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阈下焦裕禄精神融入党员干部教育的三维探析
作者: 唐帅摘要 乡村振兴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民族复兴作而出的战略部署,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的最大优势和根本保障,党员干部是践行党的领导的落脚点。焦裕禄精神是党的宝贵财富,是乡村党员干部教育的宝贵资源。由现实之维审视,焦裕禄精神融入乡村党员干部教育是牢筑基层党组织的题中之义,提效乡村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之需,实现共同富裕的实际之要。从价值之维诠释,焦裕禄精神具有涵养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培养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锤炼科学求实的务实作风,培育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的价值意蕴。以实践之维探析,以焦裕禄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初心使命教育、责任担当教育、党性教育是提质乡村党员干部教育的现实进路。
关键词 乡村振兴;焦裕禄精神;党员干部教育
中图分类号 D2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6-0237-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6.05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 Three Dimensional Analysis of Jiao Yulu’s Spirit into the Education of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ANG Shuai (Xinjiang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 830046)
Abstract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a strategic decision made to achieve national rejuvenation.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is the greatest advantage and fundamental guarante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are the practitioners of the Party’s leadership. Jiao Yulu’s spirit is the valuable wealth of the Party and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the education of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ality, the integration of Jiao Yulu’s spirit into the education of rural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is the essence of strengthening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mproving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s of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practical need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chieving common prosper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Jiao Yulu’s spirit has the value implication of cultivating the public servant’s feelings of being close to the people and loving the people, cultivating the moral sentiment of selfless dedication, tempering the scientific and pragmatic style, and cultivating the spirit of hard struggle. The practical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of rural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is to analyz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e, integrate Jiao Yulu’s spirit into the education of ideals and beliefs, original mission, responsibility and party spirit.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Jiao Yulu’s spirit;Education of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1]。农村党员干部是党的乡村宏图的执笔人,以先进精神提质乡村党员干部教育,增力赋能,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凝聚力量,是担负时代使命的必然要求。焦裕禄精神是焦裕禄同志在兰考475天的工作实践中铸就的伟大精神,是党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并号召全国县委书记向焦裕禄学习,“作焦裕禄式县委书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以焦裕禄精神提效乡村党员干部教育,铸牢执政之基,强化基层堡垒,奋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1 现实之维:焦裕禄精神融入乡村党员干部教育的现实需要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2-4]。”以焦裕禄精神开展基层党员教育是筑牢基层党组织,提效乡村社会治理,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之需。
1.1 筑牢基层党组织的题中之义
乡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执政之基,新形势下其战斗力水平,直接影响党的凝聚力、影响力、感召力和战斗力。乡村党员干部是基层党组织的主心骨,是牢筑基层战斗堡垒的关键所在。然而当前农村基层党员年龄老化,文化偏低,个别领导干部贪污腐败、个人作风问题突出,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削弱乡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无法担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为构建强大的基层战斗堡垒,急需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以焦裕禄精神赋能基层党员干部,持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秉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从思想修养和政治觉悟上下苦功夫,构筑强大基层战斗堡垒。
1.2 提效乡村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
乡村已然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场域,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以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为根基。党员干部是乡村治理的“领头雁”和“排头兵”。目前农业发展滞后,农村空巢居高不下,农民流失严重,各种腐朽思想对农村不断侵袭,造成农村治理松散,无法实现乡村有效治理,为乡村振兴凝民心,聚民力。乡村党员干部要秉承焦裕禄精神,践行初心使命,滋养为民情怀,强化责任担当,提高政治觉悟,锤炼党性,奋力推进构建以党组织为引领的“自治、德治、法治”一体化乡村治理体系,提效乡村治理。
1.3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之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为解决“三农”问题而作出的战略举措,是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建成农业强国,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然要求,是现阶段党和人民所面临的艰巨历史任务。党建引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提质党员干部教育是推进基层党建的着力点。打造一支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乡村党员干部队伍,是奋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迫切之需。在乡村基层党员干部中赓续焦裕禄精神,汲取精神力量,自觉对标对表,以思想政治的新境界,展现共产党人的新风貌,从而不断回应时代新要求,以持之以恒抓教育掌握“服务乡村,造福乡里”的新本领,以科学务实的举措实现乡村工作的新突破,进而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交出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1.4 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实际之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解决发展滞后的乡村生产力,满足乡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作出的战略决策。当前“三农”现状是农业发展迟缓,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收入过低,这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严重阻碍。为攻克这一历史性难题,急需提速焦裕禄精神与乡村党员干部教育的深度融合,将许党报国、为民尽责作为人生目标,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丰功伟业,在思想淬炼、精神洗礼中,铸牢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攻坚克难、勇毅前行。
2 价值之维:焦裕禄精神融入乡村党员干部教育的价值意蕴
伟大的精神不因岁月流逝而蒙尘,不因时代变迁而褪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时指出“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要重点学习弘扬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以焦裕禄精神推进乡村党员干部教育具有涵养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锤炼科学求实的务实作风、培育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培养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的价值意蕴,以学习凝心铸魂,以高度自觉接受锻造洗礼,练好内功、提升修养,进而筑牢乡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凝聚共识,积聚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1 涵养乡村党员干部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
毛泽东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5]。”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形成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焦裕禄同志不管是风雨交加,亦是冰天雪地,都会以“人民儿子”的身份帮助困难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焦裕禄同志坚持“以人民吃得我也吃得,人民穿得我也穿得”的态度要求全家厉行节俭,以“用笔顶着胸口、蜷缩着进行忘我工作”的坚毅践行共产党人的誓言。
以焦裕禄精神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学习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6]。首先,以焦裕禄为镜永葆为民初心、坚定爱民之志。关切人民衣食住行,笃行利民之举,铭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其次,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以民意为工作定点立标。乡村党员干部学习焦裕禄同志俯下身,察民意,解民忧,暖民心,当好人民利益的“守门员”。最后,学习焦裕禄对群众的“那股亲劲”。乡村党员干部要走村寨,入农户,进地头,坐炕头,询村民之饥饱,问群众之冷暖,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强化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牢筑执政之基。
2.2 锤炼乡村党员干部科学求实的务实作风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求真务实,毛泽东就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焦裕禄常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笃信实践出真知。在兰考的475天,焦裕禄走访和蹲点调研了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为了治沙,他丈量每座沙丘;为了治水,他冒着大雨勘察水文、绘制地图;为了治碱,他用口尝的方式,甄别不同盐碱类型。通过科学调查,焦裕禄找到了兰考“三害”的病根,抓住了改变兰考贫穷落后的牛鼻子,形成了“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以求真务实为重要内涵的焦裕禄精神。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7]。”学习焦裕禄科学务实之风,笃信“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不为定势所拘,不为传统所累,不为经验所缚。一方面,以焦裕禄科学调研为榜样,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深入基层,以吃透上情,摸透下情,把握内情,了解实情,恪守“以事实为根据,以科学为准绳”。另一方面,秉承焦裕禄科学决策精神。学习焦裕禄同志厘清沙丘移动规律,摸清洪水流动脉络,探清盐碱防治类型展开“三害”治理。锤炼“剥茧抽丝,见微知著”的“眼力”,在“深研细究”中把握问题、精准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