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规划与路径体系
作者: 王木森 何洪静
摘要 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中国人民展现“历史活动-时代声音”的伟大创造和实践创新。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政治规划设计和地方实验创新,构建起政策引领与地方实践互构前进的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政策群-实验力”,生成了新征程推进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方针方略和行动纲领。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作为多元治理主体、多种治理方式、多维治理要素“融合共生-协同共治-合力共进”的复合治理创新,是乡村“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多元-复合-协同”治理系统实践。新时代健全完善“组织体系、能力体系、规范体系、教化体系、支撑体系”有机融合治理体系,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乡村治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乡村治理共同体;乡村治理现代化;乡村善治;五治融合
中图分类号 D 4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2-0236-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2.050
Logical Planning and Path System of Chinese Style Rural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WANG Mu-sen,HE Hong-jing
(School of Marxism, Wuyi University, Jiangmen, Guangdong 529020)
Abstract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style rural governance is a great creation and practical innov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in the new era,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and the Chinese people’s display of “historical activities-the voice of The Times”. The politica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ural governance in the new era and local experimental innovation have built a “policy group-experimental force”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style rural governance, in which policy guidance and local practice are mutually advancing, and generated a policy strategy and action program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style rural governance on a new journey.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rural governance, as a composite governance innovation of multiple governance subjects, multiple governance methods and multi-dimensional governance elements of “integration and symbiosis-collaborative co-governance-joint progress”, is a “plural-composite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system practi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five governance systems of “politics, autonomy, rule of law, rule of virtue and smart governance” in rural areas. In the new era, improving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he “organizational system, capacity system, normative system, education system, and support system” is an effective path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style rural governance in the new journey.
Key words Rural governance community;Modernization of rural governance;Rural good governance;Five governance systems
基金项目 2022年五邑大学高层次人力科研启动项目“新时代党建引领社会整体智治研究”(BSQD2207);2022年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项目“政治势能视域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研究”(2022WTSCX115);2024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乡村治理的制度机制及路径研究”(CD24CMK08)。
作者简介 王木森(1978—),男,陕西山阳人,副教授,博士,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治理研究。*通信作者,讲师,硕士,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治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7-21;修回日期 2024-01-26
天下大治,根在乡村;中国之治,本在村治。中国村治历经千年,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跨越和时代转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创出一条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之路。新时代10年来,全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以贯之地开展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实验等政策群和实验乡村治理现代化,实现了新时代乡村治理从顶层谋划到基层实验、从机制完善到制度创构和从目标设置到模式探构的成长性鼎革,推动中国千年村治迈上全面建设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伟大历史征程,建构起了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逻辑、政策规划和模式体系。
1 “历史-时代”逻辑: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构设与生发基础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时代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的时空表达”[1]。“历史-时代”是人类命题和实践主题的政治表征,是人类生存-生活的价值构设和存在逻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映照。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作为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中国人民展现“历史活动-时代声音”的伟大创造和实践创新,是农民实现主体性和自由全面发展、实现美好生活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逻辑生发,是中国式现代化“历史-时代”逻辑的实践生展。因此,人的主体性与自由全面发展性的“历史-目的”逻辑、社会主要矛盾与人民美好生活的“问题-目标”逻辑和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治理现代化的“时代-任务”逻辑,构成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展开-展现-展示的内在根由,勾画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生发-生长-生成的价值链和逻辑树。
1.1 “历史-目的”逻辑:人的主体性与自由全面发展性是新时代中国乡村治理生发的根本源泉
人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人类历史“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人是历史的目的”[1]。历史的目的在于抒发人的类本质——实现人的主体性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主体性与自由全面发展性的“历史-目的”逻辑是任何一个人类历史活动的生发起点和终点。人作为历史的目的、实践的核心,人的本质确证程度、人的需要满足程度、人的发展实现程度构成了治理发展合法性的价值原点与践行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治理的核心是人。新时代中国乡村治理,从本质来说,也是一个“人”的问题,即实现农民的主体性、促进农民自由全面发展的问题。农民作为权利主体、实践主体、价值主体、评判主体,是乡村治理的动力、主体、目的和尺度。农民作为中国最大的群体,是中国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主体,也是乡村治理的根本主体。发展农民主体性,“推动农民全面发展”,是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的根本目的。马克思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2],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坚定农民立场,坚持农民主体,坚守农民利益,激发农民智慧,是中国农民实现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因此,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作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既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出发点,也是乡村治理的根本落脚点和生发根由。
1.2 “问题-目标”逻辑:社会主要矛盾与人民美好生活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生长的根本动力
“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3]”马克思“矛盾-问题-呼声(任务)-时代”的“问题-目标”逻辑[3]表明:时代的主要矛盾是根本问题与历史任务的内在耦合。这种耦合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表征为,人的“生活”与“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运动,即人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社会的生产供给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我国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而现实发展中,这一主要矛盾则尤其表现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尤其是农业农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而且受这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影响最大的是农民。这就意味着,在乡村振兴和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必须立足于解决好农民生产生存生活发展的这个最大问题,坚持“问题-目标”导向,大力推进乡村治理,全力破解“三农”治理的改革发展难题,使亿万农民过上美好幸福新生活。大力实施乡村政治治理、经济治理、社会治理、文化治理、生态治理,解决好新时代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乡村治理生长的内在要求。
1.3 “时代-任务”逻辑:中国现代性与中国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生成的根本要求
现代性作为现代化属性规范者,是一种文明进步、一个发展目标、一股世界现象,映射着现代社会生成、发展的总体性过程和特征,是世界各国发展进步的象征和竞相竞争的战场。中国现代性,是中国在现代化征程中追求的根本任务和发展主题,是中国时间、空间、价值的三位一体,受中国社会主义“现在”规约,是以“中国时间”和“中国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规范依据。现代性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识,是中国人民多年来努力奋斗的目标。中国现代化从1840年开始进行探索,1949年正式开启,经历了从“四个现代化”“三步走战略”到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征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把人类现代化的时代命题与中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主题紧密勾连,刻绘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与中国式现代化构合,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的历史使命,并刻构出中国治理现代化“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4]。农村基层治理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治理的基础与基石,“没有中国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实现中国式治理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任务”,是新时代中国乡村治理生成的根本要求,要求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大力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