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体系的研究

作者: 刘军 刘文武 王金娜 王俊华 彭承胜 戴健华 向城颖

摘要  全球经济衰退和贸易供应链中断相互叠加加剧了世界粮食安全风险,尽管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看好,但粮食安全仍不能忽视,需要树立新时代的粮食安全战略,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粮食安全观,针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风险,从高效推动粮食全链发展、积极谋划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大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力度等3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地构建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体系政策建议,从而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关键词  粮食安全;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体系;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4-0256-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4.05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Building an Integrated System of Food Industry Chain Supply Chain

LIU Jun1, LIU Wen.wu2, WANG Jin.na3 et al

(1.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Agricultural Regionalization, 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sha, Hunan 410125;2. Institute of Tea, 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sha, Hunan 410125;3. Baojing County Bureau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 Information, Baojing, Hunan 416500)

Abstract  The global economic recession and the interruption of trade supply chain have aggravated the risks of world food security. Although China’s food security is generally optimistic, food security cannot be ignored.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food security strategy for the new era, build a food security concept that is compatible with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Aiming at the main risks of China’s food security, puts forward targeted policy suggestions on building an integrated industrial chain and supply chain system from three aspects: effectivel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food chain, actively planning the security of the food industry chain and supply chain, and increas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food industry, so as to ensure that the Chinese people’s jobs are firmly in their own hands.

Key words  Food security;Industrial chain;Supply chain;Integrated system;Proposal

基金项目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创新基金项目“湖南省分区分类推进农业现代化研究”;湖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湘财教指[2021]60号);湖南省农业科技创新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路径与模式创新研究”子课题“现代农业集聚区发展策略创新与典型区域示范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  刘军(1974—),男,湖南安乡人,研究员,从事农业区域经济、农业产业经济、乡村振兴与产业融合发展等领域研究与咨询工作。

收稿日期  2023-03-01

我国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实现连续18年增产,2021年人均占有粮食483 kg,小麦与稻谷两大口粮自给率超过100%、谷物自给率达90%,粮食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但目前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着运行效率不高、部分粮食作物种业存在进口依赖、国际粮食市场供给渠道不畅等风险;同时在国际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自然灾害、俄乌冲突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引发的经济衰退和粮食贸易供应链中断相互叠加,加大了世界粮食供给体系的风险,全球粮食安全面临多重挑战。于是,我国乃至世界人民再次陷入粮食安全的担忧之中。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在提出“六稳”方针基础上又提出“六保”新任务,形成“六稳六保”的工作框架,确保粮食安全。而粮食安全是“粮食、能源资源和金融”三大安全战略之首,需要时刻保持战略定力,树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新粮食安全战略,把粮食安全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粮食安全新格局,要高效推动粮食全链发展,积极谋划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大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力度,以此构建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体系建设,促进其协同高效发展,从而确保粮食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1-2]。

1  高效推动粮食全链发展

1.1  做强做优粮食产业链

1.1.1  完善粮食产业体系。

完善粮食产业体系建设,利用科技创新拉长并补齐粮食产业链,强化粮食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完善国内以育种环节为主的“健全、自主、可控”的种子产业链,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构建粮食产业丰富多样的产品体系,调整优化粮食品类品种结构,生产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粮食品类品种,逐步提高其品质;支持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因地制宜开展粮食初加工,积极引进和培育粮食龙头企业,加大粮食精深加工力度,生产丰富多样的粮食加工食品;立足粮食生产区,大力推进粮食副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不断挖掘粮食加工潜力、提升增值空间,在提升产业效益的同时让农户分享加工增值收益;适度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加大粮食生产的多功能拓展与开发力度。

1.1.2  积极推进粮食生产体系。

大力推进粮食生产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粮食作物重大病虫草害联防联控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加大粮食生产的“三品一标”体系建设,全面推行粮食类产品“身份证”管理,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全面构建国家—省—市—县—乡(镇)—村6级网格化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全过程推进粮食绿色发展,积极推广先进配套绿色技术体系,支持粮食主产区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加大粮食高标准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力度,构建全链的标准化体系;大力推进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加大智能化与轻简化生产技术的同步推进力度,逐步减少粮食生产的亩均用工数量,节本增效,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与效益;积极推广优良的粮食作物新品种,进一步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大粮食经营主体或粮农的技术培训力度,逐步提高种粮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掌握先进生产能力的水平;加大耕地流转力度,推进粮食作物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继续支持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发展,积极推进粮食生产的保姆式一体化服务,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无缝对接,让小农户也能分享现代农业发展的最新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1.3  全过程抓好粮食经营体系现代化。

