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乡村旅游促进人居环境优化的策略研究
作者: 杨莹莹 周司洋 陈瑛 陆媛媛摘要 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乡村旅游发展是促进人居环境优化的重要抓手。通过实地访谈和观察,从乡村旅游推动厕所革命发展、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和促进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3个层面总结了宁夏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人居环境优化的现状,发现宁夏乡村旅游发展在促进人居环境优化的过程中,存在人居环境优化与旅游业结合不紧密和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足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要做好规划工作和发挥党组织引导作用。
关键词 乡村旅游;人居环境优化;宁夏
中图分类号 F590.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6-024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6.05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the Optimization of Living Environment Through Rural Tourism in Ningxia
YANG Ying-ying1,ZHOU Si-yang1,CHEN Ying1,2 et al
(1.Frontier Interdisciplinary College of Ningxia University,Zhongwei,Ningxia 755000;2.Zhongwe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Zhongwei,Ningxia 755000)
Abstract Improving the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implemen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an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s an important lever to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Through on-site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s,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Ningxia promoting the optimization of living environment was summarized from three levels: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ilet revolution through rural tourism,enhancing the overall appearance of villages,and promoting the role of farmers as the main body.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Ningxia is promoting the optimization of living environment,but there are main problems such as the lack of close integration between living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and tourism industry,and the insufficient role of farmers as the main body.It is proposed to do a good job in planning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guiding role of Party organizations.
Key words Rural tourism;Optimizing the living environment;Ningxia
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是党中央在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内容,是落实国家农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大任务,事关乡村社区文明祥和,事关广大农村群众身体健康,事关美丽中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 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到 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乡村旅游发展与人居环境优化具有天然共享性。优质的乡村人居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物质基础,乡村旅游是改善人居环境的持久动力。研究乡村旅游促进人居环境优化的策略,对指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关于乡村旅游与人居环境优化互动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乡村旅游与人居环境整合发展机制与路径研究[1-3],二是结合具体案例地的乡村旅游与人居环境耦合协调性研究[4-5]。还有部分学者展开了一些其他方向的探索,如方法林等[6]构建了人居环境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吸引力体系;林恩惠等[7]测算了农村人居环境对乡村旅游的辐射效应。总体而言,关于乡村人居环境的研究不多,针对具体案例地以乡村旅游为抓手探析发展对策的研究则更少见。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具有地域异质性,个案探析十分必要。笔者通过实地走访宁夏18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发现宁夏当地乡村旅游协同发展人居环境优化的现状和所面临的困境,针对性地提出宁夏乡村旅游协同促进人居环境优化的策略。
1 宁夏乡村旅游促进人居环境优化的现状
1.1 乡村旅游推动厕所革命发展
宁夏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是农家乐,公共厕所是农家乐的主要基础设施。公厕问题影响乡村旅游环境的改善,也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形象和品质。宁夏乡村旅游对厕所革命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1.1 乡村公厕管护机制不断健全,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公厕的长效管护责任机制能够保障乡村旅游工作的顺利运行。大部分重点旅游村公厕都能做到加强监管,落实公厕管理责任。吴忠市上桥镇牛家坊村、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盐池县花马池镇曹泥洼村等村在旅游旺季时实施“包责到人”的长效管护责任机制,定时定人对公厕设备设施、无障碍设施和其他功能性辅助设施进行巡检、维护,确保设施、标识等完好,排水、排污管道通畅等,这些措施加强了对乡村旅游公共厕所的粪污处理管控,减少了传播隐患,确保了游客旅游体验。
1.1.2 乡村“改厕”工作不断落实,村内环境显著提升。吴忠市上桥镇牛家坊村投入3 000万元为村内的400多户村民进行改水改厕,村内卫生环境较之前大有改观;固原市隆德县观庄乡前庄村在2019年进行了厕所改革,村内做到水冲式厕所全覆盖;固原市隆德县城关镇红崖村和吴忠市红寺堡镇弘德村与也分别于2019、2021年进行了旱厕改水厕工作,稳步推动了当地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1.2 乡村旅游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
