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信任对农户水稻绿色种植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
作者: 黄才润 何蒲明
摘要 基于江汉平原372份微观调研数据,运用有序Probit回归模型,探究了人际信任对农户水稻绿色种植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分析了政策激励在其中的传递机制。结果表明:①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均对农户水稻绿色种植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并且情感信任比认知信任更具促进作用;②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之间不会产生交互作用;③政策激励在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对农户水稻绿色种植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中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因此,要促进农户水稻绿色种植技术采纳行为,不仅要提高农户的人际信任水平,还要加强相关政策激励的实施力度。
关键词 人际信任;政策激励;绿色种植技术;水稻种植户;有序Probit回归模型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0-0258-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0.055
The Influence of Interpersonal Trust on Farmers’ Green Rice Planting Technology Adoption Behavior—The Intermediary Effect Based on Policy Incentives
HUANG Cai-run,HE Pu-m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Hubei 424023)
Abstract Based on 372 micro-survey data in Jianghan Plain, the orderly Probit regression model is us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and function mechanism of interpersonal trust on the adoption of agricultural rice green planting technology, and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policy incentive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①emotional trust and cognitive trust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adoption of rice green planting technology, and emotional trust is more promoting than cognitive trust;②there is no interaction between emotional trust and cognitive trust;③policy incentive has some intermediary effect in the influence of emotional trust and cognitive trust on the adoption of rice green planting technology. Therefor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adoption of green rice planting technology, we should not only improve the level of interpersonal trust of farmers, but also strength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levant policy incentives.
Key words Interpersonal trust;Policy incentives;Green planting technology;Rice growers;Orderly Probit regression model
作者简介 黄才润(1998—),女,湖北随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收稿日期 2023-10-05
农业作为我国稳定民心的基础产业,其发展关系农民生计、经济繁荣和国家安稳。新中国成立 70 余年,我国农业实现快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就,但同时,农业自然资源接近“极限”,农业生态环境亮起“红灯”,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降低[1]。为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加快农业生产方式向绿色转变,“十三五”以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完善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的融合互促。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核心主体是农户,影响农业绿色生产技术采纳度的关键决策主体也是农户[2]。尽管政府消耗大量人、财、物积极推广绿色农业技术,但较多农户缺乏对一项新事物的信任,对绿色农业技术的采纳产生“避讳”,农户的绿色生产转型积极性并未提高,绿色农业技术推广范围难以扩大,农户绿色农业技术采纳程度较低,这给农业绿色发展提出挑战,探讨人际信任对农户绿色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机制,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焦点,这也对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 文献综述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3],水稻绿色种植技术的应用对提高农村整体环境质量、粮食产量及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例如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农膜回收等绿色农业技术都是典型的绿色农业技术。现已有大量文献从农户绿色农业技术采纳意愿、行为和两者行为偏差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一是采纳意愿会受到农户的社会网络[4]、市场驱动[5]等因素的影响,譬如吴贤荣等[4]以农户农机节能减排技术为例,实证分析了社会网络中人际信任、价值认知中经济和环境认知会对农户的采纳意愿有积极影响;林黎等[5]采用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发现市场成本、收益和政府约束会对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意愿产生显著影响;二是采纳行为会受到技术评价[6]、农户信任[7]等因素的影响,如杜三峡等[6]基于主观心理和客观环境视角,探究了他人负面评价和正面评价均对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张改清等[7]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在服务外包的作用机制下,农户特殊信任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正向促进特征;三是两者的行为偏差则将受到技术认知[8]、家庭禀赋水平[9]等因素的影响,石志恒等[8]以农户绿肥种植为例,发现社会规范对