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一三产业融合的区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 宋鑫 于淼 齐婷婷 李雪莹

摘要  从乡村振兴的视域出发,探讨基于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在分析乡村振兴视域下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绿色经济和打造文旅项目等发展建议,以期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增长,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乡村现代化目标。

关键词  乡村振兴;一三产业融合;区域经济发展;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3-0222-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3.05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Primary and Third Industries in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ONG Xin, YU Miao, QI Ting-ting et al

(Heze Medical College, Heze, Shandong 274000)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prim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such as developing green economy and creating cultural and tourism projects are proposed in order to promote sustained growth of rural economy, improve the income level of farmers,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rural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Integration of prim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Rural economy

基金项目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行·知工作室科研项目。

作者简介  宋鑫(1983—),男,山东菏泽人,副教授,硕士,从事乡村振兴、思政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6-19;修回日期  2023-09-04

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民持续增收。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将农业和服务业紧密结合,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笔者从乡村振兴视域出发,研究基于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策略,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发展建议,促进乡村地区经济融合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乡村振兴进程向更高层次迈进。

1  乡村振兴的内涵

乡村振兴是指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综合性改革措施,促进农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任务。乡村振兴的内涵涵盖多个方面。第一,乡村振兴强调实现农业现代化。这包括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方面[1-2]。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二,乡村振兴强调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传统农村经济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单一经济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因此,乡村振兴倡导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如发展农村工业、服务业、旅游业等,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3-4]。第三,乡村振兴注重实现农民的持续增收。通过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农民工作条件、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价格,乡村振兴旨在让农民从土地经营中获得更多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第四,乡村振兴强调实现农村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重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同时也注重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构建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第五,乡村振兴强调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传统城乡发展存在巨大差距和不平衡。乡村振兴旨在通过促进城乡要素流动、推动农村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加强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2  一三产业融合的基本要素

一是农产品加工与农村服务。将农产品加工与农村服务相结合,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和价值增值,开发农产品的二次、三次加工,提供多元化农产品供给和农村服务。二是农业旅游与休闲服务。利用农村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乡土文化,发展农业旅游和休闲服务。通过农村旅游,将农业生产与旅游业有机结合,提供观光、体验农耕文化、参与农业生产等服务,创造农民增收和乡村发展的新机遇[5-6]。三是农业电商与农村电商服务。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农产品的线上销售与物流配送,提供农产品信息发布、交易撮合、物流配送等服务。四是农业科技与农村信息服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农业科技咨询、农业技术培训、农业信息服务等。通过农村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和农业信息共享,提升农民的农业生产水平和管理能力。五是农村综合服务与社区发展。在农村地区建设综合服务中心,提供金融、教育、医疗、文化等一体化的服务,满足农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

3  乡村振兴视域下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第一,产业结构调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一些地区开始加大对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力度,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兴的产业形态和服务业在农村地区得到发展,逐渐实现农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第二,农村旅游兴起。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迅速发展。许多地区利用自然风光、乡村文化和农业资源,建设农家乐、农业观光园、农事体验基地等,吸引大量游客前往乡村旅游,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第三,农产品加工和农村电商兴起。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销售渠道,一些地区加大对农产品加工和农村电商的支持力度。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涌现,提供农产品的深加工、包装和销售服务。农村电商平台也不断发展壮大,为农产品的线上销售提供便利。第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在交通、通信、水利等方面进行投资,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优化生产、生活和经营环境[7-8]。第五,为推动乡村振兴,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涉及农业产业、农产品加工、农村金融、农村土地利用等多个领域,为农民和农村企业提供更多支持和激励。

需要指出,不同地区的乡村振兴发展现状存在一定差异。一些地区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较好成绩,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某些地区仍然面临经济结构单一、农村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挑战。此外,部分地区在乡村振兴中还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合理、生态环境保护不到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为应对这些发展挑战,需要通过加大政策支持与资源配置等措施的落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农村地区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升。

4  乡村振兴视域下基于一三产业融合的区域经济发展建议

4.1  发展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注重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和生态保护的经济模式。发展建议如下:一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广有机农业、精准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壤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发展生态农业。推动农业与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保护和恢复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种植养殖、有机果蔬种植等生态农业项目,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三是鼓励农村地区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满足农村能源需求[9-10]。推广农村光伏发电和风电等清洁能源项目,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四是推进农村循环经济。加强农村废弃物和副产品的回收利用,建立农村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五是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有机农产品加工业等绿色农业产业,提供符合绿色、健康需求的农产品。通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认证体系建设,建立可追溯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六是将农业生产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打造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生态观光园,让游客了解农业生产过程,参与农事体验。通过农产品直供、农家乐、采摘等方式,将农业生产与旅游消费有机结合,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经济的绿色发展。七是建设农村生态休闲农业区。发展以休闲农业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创造农村休闲娱乐场所,提供户外运动、休闲娱乐、农事体验等服务。通过保护和修复乡村自然生态,提供绿色的休闲环境,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和消费,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2  打造文旅项目

第一,挖掘地域文化特色[11]。了解和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传统工艺等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通过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认知度的文化品牌,为文旅项目提供独特的吸引力。第二,开发农耕文化体验。利用农业文化资源,打造农耕文化体验项目,让游客参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通过体验式的农耕文化活动,让游客亲身感受农村生活和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第三,根据乡村的自然景观、人文景点和乡土特色,规划和建设乡村旅游景区。提供完善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和休闲。第四,支持农家乐和民宿的发展,提供农村旅游接待、餐饮和住宿等服务。通过打造优质的农家乐和民宿,让游客在农村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和农业生活,增加农民收入。第五,组织和举办乡村文化节庆活动,如农民艺术表演、传统手工制作展示、农业技术交流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游客参与,推动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第六,创新农产品营销方式。将地方特色农产品与文旅项目相结合,开展农产品展销、农产品体验、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活动。通过打造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和增值。第七,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12-13]。保护和修复乡村的文化遗产,如传统建筑、古村落、文物古迹等,结合文旅项目进行合理利用。通过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工作,让游客感受到乡村的历史沉淀和独特魅力。第八,发展农村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农村文化资源的利用和转化。鼓励农民参与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打造乡村文化产品品牌,提升农民收入和乡村经济发展水平。

4.3  构建特色基地

特色基地是指以特定产业为主导,集聚相关产业链条和要素,形成具有竞争力和特色的经济发展区域。一是挖掘地域特色产业。了解和分析当地的资源禀赋、文化特点和产业基础,找到适合发展的特色产业,如农产品加工、特色种植、农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二是在特色产业基础上,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条和集群效应。吸引相关企业和服务提供者入驻,形成上下游的产业协同发展。通过集群效应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三是为特色基地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服务,包括技术支持、市场推广、人才培养等。设立专门的产业园区或基地,提供场地和基础设施支持,吸引优秀的企业和创业者入驻。建立产业培训和技术咨询机构,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服务。四是鼓励特色基地加强创新和研发,提高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竞争力。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创新不断推动特色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五是建立品牌形象和营销渠道。打造特色基地的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品牌推广和营销活动扩大市场份额,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合作伙伴。建立农产品认证和标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保障。六是强化产业协同和配套发展。特色基地发展要注重产业间的协同和配套发展,通过促进农业和服务业有机结合,形成相互支撑、互利共赢的产业协同效应。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