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数字农业模式调整及优化研究
作者: 赵云龙 汪汇源 陈希用
摘要 随着信息数据时代的来临,数字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数字化转型成为我国现阶段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已经将多种互联网技术投入到农业种植中,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这些技术均对农业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农业经营和发展模式发生了改变,如何调整农业模式,让其与数字技术有效融合,是数字农业发展的重点。我国数字农业发展时间较短,存在一定不足,尤其是农业模式应用方面问题较多。分析了海南省数字农业模式应用现状,从而提出相应的调整优化对策,以期提高海南省数字农业发展速度,为我国其他地区推行数字农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 数字农业;农业模式;农业发展;海南省
中图分类号 S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6-0214-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6.04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Digital Agriculture Model in Hainan Province
ZHAO Yun-long, WANG Hui-yuan, CHEN Xi-yong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Key Laboratory of Applied Research on Tropical Crop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Hainan Province, Haikou, Hainan 571101)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data era, the digital technology has seeped into the social.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has became the key factors of the modern agriculture in China. Many internet technologies were applied in the agriculture, such 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ig data and internet of things, which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But with the change of management ways of agriculture, how to adjust the agriculture model and combine with digital technology became the key factors of digital agriculture. The development time of digital agriculture was short in China and had some problems. We analyzed the situation of digital agriculture in Hainan Province and put forward some optimizing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peed of Hainan agriculture, which provided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agriculture in other areas.
Key words Digital agriculture;Agricultural model;Agricultural development;Hainan Province
作为国民经济第一产业,农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党的十九大强调了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2]。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指出科技可以引领“三农”的高质量发展,并摒弃传统“三农”自带的短板。为此,农业农村部也发布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提出要大力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与应用,积极布局数字乡村建设,实现对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全角度的数字化改造[3]。可见,发展数字化农业是顺应时代要求、建设数字乡村的重要措施,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由此可以看出,发展数字农业是我国各农业大省的必然路径,而有效且贴合实际情况的数字农业模式是发展当代农业的必要条件。
海南作为农业大省,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但同时存在多数农村相对贫穷、村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海南省地区还存在农业模式传统、只增产不增收,且散户过多、销路过少等情况[4]。而数字农业可以改善这些问题,为此,海南省有关部门从政策引导、平台构建、资金支持、电商引入、专家扶持等多方面入手,构建数字化农业模式[5]。但是因应用时间较短且管理措施还不完善,导致该模式仍存在可调整及优化的空间。鉴于此,笔者结合相关案例,分析了海南数字农业发展模式,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整优化对策,从而促进当地数字农业模式调整与优化,助力海南农业高质量发展。
1 海南省数字“慧”农业模式内容
近几年,海南省数字农业逐渐发展,并且已经建立“慧”数字农业模式,取得了一定效果。“慧”主要体现在3个阶段,即种植、作物培育及销售。其中,种植部分将利用“慧”的技术提高种植速度和种植质量;在作物成长阶段,“慧”则体现在科学检测、高效培育等方面;在销售阶段,“慧”更多体现在利用电商和互联网扩展销路方面。在模式构建过程中,政府利用政策扶持等方式来作为引导和模式运作的支撑部分。图1为海南的数字农业模式图,为了进一步了解该模式内容及应用情况,以海南省具体地区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1.1 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农业工作规范化和自动化