全过程抓好粮食产业的经营体系现代化建设,积极加大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支持其经营主体成立企业联合体或联合示范社;完善粮食补贴机制,提高补贴的精准性,按照“谁种植,补贴谁”的原则科学补贴;科学确定粮食主销区补贴主产区相应的粮食机会成本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粮农因种粮而丧失的机会成本,提高其种粮积极性;积极推进经营体系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建设,加大粮食类物流仓储体系的升级改造,逐步提升其经营管理效率;加大粮食类专业市场的建设,实行线下、线上双向交易,同时大力发展线上品牌文化体验店,积极开发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产品,促进实体店的繁荣回归;鼓励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参与省内外乃至国内外农产品、食品类展览会、博览会等相关展会,加大其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的培育力度,不断提高其知名度,逐步抢占并进一步扩大其市场份额[2-3]。

1.2  加强粮食现代供应链建设

完善粮食仓储物流体系,合理设计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体系,完善供应链系统,构建完善的多层级的国内外粮食供应链体系。依托现有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交易中心,在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建设不同粮食种类、规模、等级的粮食(农产品)贸易平台,实现贸易的集聚化、平台化,强化交易的数字化建设,提高供应链效率;积极打通供应链的堵点与难点,推进粮食现代仓储、加工、流通、经营体系建设,加大“产购储加销”与信息技术的无缝对接与高度融合,提高粮食供应链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由分散经营向系统化、数字化发展转变,持续提高粮食供给体系的综合运营能力和整体运行效率;加快完善县—乡—村3级农村物流体系,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入城,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加大社区物流配送,解决配送的最后100 m或终端配送[4-5]。

1.3  促进粮食四链协同发展

粮食产业属于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系统工程理论的思维,从粮食全链的角度,围绕粮食产业经济积极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等“四链”体系。以科技创新为龙头、引领,通过积极培育“创新链”,逐步提升粮食产业的科技贡献率与产业效率;接通与延伸“产业链”,加大“产业链”的优化调整乃至重构、集合集聚式发展,打造产业集群;完善现代仓储物流经营体系,打通“供应链”,提高供应链效率;采用先进技术节本增效,赋予产品地域特色文化与显著特色,积极创建品牌,提升“价值链”;建立健全相互融合的、全方位覆盖粮食产业经济的“四链”网络,实现粮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精准对接、高度融合、协同提升,促进粮食产业各链的协同与高质量发展,从而确保粮食安全[1,4]。

2  积极谋划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2.1  树立开放合作型国家粮食安全观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合作力度,形成全方位、全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构建新时代一体化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而粮食也同世界经济一样处于全球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中,为此要在全球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中积极谋划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把保障粮食“双链安全”置于不断扩大开放合作的大背景下谋划发展大战略与空间布局,牢固树立国内外粮食市场一体化的开放型国家粮食安全观,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强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始终掌控粮食进出口主动权,全面提高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构建区域性粮食安全共同体,实现粮食安全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从而确保我国粮食的战略安全[6-7]。

2.2  积极建设中国“海外粮仓”

积极优化粮食及重要农产品进口的全球布局,探寻粮食进口新渠道和国家,重点布局大洋洲、黑海地区及南北美洲等世界粮食核心产区,积极建设海外粮食生产基地,以此推进中国“海外粮仓”建设力度;鼓励涉农科研院所,利用“一带一路”等合作,积极建设粮食产学研用示范基地或粮食生产基地;积极推广杂交水稻等粮食高产高效技术,提高世界粮食生产国家的粮食生产水平;积极参与国际粮食产业链分工,丰富粮食的品类与品种,满足消费者对不同品类的消费需求[1,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