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收益·环境素养对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

作者: 何健平

预期收益·环境素养对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0

摘要  根据湖南株洲共260份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通过OLS模型分析环境素养、预期收益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素养和预期效益均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预期收益在环境素养对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即中介作用,环境素养通过预期收益会影响到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因此,加强绿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及其重要,应当加快完善绿色文化体系的构建,并打通多渠道的传播途径;也要强调绿色生产行为所带来的收益,从而带动农户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环境素养;预期收益;绿色生产行为;OLS模型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4-0200-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4.04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Impact of Expected Returns and Environmental Literacy on Green Production Behavior

HE Jian.ping

(College of Economics,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Abstract  Using micro survey data from 260 farmers in Zhuzhou, Hunan,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literacy and expected returns on farmers’ green production behavior using an OLS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Both environmental literacy and expected benefits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farmers’ green production behavior. There is a mesomeric effect of expected returns in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literacy on green production behavior,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literacy on farmers’ green production behavior through expected returns.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promotion and education of green culture. We should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green culture system and open up multiple channels of dissemination; we also need to emphasize the benefits brought by green production behavior, in order to drive the enthusiasm of farmers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literacy;Expected returns;Green production behavior;OLS model

作者简介  何健平(1995—),男,湖南株洲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资源与环境。

收稿日期  2023-07-0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有力抓手。中国是个人口大国,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历来是国家安全的根本。要想实现粮食安全,首先就要有良好的生产环境,而良好的生产环境依赖于生产主体的活动。近年来,我国国力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农业生产面临严峻挑战。为此,转变农户生产行为,使农业生产向着绿色的方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这也符合当今社会发展主题,即可持续发展能带来可持续性收益。

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保持地力的生产行为方式,其涉及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即产前、前中、产后[1]。其中研究绿色生产行为的原因有:其一,随着大工业时代的到来,各种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直接或间接地给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导致各种环境问题,如地力下降、农药残留、水体富营养化等,严重破坏农业生态系统。其二,人们对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这就包括对绿色健康、纯天然的农产品的需求。当今农药的大量使用,随着食物链会进入人体累积,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同时转基因农作物的出现,也会造成基因污染。其三,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子孙后代生存的基础。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四,仍有一些农户对绿色生产行为的落实存在问题。一是农户具有有限理性的特征,由于受自身知识储备的限制和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农户无法在短期内对绿色生产行为方式形成确切的认知和准确的判断,而乡村的“熟人社会”使农户对于是否采纳该方式的“理性选择”取决于“熟人推荐”[2]。二是与石油农业相比,绿色生产具有高成本、高技术和高端的市场细分等特点,而农户在面对集成技术、降低成本、打通市场渠道等关键环节时,往往无能为力[3]。

这些年,已有很多学者在研究农户绿色生产行为上取得不少成果,主要涉及两方面,即外在环境和内在环境。首先是外在环境。杨兴杰等[4]研究表明,预期收益和技术补贴对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技术具有显著的影响。张康洁等[5]研究表明,不同的产业组织模式对稻农绿色生产行为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如横向合作模式比纵向组织模式作用更明显。陈转青[6]研究表明,市场导向在政策导向与农户绿色生产中起着调节作用。唐林等[7]认为,在理性人角度下,农户在进行选择某种行为时,会根据成本效益来进行考量,从而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其次是内在环境,可分为个体特征家庭经营特征。教育水平对农业的绿色生产有着显著影响[8];性别[9]、年龄[10]、政治面貌[11]、风险感知[12]等也影响着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伴随着农户兼业的发展,经营规模更大的农户倾向于增加农机成本,从而使其比全职务农的农户更愿意采用绿色生产行为[13]。杜森等[14]认为,作物的种植规模同样对绿色生产行为有正向影响,还有家庭经营收入、收入占比[15]等也有相应的影响。

