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吉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作者: 袁连升 张育齐 王烨

数字经济赋能吉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研究0

摘要  数字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新的引擎,是实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首先厘清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明确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素和要求。进而分析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剖析吉林省农业生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加快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对吉林省农业现代发展意义重大,需要政府制定有效的政策法规,引导要素汇聚到农业生产服务业。要加大数字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培育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农人”,解决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创新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数字经济;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5-026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5.06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Services in Jilin Province Powered by Digital Economy

YUAN Lian-sheng1, ZHANG Yu-qi1, WANG Ye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ilin Engineering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52;2.Businesss School,Changchun College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Changchun, Jilin 130114)

Abstract  As a new engin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e digital economy is a strong driving force for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services. First, clarify the connota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services, and clarify the basic elements and requirement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services. Then analyze the mechanism of digital economy enabl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services, and analyze the problems in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services in Jilin Province.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accelerating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servic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moder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Jilin Province.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formulate effectiv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to guide the convergence of factors into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services. We should increase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cultivate “new farmers” wh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and solve the key problems of digital innovation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services.

Key words  Digital economy;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Modern agriculture;High-quality development

基金项目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2B81)。

作者简介  袁连升(1973—),男,山东莘县人,教授,博士,从事农业政策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3-24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引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引擎,也是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主要短板。近几年,中央多项文件提出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要求,包括加快发展“一站式”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动现代服务业同现代农业融合,加快推动服务业数字化,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服务体系等。吉林省粮食产量占全国总量的5.68%,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提升吉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质量,对促进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意义重大。笔者从农业生产性服务高质量发展内涵、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机理、吉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问题、吉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建议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内涵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1  要定位于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化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现代化的农业需要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衔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培育新的产业形态,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等农业发展相关要素[1]。因此,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要立足农业发展现实,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几个阶段创新服务体系,开展面向产业链不同经营主体的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式等服务内容,协助产业链各相关主体现实价值增值。在小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国情下,要发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提升小农户的组织化水平,提高小农户参与市场的能力,协助落实小农户扶持政策,最终实现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体系。

1.2  体现新发展理念系统性、全面性和协同性

新的发展格局下,着力推动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乡村,新型城镇化建设,绿色农业发展、推动产业融合、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这是一个系统、全面的过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2]。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要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加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不同农业生产环节、不同部门间协同发展,以开放、共享的理念完善服务功能,推动服务强农战略[3]。

1.3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要富有效率和竞争力

农业生产服务业的创新与效率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农业生产服务业的创新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资源耗费,提高农业经营者的体验,减少交易成本,提高服务效率。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也要求精细化和专业化,这更需要提高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创新效率和竞争力[4]。同时,社会环境变化和技术进步也要求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发展效率。目前,农业信息化、农村基础设施、农村金融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等环境变化,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在降低交易成本、业态升级、完善产业链服务功能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5]。

2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机理

2.1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服务模式升级

数字经济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技术、新要素、新商业、新农人及新文化,实现了传统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升级改造,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和距离,降低了信息沟通成本和交易成本。数字技术为农业生产性服务创新提供了技术保障,人工智能、物联网、5G、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为农业生产产业链提供智能化、精准化服务信息。数字技术作为新的要素投入农业生产中,可以实现产、供、销、流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实现产业增值。同时,数字经济降低了职业农民培育成本,并助力打造智慧农业,创新农业金融服务模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效率[6]。图1展示了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机制,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服务链的服务升级。

2.2  数字经济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数字技术提升了农业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降低了农业对传统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有利于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7]。数字技术进步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服务平台资源等有机整合,并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和城乡壁垒,实现农业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纵向整合,拓展农业生产服务业的范围,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8]。数字经济时代下信息的传递与沟通快捷迅速,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和动态性,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而且数字技术层出不穷,带动了技术进步,有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2.3  数字经济推动了农业产业跨界融合

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改变了原有产业的服务模式与产品技术组合方式,促进了产业间的融合。通过数字技术在产业间的延伸整合、要素重组、渗透融合等方式推动产业间的跨界融合,从而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9]。基于信息技术跨时空和跨地域的特点,数字技术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分工协作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空间。数字技术使得农业的一二三产业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产业间的深度融合推动了产业链价值升值,提升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供给质量,有利于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4  数字经济提高了经营主体的决策效率

在当前我国农业仍然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的生产方式下,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农业经营效率较低,成本高而效益低,制约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数字技术嵌入农业生产服务体系,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有效提高土地流转效率,促进土地的适度规模化发展。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农业人力资源数据库,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劳动力信息,优化农业人力资源配置,为兼业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性服务,培育新的农业经营主体,解决以小农户为基础的“如何种地”问题。

3  数字经济下吉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虽然是农业大省,在农产品商品总量、发展基础、产品市场覆盖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农业生产服务业却发展缓慢,农业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小、贡献率低,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10]。尤其是数字技术突飞猛进的环境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存在很明显的缺陷。

3.1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从全国范围来看,农村网络“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较大,相关的农业配套数字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到位,吉林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县域数字乡村指数(2020)》显示,东部地区处于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的县级单位抽样占比为74.4%,全国参评县域乡村数字基础设施高水平阶段占比47.5%,吉林省参评县域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处于高水平阶段的比例为0。调查结果充分说明吉林省在农业生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还没有解决好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直接影响着数字技术供给能力和服务体系构建基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