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潜山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作者: 卢健摘要 在全面分析产业融合、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潜山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成效进行梳理总结,针对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对策与建议。研究表明:①乡村振兴背景下潜山市打造的多条风景道和旅游精品线路有效激发了乡村旅游发展的生态禀赋、文化特色、产业布局等发展潜力;②受自然地理和旅游资源的分布差异,天柱山镇等周边区域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资源,走出“旅游+”强村富民的乡村振兴之路;③持续推进生态振兴,提升地域文化内涵,打通融合发展通道等举措是做优做强潜山市乡村旅游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潜山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7—2030年)》的重要支撑。
关键词 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潜山市;大别山
中图分类号 F 590.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2-0131-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2.028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Qianshan City, Anhui Province
LU Jian
(Anhui Provincial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Bureau 311 Geological Team, Anqing, Anhui 246003)
Abstract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relevant theories such as industrial integration, tourism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Qianshan City,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shortcomings in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and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① the multiple scenic paths and high-quality tourism routes created by Qianshan City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have effectively stimulated the ecological endowment,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ndustrial layout and other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rural tourism;② Due to the differenc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geography and tourism resources, Tianzhushan Town and other surrounding areas rely on the unique ecological natural resources to go out of the “tourism+” roa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o strengthen the village and enrich the people;③ Continuously promoting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enhancing regional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opening up integrated development channels are important guarantees for optimizing and strengthening rural tourism in Qianshan City, and also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promoting Qianshan County Comprehensive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 (2017-2030).
Key words Rural tourism;Rural revitalization;Qianshan City;Dabie Mountains
作者简介 卢健(1987—),男,江西赣州人,高级工程师,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农业地质及旅游地质调查等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7-17;修回日期 2023-08-04
乡村旅游是依托乡村独特的生态空间及资源而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1]。一般认为,乡村旅游是指发生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依托乡村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自然教育、生态康养、运动竞赛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
从全国旅游业态来看,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民增收、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乡村旅游就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闲、观光、体验及学习等旅游活动。根据有关学者研究,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大致分为田园农业旅游、村落乡镇旅游、农家乐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科普教育旅游、民俗风情旅游、回归自然旅游7种模式[2]。
潜山人文厚重、风景秀妍,文化古迹甚多,是安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潜山市以全域旅游为抓手,初步形成以环天柱山、环潜水河、环浒山湖为依托的全域旅游格局,串联1家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11家3A级景区和40余个乡村旅游景点。乡村旅游的壮大发展既提升了潜山市的乡村物质财富,又提升乡村精神文明。
1 潜山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1.1 潜山市概况
潜山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市域总面积1 688 km2,素有“皖国古都、二乔故里、安徽之源、京剧之祖、黄梅之乡”的美誉,截至2022年末,潜山市下辖16个乡镇,总人口58.6万。2018年7月14日,潜山撤县设县级市,是目前唯一一个以旅游特色经济获批的县级市,潜山市现由安徽省直辖,安庆市代管。
1.1.1
自然地理。潜山市位于大别山东南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梯状延伸为中低山区、丘陵、岗地和平原,呈“七山一水两分田”地貌特征。全市地貌平均海拔均在800 m,最高峰猪头尖为1 539 m,“雄、奇、灵、秀”著称的天柱峰海拔为1 488.4 m,东南部为连续低山区,山间低洼处多被浅薄的第四系覆盖,土层深厚肥沃,是粮食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域内流经河流主要是皖河,河道全长227 km,南流经凉亭至店前,最终汇入花凉亭水库。域内整体属于季风北亚热带农业气候区,气候呈春雨连绵,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季干冷特征。
1.1.2 经济社会发展。据潜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7.1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2.33亿元;第二产业100.7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4.1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6∶42.5∶43.9。在全域旅游方面强势推动“旅游+乡村、+农林、+文化、+体育、+养生”的产业发展,打造了“一核两区三带四板块”的旅游空间格局。2021年京港高铁潜山站开通运营,潜山迈入高铁时代,全市基本实现了“半小时上高速、一小时乘高铁、三小时内到达周边4个省会城市”的目标。
1.1.3 生态环境。潜山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大别山区的结合部,扼大别山咽喉,濒临长江黄金水道,生态资源和自然环境优越。全域森林覆盖率55%,林木绿化率56.7%,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富硒、富锌、富负氧离子“三富”资源得天独厚,先后获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首批美丽乡村建设优秀城市。
1.2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乡村旅游作为全域旅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农民增收、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对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方面作用明显。2022年潜山市全年共接待游客1 063.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68 400万元,潜山市在我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中排名第26位。潜山市先后荣获“中国天然氧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等殊荣。
1.2.1 旅游业态加速发展。1982年天柱山经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17年潜山市获得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安徽省旅游强县等荣誉,2018年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连续2年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百强县市。安庆市旅游“一城一核两翼”发展规划中明确,潜山为三大次中心城市之一,天柱山周边特色小镇集聚区为特色旅游城镇之一[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潜山市融合型乡村旅游理念有效构建了符合地方发展的振兴之路,其中“环潜水河乡村振兴示范区”在全省率先打造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潜山样板”。
1.2.2 人文资源优势日趋凸显。潜山素有“皖国古都、安徽之源”的美誉,旅游资源具有“文化璀璨、生态宜居、农旅融合、要素完备”等特征。立足地方资源禀赋,成功打造了天柱山茶庄、黄铺田园、官庄红色教育、王河瓜蒌产业、痘姆乡村旅游、塔畈生态茶叶、五庙茶旅融合等乡村旅游品牌,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茶庄村、官庄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截至2022年末,全域A级以上景区达17家,1个全国特色乡村旅游重点镇,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4个省级特色旅游名村,全市常年游客接待量突破千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过百亿元。
1.2.3 旅游试点示范亮点纷呈。近年来,潜山市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市、旅游兴市”战略,建成了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5A级旅游景区天柱山为龙头,天龙关、白马潭等4A级旅游景区为支撑的全域旅游格局,串珠成链形成了“山水寻秘、文化寻源、乡愁寻美、康养寻福之旅”4条全域旅游精品线路。2022年,环潜水河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获国家评估A等次,黄铺镇、余井天圣等7个镇村入选省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天柱山镇茶庄村、槎水镇官庄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天柱山镇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海心谷、一品峰、槎水慢庄、茶庄酒墅民宿4家入选安徽省百佳精品民宿。围绕红色文化和人文资源优势,着力培育一批红色文化旅游景点及摩崖石刻、薛家岗等人文资源景点。依托“三富”资源优势,发展森林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和医养结合等新业态,培育一批健康疗养基地、康体运动基地、体育训练基地。
1.3 旅游规划及发展定位
全域旅游作为我国新时代旅游发展的创新模式与理念,是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与方向[4]。据潜山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7—2030年),潜山全域旅游发展的总体定位:努力打造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特色禅休、乡村度假和健康养生产业基地;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重要节点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
(1)形象定位:皖源潜山 天柱恋城。
(2)具体发展定位:2021—2025年实现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重要节点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2026—2030年实现国家旅游强县,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