院校或涉农院校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加快布局新农科专业,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能够面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型人才。因此,传统的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涉及知识广、更新速度快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新农科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1.2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需求

为国家培养农业经济发展应用型人才是全国涉农院校的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2021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强调:“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5]”全国各大涉农院校紧密结合区域农业特色和国家农业发展的需要,注重产教融合,主动服务于地方农业行业和涉农产业结构转型,为国家和地区在农业领域的战略发展需求培养输送专业人才。通过创新涉农院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农林人才,可以有效打通涉农院校在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领域可能存在的断点,更好地发展重大农业科研项目深度合作与协同攻关,高质量地推进农林科技成果研发与转化,从而有效促进涉农院校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

1.3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3]。因此,涉农院校的首要任务是提升农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科技进步,进而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和地方经济稳步向前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培养具备动手实操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农学类专业人才,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使其成为新时代“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1.4 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院校就业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6]。2022年全国院校毕业生达到1076万人,“史上最卷”毕业季、“史上最难”毕业季一时间在网络上成为热词。部分高校毕业生毕业后不知道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较长一段时间处在迷茫期;还有一些毕业生由于薪资待遇不理想、职业发展不清晰等原因,入职一段时间后选择离职。强化农学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不仅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职业目标,找准职业定位,增强求职能力,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投身到创新创业的热潮中来,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质量。

2 农学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

2.1 农学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2.1.1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得以深化。为了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7]。包括涉农院校在内的全国各大高校积极探索创业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8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指导意见》再次强调: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将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融入课程体系,培养一流的创新型人才[8]。为此,地方涉农院校不断推进课程改革,鼓励有意愿的学生参与相关活动,搭建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这一过程也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得以深化。

2.1.2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指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9]。全国各大涉农院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把开展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中遇到的不同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和整理,并以这些问题为导向,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例如,以社会需求紧密对接、完善育人工作评价机制;拓展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资源,探索育人新机制;完善制度保障,成立创新创业学院等。通过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初步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得以初步建立。

2.1.3 创新创业教育成效逐步显现。201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指出:发挥高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技术创新策源地的重要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10]。全国涉农院校深感责任重大,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产教融合,提升乡村振兴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从近年的实践效果来看,涉农院校将服务国家农业战略发展需求与满足学生成长成才期待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切入点,在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水平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使得农学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效逐步显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