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融入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

作者: 李旭艳 蒋湘 蒲小秋 付娜 张洪军

摘要 积极探索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渗透融合是新时代教学改革的要求,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途径之一。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必选课程,充分挖掘课程的劳动教育元素,通过田间劳动、参与式实验课程等方式渗透劳动实践内容,探索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专业课程;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劳动教育;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S-01;G 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2-0261-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2.056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Integrating Labor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Course Human and Animal Pysiology

LI Xu-yan1,JIANG Xiang1,PU Xiao-qiu2 et al

(1.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48;2.Zhanjiang No.1 Middle School,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48)

Abstract Actively exploring the infilt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the requirement of teaching reform in the new era,and it is one of the ways to realiz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Human and Animal Physiology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biological science majors. We fully excavate the labor education elements of the course, and use field labor and participatory experimental courses to penetrate labor practice content. Exploring effective ways to integrate labor education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s can realize the curriculum goal of combining knowledge teaching, skill training and value guidance, and guide students to develop in an all-round way.

Key words Professional course;Human and animal pysiology;Labor education;Practical exploration

基金项目 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项目(粤教高函〔2021〕29号);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指导委员会研究课题(2022ZXKC295);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教高厅函〔2022〕14号);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粤教高函〔2023〕4号);湛江市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项目(210916127002200);岭南师范学院课程思政示范学院项目(岭师教务〔2021〕124 号);岭南师范学院思政示范项目示范课程项目(2022-6)。

作者简介 李旭艳(1982—),女,黑龙江双鸭山人,副教授,博士,从事生理学教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8-18;修回日期 2023-09-06

劳动是创造幸福的源泉[1-2]。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3]。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把青年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应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劳动意识教育和劳动体验,有利于发挥专业课程劳动育人的作用,实现高校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合力育人格局,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 劳动教育

劳动是人类区别于其他高等动物所特有的社会活动,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5-6]。劳动教育是指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多种形式的教育。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劳动形态、劳动关系、劳动价值评价不断变化,决定了劳动教育的内涵外延、形式载体随之变化。古代人民从农耕文明中凝练出耕读劳动教育,读书和劳动是不可分割的,读书人要在田间劳作,农民也要学习文化知识,耕读劳动教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7]。近代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众多教育家对劳动教育思想和实践进行了积极探索。黄炎培终生致力于教育救国,提出职教救国思想;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生活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倡导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开展劳动教育实践[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国家提倡中小学生开展勤工俭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9]。进入 21 世纪,劳动的时代内涵不断丰富,“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10]。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11]。《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做了明确说明,指出要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品德[4]。《意见》为新时代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高等院校加强劳动教育是全面育人的必然要求,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改革课程体系,发挥劳动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双创课程劳动育人的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课程实施劳动教育的意义

劳动是一切美好生活的基础,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依然离不开劳动创造[12],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不仅关系自身的成长成才,也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和民族培育时代新人的重任,岭南师范学院准确把握新形势和新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解决大学生劳动精神没落、劳动能力不足、创造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学校设立的劳动必修课中,通过非专业性的劳动教育活动,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自觉性有了提高。专业课程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实验、实践将理论联系实际,专业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丰富了劳动活动内容,打破学生成长发展的局限,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从学生专业兴趣、就业方向、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更好地体现劳动价值和发挥专业优势,在培养学生努力奋斗、工匠精神、意志品质方面更显成效。生理学的观点“生命是一个统一整体,各器官系统协调统一,机体又与环境协调平衡”蕴含了一定的劳动哲理,人除了通过调控自身内环境适应周围环境外,需要通过劳动来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才能从自然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条件,生理学作为劳动教育的载体,有效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实践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生理学课程教学开展田间劳动实践、体验式实验课,除了巩固课堂理论知识外,引导学生体会到劳动创造价值,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收获丰硕的成果,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树立劳动最光荣意识。劳动创造的价值有大有小,有些劳动创造了对社会有卓越贡献的价值,也有一些劳动,虽然没有形成显性的社会价值,但也是可贵的。然而,有些人为了自身利益对劳动价值进行造假,甚至触碰法律红线,这些劳动是无效的、不利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诚信品质的培养是首要任务,让广大青年懂得诚实劳动的重要性,有利于在和谐的劳动关系中推动个人梦想和民族梦想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要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激励广大青年要以扎实的学识和技能为支点,在理论与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大胆创新、勇敢创造,作为生物科学领域的当代大学生,不断吸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前沿理论知识,担负着未来生物学领域研究、教学、应用等工作,应具备勤奋、诚信、创新基本素养。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学设计中,激发学生拓展思维和知识应用,鼓励利用种植的中药结合生理学知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学生作品“穿心莲的抗肿瘤活性初步探索”获得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支持,撰写的论文分别获得岭南师范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三等奖,视频作品“神奇的AED自动体外除颤仪”获得湛江市创新杯科普作品大赛三等奖。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勤奋、诚实品质和创新能力,对培养具有较高劳动素养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有重要意义。

3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课程实施劳动教育的路径

3.1 劳动教育融入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目标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研究人体和高等动物各器官系统的主要机能、发生机制、相互联系及对环境的适应。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蕴含丰富的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元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实施劳动教育非常好的载体。课程目标首先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实现价值引领。生理学研究内容丰富,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通过案例、实验与实践教学启发学生领悟科学思维、专业素养、爱国主义精神、健康生活理念、创新性、社会服务意识等,通过思想渗透和劳动体验,使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尚、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深刻体会劳动不分贵贱,尊重劳动者,养成劳动习惯。课程教学通过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价值引领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科研与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提升教学团队育人能力

高等学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专业课任课教师是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专业课任课教师应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师资队伍劳动教育的教学能力。首先,组织团队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和讲座。如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厚植爱国情怀,涵育高尚师德,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培训活动,通过学习交流,加深教师对劳动教育的理解,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第二,挖掘生理学课程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如凝练屠呦呦、巴甫洛夫等科学家科研与生活故事,作为劳动价值观教育资源。第三,发挥教师模范示范作用。教研室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全国劳动模范先进事迹,交流讨论一致认为,教师应起到带头作用,在生理学课堂内、外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如擦黑板、打扫实验室、使用新媒体教学工具、维护生理仪器、参加教学竞赛、申报项目等。第四,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内动力。充分利用学习通平台互动功能模块,使用《创新中国》与《功勋》等视频资源,提供参与式劳动体验机会,鼓励研讨、文献拓展、团队合作等。第五,与中学、企业联合共建劳动教育师资。以目标导向为指导原则,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中学和研究所联合,将中学、企业导师请进来,强化劳动实践育人实效。生物科学专业就业方向比较广,有生物教师、科研人员、生物制药、生物工程等。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在教学中发挥中学导师的引导作用,探究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知识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发挥企业导师的专业技术指导作用,如特色中药种植技术指导、中药炮制和中药生理效应研究。引导学生边学习边应用,理论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树立奋斗与奉献精神。

3.3 课程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方法

劳动教育要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13-14]。考虑到目前学生普遍持有重脑力轻体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劳动的价值观念,教学团队挖掘生理学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教学设计以目标导向为指导,逆向设计,结合学生未来就业方向,将劳动教育渗透入课堂知识讲授、实验课中,并增设田间劳动体验,注重对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培育养成,体验劳动带来的价值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