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偏差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综上所述,已有大量研究从不同视角分析农户绿色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无疑为该研究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就人际信任对农户绿色农业技术采纳影响仍然存在一定的拓展空间:一是大多研究都是将农户信任作为一个总体进行分析,少有文献对人际信任进行细分,探讨不同的人际信任对水稻绿色种植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二是较多研究聚焦在农户认知、资源禀赋、政策激励或社会信任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单一影响上,但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具有典型的正外部性,已有文献缺乏将人际信任和政策激励纳入同一框架来研究其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政策激励作为影响农户绿色技术采纳行为的重要情景因素,是否对人际信任在农户绿色技术采纳行为中存在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此,该研究以江汉平原372户水稻种植户调研数据为样本,探讨不同的人际信任对农户水稻绿色种植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人际信任是否会通过政策激励影响农户水稻绿色种植技术采纳行为的决策。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人际信任与水稻绿色种植技术采纳行为
绿色农业中的应用生态友好型绿色技术是媲美甚至超越石油农业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目前,受外来家庭劳动力的影响和劳动者素质瓶颈的制约,农业技术在农民层面的推广普及往往不够,特别是作为技术密集型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更加滞后。农户对于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所需的过高成本、较大风险和较为滞后的收益回报等问题难以抉择。而农户的个体行为并非完全孤立的,其社会资本状况在行为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10]。中国乡村社会是典型的关系型社会,信任作为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可以为制定稳定的合作规则和构建互惠机制提供保障,是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重要因素[11]。在一个共同体中,人际信任水平越高的地区,成员间合作的可能性越大,采纳亲环境行为的可能性也越大。
该研究探讨的人际信任具体分为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12]。情感信任是信任人以情感为纽带与被信任人之间建立的信心,通常发生与亲朋邻里之中,能够通过亲密认同增强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之心,默认达成互相监督的共识并为彼此提供一定的保证。认知信任是信任人以知识、技能为基础对被信任人产生的依赖,如农户会对种植示范户的能力产生信任,通过潜在标准的影响达到成员间互相效仿的目的。亲朋邻里和农技员等都是人际信任关系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人际信任作为流通的润滑剂,能够提高信息传播范围,减少农户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生产活动成本。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作为一种看不见的“约束力”,能够规训农村社会秩序环境,减少因机会主义行为而产生的“搭便车”和“公地悲剧”情况的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户技术采纳动机。
此外,信任关系对知识共享的促进具有显著积极性[13]。该研究的知识代表水稻绿色种植技术,在农户技术交流中,信任关系往往不是单一出现的,当不同的信任关系同时出现时,它们就可能产生交互影响。情感信任中可以通过增强农户对种植示范户的认知和了解,减少因信息传播不畅而对种植示范户产生的认知偏差,促进农户对认知信任的依赖与认可,进而可能会提高认知信任对绿色种植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认知信任也能通过潜在标准激励农户采纳绿色种植行为,降低农户情感信任的脆弱性,促进亲朋邻里间搭建更加稳固的合作桥梁,从而可能加强情感信任对绿色种植技术采纳行为的积极影响。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1a:情感信任对农户水稻绿色种植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1b:认知信任对农户水稻绿色种植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1c: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之间具有交互作用,并对农户水稻绿色种植技术采纳行为具有积极显著影响。
2.2 政策激励的中介效应
农户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会考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获得生态合理性的满足。农户水稻绿色种植技术采纳与否体现在绿色技术的外部性和农户作为“经济人”的理性行为中,对农民来说,采纳水稻绿色种植技术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而当经济成本远远高于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直接收益时,农民的采纳行为是远远不足的。中国目前仍在转轨经济阶段,广大农村区域的市场体系十分不健全,制定和完善政策体系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政府通过制定引导政策、补贴政策和监督政策等可以将水稻绿色种植技术的外部性实现内部化,并提高农户水稻绿色种植技术采纳行为。
而政府政策的实施往往伴随着个人日常习惯的改变,因此政府政策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众的接受度和合作能力[14]。人际信任可以通过情感信任、认知信任建立内部“互助”信息网络,其中,情感信任具有更多的互惠性,可以体现双方在交换中的相互贡献及逐渐增加的义务,当农户对政府有高度的情感信任时,农户就会相信政府是关心他们、为他们着想的,从而更愿意接受政府的政策激励;认知信任则是对他人能力可靠性和合理性的客观评估,为减少对政策激励可靠性的判断与认知,农户通常会通过权威的信任进行判断,当农户对政府有高度的认知信任时,农户更相信政府有能力制定可靠的政策,从而更愿意接受政府的政策激励。因此,随着农户间的人际信任越高,人际信任对政策激励的影响越大,有助于促进农户水稻绿色种植技术采纳行为。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2:政策激励分别在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对农户水稻绿色种植技术采纳行为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3 数据、变量与模型
3.1 数据来源
该研究数据是由课题组于2022年8月期间走访江汉平原8个县(市、区)进行的问卷调研。课题组主要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选取样本农户数据,根据水稻生产情况选择每个县(市、区)中的 2个乡镇,在每个乡镇随机选取2~3个村,最后在每个村随机选取10户左右水稻种植户。剔除一些主要变量缺失和有前后矛盾的关键信息的问卷后,得到有效样本问卷有37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 9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