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增长效应研究
作者: 刘婷 贾强
摘要 基于2013—2020年新疆14个地州市的面板数据,面板模型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旅游业发展对新疆农民收入增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013—2020年新疆各地州市旅游总收入、旅游接待人数显著正向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旅游总收入促进作用大于旅游接待人数;第一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大于第二产业;旅游业资本投入的三大部门对农民收入产生不同影响,A级景区与旅行社显著正向影响农民收入,星级饭店负向影响农民收入。旅游总收入、旅游接待人数、A级景区与旅行社对提高农民收入都具有辐射带动作用,旅游总收入的直接效应大于空间溢出效应,旅游接待人数、A级景区与旅行社与此相反;星级饭店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研究结论为新疆如何全方位发展旅游业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旅游业;农民收入增长效应;面板模型;空间溢出效应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6-0209-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6.04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the Growth Effect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n Farmers’ Income— Based on Panel Data of 14 Prefectures and Cities in Xinjiang from 2013 to 2020
LIU Ting,JIA Qia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arim University,Alar,Xinjiang 843300)
Abstract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panel data of 14 prefectures and cities in Xinjiang from 2013 to 2020,and the panel model is chosen to empirically test the impact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n the growth effect of farmers’ income in Xinjiang.The results show that:From 2013 to 2020,the total tourism revenue and the number of tourism receivers in all cities and towns in Xinjiang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ntributed to the growth of farmers’ income,and the total tourism revenue contributed more than the number of tourism receivers;the primary industry contributed more to farmers’ income than the secondary industry;the three major sectors of tourism capital investment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farmers’ income,with A-grade scenic spots and travel agencie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affecting farmers’ income,and star hotels negatively affecting farmers’ income.A-grade scenic spots and travel agencies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farmers’ income,while star-rated hotels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farmers’ income.The direct effect of total tourism income is greater than th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while the opposite is true for tourism receipts,A-grade scenic spots and travel agencies;th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f star-rated hotels is not significant.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how to develop tourism in Xinjiang in all aspects to promote farmers’ income.
Key words Tourism;Farmers’ income growth effect;Panel model;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由此可见,“三农”工作须臾不可放松。党的二十大基层代表在讨论报告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不断扩充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径,使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同相关部门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使得文旅扶贫模式不断丰富,有效实现资源变资产,农民增收致富之路越走越宽。旅游业是如何发挥其关联带动作用进而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引起了旅游业界、旅游学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关于旅游业对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已被学者研究证实[1],认为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农业产业的调整,促进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发展;然而,农民从中获取的收益不尽相同。学者通过实地调研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发现乡村旅游对农民增收起到促进作用,但其中打工所获收入与农民总收入呈反比例关系,向当地餐饮业供应农产品得到的收入仅占总收入的一小部分[2]。学者们在不同时间段选取相似案例地研究旅游扶贫对农牧民增收的影响,运用SPSS对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西藏自治区旅游总收入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相关关系[3],与前述研究结论相反,甘孜藏族自治州旅游发展能够提高农民收入,但农牧民收入增长水平取决于旅游接待人次而非旅游总收入[4]。