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镇抗美村委会抗美村绿橙种植基地自2021年就开始应用该模式,已经完成了模式的基本流程,取得了一定效果。该基地在种植阶段已经采用“互联网+农机”、农业种植专属APP这两大方式来进行规范化种植。其中,当地农民先购置互联网“数字”农机,之后以“互联网+农机”的方式种植管理基地。之后结合农业种植专属App,如海南宝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计了宝秀农业云App,实时监测种植及作物生长情况。同时让系统自动管控喷水量,并进行智能施肥机、全自动过滤水资源、变频控制供水等。通过这种方式有效规避了人工种植规范不足的情况。这种自动化种植也大幅度提高了种植效率,节约了人工,对农业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海南省农机总动力达到574万kW,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2%。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65.4%。全省农机经销商100余家,农机专业合作社81家,农机维修店约400多家[6]。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农机工作效率,提升整体种植速度。
1.2 光电新能源降低成本
与绿橙种植基地相比,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大坟坡村在进行“慧”农业种植过程中,则是将重点放在培育阶段的节能方面。为此,当地设立了光电控水灌溉项目,村民通过光电控水技术实现远程调水和智能灌溉,以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对水进行输送和调控,无须蓄电池,节能环保且不受地区和温差限制,从技术层面上解决了传统的调水成本高等问题。这不仅可以节约水的运输问题,而且避免了不必要的成本浪费。除此之外,使用光电控水技术,可以实现远程调水和智能灌溉,25年的投资成本只需要45 000元/(hm2·a),相比传统调水方式,可节省电费5万~6万元/(hm2·a)。该项目的顺利拓展,离不开海南的政策福利。
1.3 政府补贴政策支撑“慧”模式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十二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旨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加快推进海南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7]。当前,海南农业仍存在耕地分散、种植规模小、土地流转不充分、宜机化条件差等问题。为此,《措施》对扶持政策进行了相应调整,如增加了农机惠农政策的优惠力度;提高粮食生产所需农具的智能化水平;增加高端农机比例;积极补贴数字农业相关农机设备的购买行为等。除此之外,还采用累加补贴等制度,将原有的30%补贴提升到35%。如此大力度农机补贴力度,将有助于数字农业的进一步推广,并且这也是当地数字农业的支撑条件。
1.4 电商提升农业销量
截至2022年10月,海南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实现117.55亿元,同比增长12.01%;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实现134.2亿元,同比增长17.42%[8]。由此可知,海南地区的电商发展速度较快,并且在应用数字农业模式后,其销量有了大幅度提升。截至目前,海南省共创建了12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此类示范县主要用于电商人才培养、农产品品牌营销方面。在推动海南省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因其对数字农业模式的经济有提升作用,所以电商发展也推动了数字农业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2 海南省数字农业模式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2.1 技术有待提升,标准化不足
海南省为了促进数字模式的进一步推广,设立了线上和线下两方专家培训方式[9]。其中,线上指的是在专属服务平台内增加专家询问功能,农民可以通过服务平台与专家进行探讨,以此来提高自身对于数字农业技术的应用水平。而线下方面,则是由政府委派专家到各地区实地指导。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线上方面会受到描述不清等原因的影响,致使专家回复内容缺少一定的专业性及有效性。而线下方面专家数量较为有限,其多进入大型项目、试点等,对于偏远地区的帮助较为有限,进而导致数字农业技术推广不到位,偏远地区及接受指导较少的地区只能凭借简单的政策引导应用基础的数字农业模式,降低了整体的技术水平,大幅度拉低海南农业的标准化水平,对海南当地设立高档位农产品品牌形象极为不利。
2.2 政府依赖过于严重,扶持资金有限
海南数字农业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较大,且各村落发展领域依然不平衡。一方面,当地推进数字农业发展主要依托政府主导的试点示范项目,财政补贴远大于配套资金额度,且试点集中于经济条件好、农业产业基础好的区域或短、平、快数字农业细分领域,如设施农业等;另一方面,《2022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海南偏远地区和中间区域发展相差较大,其中中间重点区域的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均为25.5%,偏远区域水平则略低,为18.5%[10]。同时,信息化栽培推广面积也有较大差异。除此之外,政府扶持资金较为有限,资金多应用于大型试验点及重点企业的扶持并且限制条件较多,从而导致该政策惠及的农民数量比例偏低,这些均会影响海南省数字农业模式的具体应用。
2.3 电商行业发展不足,影响供需平衡
截至2021年,海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达8 143家,累计销售额达236亿元[11]。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当地电商企业数量极多,但是综合评估海南当地的电商行业情况来看,小微型电子企业数量占比超过了90%,且均为基层电商企业。这些企业综合实力偏低且电商手段不足,在现有的互联网市场中竞争力不足。而这会影响数字农业的销路拓展,进而影响当地农产品的供需平衡,对数字农业进一步发展较为不利,除此之外基于电子商务企业管理者的情况也可以看出,本地电子商务企业数量占比不超过30%。这也说明外地电子商务企业居多,这些企业对海南省情况了解不足且缺乏一定归属感,导致其在发展过程中过于以利益为导向而忽视当地实际情况,继而容易出现电商企业遇困难就撤的情况,影响当地电商市场稳定性及供需关系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