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对翅柃种子发芽的影响

作者: 马尚 李雨朦 王富河

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对翅柃种子发芽的影响0

摘要 为了提高翅柃种子的发芽率,以翅柃种子为材料,通过采用不同外源激素浸种,以探索促进翅柃种子萌发的方法。对翅柃种子的表型性状进行测定;用TTC染色法测定种子生活力;选用不同浓度(50、100、150、200 mg/L)的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分别浸种1、2 h,对翅柃种子进行激素浸种处理,以清水浸种1、2 h为对照,在25  ℃恒温条件下观测翅柃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翅柃种子呈三角形或不规则菱形,长0.8~1.0 mm,宽0.5~1.0 mm;翅柃种子生活力很低,仅为8%;翅柃种子经不同浓度激素处理后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时间有显著差异,NAA 150 mg/L浸种2 h发芽率7%,GA3 100 mg/L浸种时间1 h发芽率2%,IAA 200 mg/L浸种1 h发芽率4%,其余处理组合发芽率较低或均无发芽种粒。

关键词 翅柃;种子发芽;外源激素;发芽率

中图分类号 S7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1-0101-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1.02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ffects of Different Exogenous Hormone Treatments on Seed Germination of Eurya alata

MA Shang1,LI Yu-meng2,WANG Fu-he2

(1. Forestry Bureau of Pingqiao District, Xinyang, Henan 464100;2.Xiny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College,Xinyang,Henan 464100)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Eurya alata seeds, we used different exogenous hormones to immerse the seeds in order to explore ways to promote the germination of Eurya alata seeds. The seed viability of Eurya alata was determined by TTC staining, and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gibberellin (GA3),indole-3-acetic acid (IAA) and naphthylacetic acid (NAA) were used, seeds were soaked in water for 1 h and 2 h, respectively, and the germination of Eurya alata seeds was observed at 25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eds were triangular or irregular rhombus, 0.8-1.0 mm in length and 0.5-1.0 mm in width.The germination percentage, germination potential and germination time of Eurya alata seed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hormon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germination percentage of seeds treated with NAA 150 mg/L for 2 h was 7%, and that of seeds treated with GA3 100 mg/L for 1 h was 2%,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seeds soaked with IAA 200 mg/L for 1 h was 4%, and other treatments have lower germination rates or no seeds germinated.

Key words Eurya alata;Seed germination;Exogenous hormones;Germination rate

基金项目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GTH〔2020〕15号)。

作者简介 马尚(1988—),男,河南信阳人,工程师,从事园林、经济林栽培、林业生产技术推广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8-17

翅柃(Eurya alata)为山茶科(Theaceae)柃属(Eurya Thunb),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雌雄异株,鲜叶可以制作成新型的信阳茶饮品,其功效神奇,但产量小,口感独特,因而价格昂贵,市场少见[1]。

信阳大茶沟当地茶农用翅柃古茶树的鲜嫩叶制作绿茶,当地群众称之为三棱枝茶、神仙茶,具有鲜浓、爽口、甜醇、芳香的口感特征,是不同于现有信阳茶的新品种“茶”,主要分布于信阳市浉河区境内鸡公山大茶沟[2]。信阳大茶沟翅柃古茶树的发现,填补了河南省没有古茶树的空白[3]。国外仅报道过同属中的尾尖叶柃(Eurya acuminata)、米碎花(Eurya chinecsis)、柃木(Eurya japonica)的栽培和繁殖方式,并应用于庭院绿化[4]。目前国内对柃属植物的研究报道多集中在翅柃作为蜜源植物或作为园林绿化树种2个方向[5]。

近年来,外源激素法对揭示种子休眠和萌发的调控机理具有重要作用,成为促进种子发芽研究的重要手段[6]。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生产中常采用外源激素浸种。叶青雷等[7]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对桑树种子发芽的影响,研究表明,用GA3浸种处理可以有效解除秋雨桑种子休眠,促进其萌发。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GA3浓度升高,秋雨桑种子发芽率显著提高。赵莹等[8]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对长白松种子发芽的影响,选用不同浓度吲哚丁酸(IAA)、萘乙酸(NAA)及赤霉素(GA3)浸种 1、2 h对长白松种子进行预处理,以清水浸种1、2 h为对照,结果表明,用外源激素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长白松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因此,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对翅柃种子发芽的影响是有必要的。经调查,信阳大茶沟翅柃古茶树结实量较大,但周边没有幼树或幼苗分布,说明翅柃种子在野外自然状态下很难正常萌发成苗;为了加快对这类野生资源开发[9],提高种子发芽率,该试验用GA3、IAA、NAA 3种外源激素对种子进行处理,共设置50、100、150、200 mg/L 4个浸种浓度,采用1、2 h 2个浸种时间,对照清水浸种,以筛选出较佳的激素浓度和浸种时间,找出促进翅柃种子发芽的最佳方法,探究不同外源激素及浸种时间对翅柃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以翅柃种子为试验材料,于2022年9月在信阳大茶沟采摘,用于浸种的GA3、IAA、NAA、测定种子生活力的TTC以及用于消毒的高锰酸钾由信阳农林学院林学楼实验室提供。由于前期信阳农林学院林学院实验室已开展了翅柃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只在25 ℃条件下才会发芽,因此设置试验温度为恒温25 ℃。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选用不同浓度的GA3、IAA、NAA对翅柃种子进行1、2 h浸种处理,观察翅柃种子在25 ℃恒温下的发芽情况。试验共设26个处理,每个处理100粒种子。试验设计见表1。