1.2.1 乡村道路整治推动人居环境景观化发展。乡村道路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要素。交通运输部分别于2019和2020年2次发起“十大最美农村路”推选宣传活动,说明乡村道路不仅仅只局限在传统的运输承载功能,在旅游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的当下,还发挥着美化景观的功能,成为乡村旅游业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乡村旅游路建设成果显著,表现为硬化率的提高和景观道的打造:如中卫市迎水桥镇沙坡头村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道路硬化率超过80%;通往迎水桥镇北长滩村的“66号公路”为避免客流量较多造成的植被踩踏,政府部门专门为游客搭建了步行景观木栈道,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
1.2.2 景观绿化美化推动人居环境生态化发展。乡村绿化美化的基础在于绿化,重点在于美化,绿化美化工作是《方案》中一项重要任务。乡村旅游景观绿化美化推动人居环境生态化发展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农村“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和宅旁)绿化工作。以青铜峡市余桥村为例,该村自定位发展旅游业以来,先后栽培各类花卉、乔灌木近8 000株,完成村内绿化约13.7万km2,巷道绿化长约152 km,村道两侧绿意盎然。第二,农户庭院美化工作。庭院整治是乡村旅游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的突破口,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旅游重点村开展了相关评比活动来鼓励村民进行庭院美化,推动庭院整治工作,如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村开展
“美丽庭院”、盐池县花马池镇曹泥洼村开展“美丽庭院先锋”的评比活动,固原市隆德县前庄村对庭院环境整治较好的农户授予“卫生较好户”等。
1.2.3 文化内涵注入推动人居环境特色化发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对于乡村旅游来说,乡村文化不仅是乡村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也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归属感的依托[8]。宁夏回族自治区乡村旅游“以旅彰文”思路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墙绘画的艺术形式展现乡村文化。如银川市闽宁镇原隆村墙绘画内容切合当前乡村旅游工作的重点,写有“美丽新农村、生活富裕、醉美乡村”等字样,有着“一墙一幅画,一画一风景”的特点;中卫市迎水桥镇何滩村2 800 m2 80多幅彩绘墙讲述着红色历史、乡村振兴、孝老爱亲等故事。二是通过结合当地文化特质发展乡村旅游。如红寺堡镇弘德村作为生态移民村,是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典范,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弘德村充分利用红色文化,挖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重点打造党员教育基地、扶贫工厂等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党性教育基地,打造精品红色文化旅游教育线路。再有,作为影视剧《山海情》的取景地,北长滩村对老屋进行了维护,保护了传统“四梁八柱”式土木结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传统农耕文化相得益彰。
1.3 乡村旅游促进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
1.3.1 基层党组织带动乡村旅游环境整治。在“村集体+农户”的组织带领下,村集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各村党员干部带头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其中,银川市闽宁镇原隆村制定了《原隆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方案》和《原隆村庭院整治指导细则》,带动村民进行环境整治;银川市贺兰县四十里店村构建“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链条,村委会吸纳全村23家农业龙头企业抱团发展,创新水稻立体种养模式,发展景观农业,景观农业带动种植业和旅游业双丰收,促进了人居环境优化且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文明村”等荣誉称号;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村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成立美丽庭院、移风易俗等6个先锋评选委员会及环境整治党小组。其中委员会对村内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村民给予“美丽庭院”先锋称号,并在村内公示,此举提高了村民对庭院进行绿化美化的主动性。
1.3.2 发展模式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由于地域发展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各不相同,村庄因地制宜探索出了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合理的发展模式有效地区分了主体责任,规避乡村旅游建设发展中对于环境保护里“踢皮球”等逃避社会责任的现象。银川市贺兰县四十里店村建立“支部带头、企业联动、农户参与”发展模式,实现了有机水稻种植、渔业养殖、餐饮垂钓、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有机农产品深加工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村集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企业和农户积极参与到景观农田种植、环境治理等人居环境建设中;中卫市沙坡头村采用“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村集体统筹协调、监护垃圾处理设备的使用。因乡村旅游发展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所以村委会规定村庄冬季歇业,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设备停止运行;中卫市北长滩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建立“村委会+企业”的发展模式,企业在村落建造自驾车营地受村委会的监管,其产生的垃圾由村委会负责处理;多元主体参与,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与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共同发展,村民的决策权和监督权得到了发挥。
1.3.3 村规民约激发村民庭院整治积极性。乡村旅游的发展契合了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的发展理念,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人居环境优化,实质是构建乡村生态意识、生态行为和绿色生态链的过程。村规民约是规范村民行为、存进乡村人居环境优化的重要途径,其中包括乡村旅游发展中村民保护环境的责任该如何发挥等条例。牛家坊村规民约中第七条和第十条强调搞好公共卫生和村容整洁,积极保持自家门前的清洁卫生,并强调净值在绿化带种植蔬菜作物;银川市镇北堡镇昊苑村通过积分制兑换等措施引导村民进行环境整治,先后评选了10户“美丽庭院”,环境的持续改善,让昊苑村相继收获了“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全国生态文化村”的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