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治家 孟迪 雷婷 衣强 刘正兵 李泮

作者: 顾治家 孟迪 雷婷 衣强 刘正兵 李泮营

顾治家 孟迪 雷婷 衣强 刘正兵 李泮0

摘要  以2000—2020年CNKI数据库中的北大核心期刊和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相关数据为基础,借助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乡村旅游业研究的相关知识图谱。采用文献计量法来厘清2000—2020年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热点、方向和趋势,为新时代我国乡村振兴、农村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乡村旅游年度发文量呈增长趋势,受关注的程度在增加,2005—2011年和2015年以来为快速增长阶段;“乡村振兴”“对策”“发展模式”“旅游开发”“旅游扶贫”“乡村”“生态文明”是国内乡村旅游研究关注的热点;关键词聚类分析表明,2000—2015年是侧重乡村旅游开发阶段,2015—2020年是侧重乡村旅游保护阶段。乡村旅游在跨机构研究、跨区域研究、跨学科研究方面有待加强,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的区域性使得其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地域性,未来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  乡村旅游;演变趋势;Cite Space;文献计量

中图分类号  F5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4-0224-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4.04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Trend of Rural Tourism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20 Based on CiteSpace

GU Zhi.jia1, MENG Di1, LEI Ting2 et al

(1. College of Geographic Sciences/Henan Key Laboratory for Synergistic Prevention of Water and Soi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Henan 464000;2. Xinyang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Xinyang, Henan 464099)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levant data of Peking University core journals and China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CSSCI) in CNKI database from 2000 to 2020, we carried out a visual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a’s rural tourism with the help of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software CiteSpace, and drew the relevant knowledge map of rural tourism research. The bibliometric method was used to clarify the research hotspots, directions and trends of rural tourism in China in 2000-2020, and to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olicy suggestions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nual number of documents issued by rural tourism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and the degree of attention was increasing. It has shown a rapid growth stage from 2005 to 2011 and since 2015. Rural revitalization, countermeasures, development model, tourism development,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rural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ere the hot spots of domestic rural tourism research. The cluster analysis of keywords showed that 2000-2015 was the stage focusing on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2015-2020 was the stage focusing on rural tourism protection. Rural tourism needed to be strengthened in cross institutional research, cross regional research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made its research more practical and regional.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future was the focus of attention.

Key words  Rural tourism;Evolution trend;CiteSpace;Bibliometric

基金项目  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河南强化都市圈引领作用研究”(2021JC39);信阳师范大学“南湖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

作者简介  顾治家(1987—),男,河南洛阳人,讲师,博士,从事生态文明与土地综合整治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2-16

乡村旅游是指发生在乡村地域,以乡村田园风情、农业生产活动、农家生活和民俗文化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为旅游吸引物的休闲、观光、游览及度假活动[1]。它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虽在我国兴起较晚,但自其兴起以来,相关研究的社会关注度逐年提升,社会影响力逐年增大,特别是在“三农”问题[2]、美丽乡村建设[3]、乡村振兴[4]等渐受重视的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作为脱贫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种形式,有力地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5]。乡村旅游业逐渐成为旅游学和旅游地理学的重要议题,有研究者对乡村旅游领域的研究特征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为促进乡村建设、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有不少学者对国内乡村旅游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6-7],多通过传统的手段对文献进行直接的归纳总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这对系统把握乡村旅游的研究脉络、学术特征、科学问题及研究趋势来说还不够,因此需要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乡村旅游的发展历史、学术进展、研究重点与热点。面对乡村旅游研究领域的海量文献,找寻一种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能够满足这种需要。该软件利用分时动态的可视化图谱展示科学知识的宏观结构及其发展脉络的方式,兼具了科学性与艺术性,可以直观地展现研究领域的热点、发展现状,有利于进行发展趋势的研探[8]。鉴于此,笔者基于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我国2000年以来乡村旅游研究历程进行回顾总结,厘清乡村游的发展脉络及发展趋势,为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理论指导。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为最大程度提高原始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选取了文献基数大、覆盖方面全的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作为样本数据源;为保证文献提取分析的有效性、提高文献分析的质量,该研究筛查选择了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北大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对“乡村旅游”直接进行主题检索;为探寻2000—2020年“乡村旅游”的相关发展规律,以突出研究所关注的“乡村旅游”相关特征,人为设定检索年限为2000—2020年;最后,通过人工剔除相关度较小的无效文献,共得文献3 849篇。

1.2  研究工具及方法

由陈超美教授团队研发的CiteSpace软件[9]是用于分析文献研究状况及发展前沿的可视化工具,凭借其便捷性、直观性、准确性等优势,被许多学者广泛应用于文献的综述之中[10-12]。该研究基于CiteSpace强大的统计与可视化分析功能,科学地综述乡村旅游相关研究的发展状况,直观地把握乡村旅游研究前沿动态。

进行的具体流程依次为:导入并转化数据,选择CiteSpace的CNKI分析板块,设定的时间切片为1年,设定的时间跨度为2000—2020 年,逐步进行操作整合,生成相关可视化知识图谱,进而得到乡村旅游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发展状况、研究前沿。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外部特征分析

文献外部特征包括年度发文量、核心作者、科研机构、关键词等。对年度发文量、核心作者和科研机构、关键词等文献的外部特征进行图谱分析,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乡村旅游研究的基本概况。

2.1.1  年度发文量分析。

通过对发文量及其年度分布的综合分析,可以揭示乡村旅游研究于不同时期进程的不同发展演变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2000—2020 年间共发表相关文献近4 000篇,但文献数量的年度分布极不平均,具体表现为2000年仅有1 篇,而2020年则多达508篇。从整体上看,乡村旅游相关研究增长态势明显。根据发文量的不同增长速度来划分不同增长阶段,2000—2005年间为发文量缓慢上升期,2005—2011年间为加速增长期,2017 年为 “井喷式”增长期。结合现实背景具体分析,2004和2005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进行了2次评选以促进全国观光农业的发展[7],这一举动引发了领域许多学者对“乡村旅游”研究的关注;而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重点强调了“三农”问题,使得“乡村振兴”迅速成为学术研究领域重点关注的内容,与乡村振兴关系紧密的乡村旅游再次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因此,通过对发文量及其年度分布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乡村旅游相关文章具有一定的政策导向性,与宏观政策指向密切相关。

2.1.2  发文作者及合作网络分析。

由图2可知,模块值Q=0.409 8(>0.3),说明划分出来的社团结构是显著的;平均轮廓值S=0.803 9(>0.7),说明聚类的高效率是令人信服的。图中节点形成了局部的交流网络,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合作交流的空间有限,说明我国乡村旅游相关研究人员彼此之间已有了一定的合作,但还未形成系统的、联系密切的合作网络。学者们往往遵循就近原则,着眼于自己居住地及其周边地区,结合自身实践,分析触手可及、易于把握的典型现象,从而进行具体事例的具体分析。例如,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的何景明作为乡村旅游研究领域的较为资深的学者,主要研究四川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13],为四川当地的乡村旅游相关发展起到了导向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与实际价值。该研究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者之间缺少经验交流,只作用于局部地区,未能很好地构建全局视野,当然这与乡村旅游资源鲜明的地域性关系密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