以清水浸种1、2 h为对照组(CK1、CK2)。浸种处理后取出种子均匀摆放在培养皿中,培养皿中铺设滤纸作为芽床[10]。放在25 ℃恒温箱中培养,每天喷洒少量蒸馏水保持种子湿润,记录发芽天数及发芽情况[11]。

1.2.2 消毒处理。

选用成熟度较好的果实,取出种子作为试验材料,选取种子100粒,共26组,将种子从果实中取出后,清水冲洗,用配制好的0.75%高锰酸钾溶液对种子进行3~4 h的浸种消毒。消毒后用清水冲洗5~6次,直至种子表面无高锰酸钾残留[12]。同时将需要用到的试验仪器清洗干净,放入无菌锅内灭菌。

1.2.3 激素处理。

将需要用到的GA3、IAA、NAA配制成相应的浓度,对翅柃种子分别进行1、2 h浸种,以清水浸种1、2 h为对照[13]。贴好标签,标明浸种浓度和浸种时间[14]。

1.2.4 试验方法。

将种子进行消毒,把需要用到的培养皿、镊子、烧杯、滤纸等放入灭菌锅内灭菌,将溶液配制成相应的浓度对种子进行浸种。培养皿中铺2层浸透水的滤纸,作为芽床[15]。将处理过后的种子整齐地摆放在培养皿中,贴好标签,注明日期及溶液浓度和浸种时间。放入25 ℃恒温箱中,每日喷水,保持芽床湿润。记录始发芽天数、发芽时长和每日发芽率。以种子发芽至胚根突破种皮为准[16]。以连续5 d无新种子萌发为发芽结束日期[17]。若出现新发芽种子,则适当延长发芽日期。

1.2.5 种子性状测定。

测定翅柃种子的表型性状,分别测定翅柃果实和种子的纵径、横径、单粒重和千粒重。随机选取翅柃种子,用精准游标卡尺测量种子的横径和纵径,1/1 000精准电子天平测种子重量,重复4次,以其平均值作为最终数据。采用百粒法测千粒重。

1.2.6 种子生活力测定。

种子生活力是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测定的种子的潜在发芽能力。根据国家标准《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 2772—1999),采用TTC染色法检验种子生活力,随机选取100粒种子,清水浸种2 h后切开种子,将胚从顶端沿中线切成两半,取一半放入配制好的1.0% TTC溶液中,使其染色。染色后将种子清洗干净,对染色情况进行观察。有生活力的种子胚变成红色,而没有生活力的种子胚则不变色。

种子生活力按以下公式计算:

种子生活力=有生活力的种子数/供试种子总数×100%

1.2.7 种子发芽指标测定。

对翅柃种子进行发芽指标测定,试验结束后,计算翅柃种子在25 ℃恒温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平均发芽时间及发芽指数。研究不同激素及其不同浓度处理下对种子萌发的影响[18]。

发芽率=供试种子发芽数/供试种子数×100%[19]

发芽势=规定时间内供试种子的发芽数/供试种子数×100%[19]

发芽指数:GI=∑(Gt/Dt)

式中:Gt为在t日内的发芽种子数;Dt为Gt所对应的发芽天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子性状

对翅柃果实和种子的横径、纵径、单粒重、千粒重进行性状测定,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翅柃的果实和种子较小,单个果实或种子之间差异不大,翅柃果实长3~5 mm,宽2~4 mm,成熟的果实呈灰褐色,为圆球形,表面有网纹。单个果实中有12~22粒种子,种子呈三角形或不规则菱形,长0.8~1.0 mm,宽0.5~1.0 mm,种子之间无显著差异。

2.2 种子生活力

用TTC染色法测定翅柃种子生活力,结果如图1所示。翅柃种子生活力表现较差,只有8%。

2.3 种子发芽率

2.3.1 GA3对翅柃种子发芽的影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