综上所述,目前对绿色生产行为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仍然有需要补足的地方:其一,国内有部分文献研究环境素养对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但大多集中于过去绿色知识普及低的年代,对比度不强,研究意义不明显;同理,在过去农业生产条件差的情况下,运用预期收益来判断对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的误差较大。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预期收益的研究更为明显。其二,该研究从人力资本禀赋视角出发,考察环境素养与预期收益对绿色生行为的影响。其三,大多数只研究绿色生产技术中的一种,但在实际生活中,农户往往是多种技术同时使用,因此笔者补充研究多种绿色生产技术同时使用的情况。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2023年2—4月对湖南省株洲市的先锋村、新龙村、沙江村、凤凰山村、养鲤村、盘石村、砖石村、白石村、松柏村、铁篱村、伞铺村、胜利村、霞石村、胜塘村、建龙村共15个行政村的调研。每个村选取15~25户进行调研。此次调研对象是水稻种植户,围绕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经营特征、预期收益、环境素养以及绿色生产行为等方面展开。一共发放260份调查问卷,剔除自相矛盾等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52份,问卷有效率为96.9%。

1.2  变量选取以及模型构建

1.2.1  因变量。

根据调研地的实际情况,选取是否采纳秸秆还田、是否采纳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是否施用有机肥来表征农户绿色生产行为。该研究采用二元赋值法,即采纳了秸秆还田、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有机肥施用用“1”来表示,没有采纳则用“0”来表示(表1)。

1.2.2  自变量。

采用环境素养和预期收益来衡量自变量。借鉴已有的研究[16],环境素养选取了环境认知、环境技能、环境责任感来描述。预期收益则是农户根据自己以往经验来判断采用绿色生产行为能给自己带来的收益。

1.2.3  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分为个体特征、家庭经营特征、个体特征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党员身份、村干部身份。家庭经营特征有劳动力人数、务农人数、务农年数、水稻种植面积、水稻毛利润等。

1.2.4  模型构建。

考虑到农户对有机肥施用、秸秆还田、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等多种绿色生产行为的采纳情况,该研究采用OLS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模型公式如下:

Yi=α0+α1Xi+α2Controls+ε

其中:Yi为因变量;i=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绿色病虫害防控;Xi为自变量,i=环境认知、环境责任感、环境技能、预期收益;Controls为所有控制变量;ε为残差。

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预期收益在环境素养对绿色生产行为影响中的中介效应,采用温忠麟等[19]的中介效应检验步骤,中介效应模型如下:

Yi=α0+α1Xi+α2Controls+ε

Mi=α0+α3Xi+α4Controls+ε

Yi=α0+α5Xi+α6Mi+α7Controls+ε

其中:Y为因变量;M为中介变量;X为自变量;Controls为所有控制变量;ε为残差。

2  实证分析

2.1  预期收益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

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都通过了0.01显著水平检验(表2),表明预期收益对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具有正向影响,即预期收益越高,农户越倾向于采纳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原因可能是一方面作为理性经济人,农户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大利益,若预期某种技术能提升收益则会促进稻农采纳[18]。由于农户大多是风险规避者,为了防止投入的浪费,大多农户愿意采用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因为这些成本低廉,甚至可以就地取材,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现在大多数消费者更加倾向于选购有机的绿色健康产品,农户为了满足市场消费者需求,以获取更高价格出售农产品,更愿意采纳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来代替农药,增加收益。

2.2  环境素养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

在环境认知作为自变量时,秸秆还田、绿色病虫害防控、有机肥施用都通过了0.01的显著水平检验,表明环境认知对秸秆还田、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有机肥施用具有正向影响,即环境认知越高,农户越倾向于采纳秸秆还田、绿色病虫害防控、有机肥施用行为(表2)。原因可能是农户掌握的环境相关知识越多,就越知道秸秆焚烧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以及过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酸化、土壤板结,导致产量降低。因此通过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既可以增加土地肥力,又不污染土地环境。同时,环境认知高的农户,也会采取多种绿色生产行为,如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与有机肥施用联合采纳等,通过生物农药、物理防治的使用,减少传统农药的危害物质进入人体,有利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健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