在乡村旅游对农民收入贡献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从旅游精准扶贫[5]、农业旅游资源开发[6]、休闲农业旅游[7]、生态旅游[8]等角度进行讨论,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理论方面,学者认为乡村旅游蕴含着先天优势,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契机,全面分析如何借助乡村旅游实现精准扶贫,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9]。张遵东[10]以贵州雷山县西江苗寨为案例地,实地调研发现扶贫效果只在数量上有增加;学者们共同分析了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6],根据各地区的现状及特点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11];在实证方面,学者们选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作为准自然实验[7],采用PSM-DID方法探究乡村旅游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机制[12];吴健等以云南拉市海湿地为案例地,基于面板数据及当地政策,得出退耕还湿不仅有利于生态旅游的发展而且能够实现农民增收的结论。在旅游对农民收入的空间差异研究中,黄冬梅等[13]基于4省藏区12州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验证并分析了旅游对农民收入空间效应的异质性;唐睿[14]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检验,由检验结果可知,旅游业发展可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通过一些政策和机会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王威峰等[15]对广西14个地级市进行研究,设定适宜的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旅游产业总体发展和各部门发展对农民的增收效应。农旅融合发展将成为农业发展的新动能,程莉等[16]选取长江上游4省市为研究对象,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测算,发现案例地各行业耦合协调度并不高,进一步设定面板数据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农业与各行业融合发展能显著提高农民收入。
但有部分学者认为,旅游业发展只对该行业的少数人产生增收效应,对大部分农民来说并没有显著影响。Sharpley[17]以冈比亚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当旅游业取得成功发展的同时,并没有产生很大的经济增长效应,该国的贫困现象依旧没有改变;Garrigóssimón等[18]以西班牙的瓦伦西亚地区为例,对调查对象进行访谈,结果显示旅游发展会产生旅游收入“漏损效应”,不利于农民增收。
综上所述,旅游业发展对于本地区及相邻地区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是正向还是反向存在争议;且其中关于国家、省级、市域层面研究较广泛,而对特殊行政区域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匮乏。新疆14个地州市作为新疆极其重要的行政区域,研究其旅游业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增长效应,有利于为新疆各地州市旅游业与农业共同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提供理论参考。基于此,笔者选取新疆14个地州市2013—2020年面板数据,通过实证检验分析旅游业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效应。
1 研究区概况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被称为“瓜果之乡、歌舞之乡”,其深厚的少数民族文化底蕴为新疆旅游增添了独特魅力。截至2016年,新疆已形成14个地级区划,包括4个地级市、5个自治州、5个地区。
为了解不同地州市农民可支配收入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在Stata中画出14个地州市的农民可支配收入时间趋势(图1)。从图1可知,不同地州的农民可支配收入的时间趋势不尽相同,有些地区出现稳定的逐年增长趋势,有些地区增长趋势波动较明显;变化的时间也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农民可支配收入地区间的差异有助于估计可能影响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因素。
2 模型、变量与数据来源
2.1 模型设定
通过地理学第一定律可推断出[19],在研究旅游业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时,若只考虑对本地农民增收的影响,忽视地区间的空间关联性,其研究结果会过于片面。因此,设定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及面板空间自回归模型。为削弱模型中存在的异方差,在方程两边取对数。该研究构建模型如下:
模型一(静态面板数据模型):
lnYit=αi+ρ1lnX1,it+ρ2lnX2,it+ρ3lnX3,it+ρ4lnX4,it+ρ5lnX5,it+ρ6lnX6,it+ρ7lnX7,it+μit
模型二(面板空间自回归模型):
lnYit=αi+ρw′tlnYit-1+βlnX1,it+β3lnX2,it+β3lnX5,it+β4lnX6,it+β5lnX7,it+μit
式中:αi为常数项,ρ为空间自相关系数,β为回归系数,μit为随机扰动项;Y为农民可支配收入,X1,X2,X3,X4,X5,X6,X7分别为旅游总收入、旅游接待人数、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A级景区个数、旅行社个数、星级饭店个数,为空间权重矩阵。
2.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2.2.1 被解释变量。
参考王威峰等[15]的研究,将农民可支配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该指标指农民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不仅可以反映农民收入水平,还有可能是影响旅游消费的因素之一。
2.2.2 解释变量。
旅游总收入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发生的一切旅游支出,是旅游业发展水平核心指标之一;鉴于旅游业属于多部门综合性发展的产业,其包含“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基于数据可获得性的原则,选取旅游总收入、旅游接待人数、A级景区个数、旅行社个数、星级饭店个数作为解释变量;由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相互配合能在一定程度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可能会带动农民增收,因此将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同样作为解释变量。该研究利用14个地州市之间的距离的倒数设定空间权重矩阵。为了剔除价格因素,采用新疆CPI(2013年=100)进行平减处理;为削弱异方差使得数据平稳,对所有变量取对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