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式现代化”指引实现牧区现代化推进路径研究
作者: 塔娜摘要 牧区现代化是我国实现全面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阿巴嘎旗以内蒙古自治区牧区现代化建设试点为契机,以社会化服务为突破口,探索了多项体制机制创新,为牧区整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参考经验。当然,在试点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瓶颈,也是牧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建议通过进一步加强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构建牧区人才体系等路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牧区振兴有效衔接,为全面实现牧区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助力推动内蒙古牧区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牧区现代化;社会化服务;牧区振兴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3-024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3.05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Promotion Path of Realizing Pastoral Area Moderniz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Taking the Abaga Banner Pilot Project in Xilingol League as an Example
Tana
(Inner Mongolia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10)
Abstract The modernization of pastoral area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overall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Abaga Banner took the opportunity of the modernization pilot project of pastoral areas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and took socialized services as a breakthrough to explore a number of institutional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s, providing reference experience for pastoral areas to promot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as a whole.Of course, the difficulties and bottlenecks faced during the pilot construction process are also common problem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pastoral areas.It is recommended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pastoral areas, fully leverage the leading role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and build a talent system in pastoral areas,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and expand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effectively connect with the revitalization of pastoral areas. This will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comprehensive modernization of pastoral areas and help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in Inner Mongolia pastoral areas.
Key words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Modernization of pastoral areas;Social services;Revitalization of pastoral areas
基金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3WT28)。
作者简介 塔娜(1977—),女,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研究员,从事草原生态经济研究。
收稿日期 2023-11-06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作为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其推进完全有助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发展,而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发展又能够对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起到引领性作用” [1],开启建设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2]。这就决定了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有中国“三农三牧”的现代化。“三农三牧”问题是我国国家治理的基础性议题之一,影响到整个国家治理水平的现代化程度[3]。牧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概念,与农区有着显著的要素差别,它集生态脆弱区、边境区、少数民族聚聚区、经济社会欠发达区于一体,其中像阿巴嘎旗这样的边境牧区尤为突出。由于牧区的特殊性,也成为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中存在的特殊短板[4]。牧区现代化作为国家全面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生态安全、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等多领域将会产生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5]。
1 研究区概况及牧区现代化试点推进经验与成效
1.1 阿巴嘎旗概况
阿巴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北部,北与蒙古国接壤,东与锡林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相邻,西接苏尼特左旗,南邻正蓝旗,全旗面积 2.75万km2,辖3个镇、4个苏木、71个嘎查、4个社区,总人口3.86万,全旗可利用草原总面积2.7万km2,以典型草原为主,是内蒙古自治区典型的纯牧业边疆旗县[6]。
1.2 阿巴嘎旗推进牧区现代化工作进展及成效
2019年以来,阿巴嘎旗着眼于政府主导和引领,结合牧区振兴和牧区现代化试点建设,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宣传引导,健全育种、饲料、养殖(冷季托养)、防疫、销售及加工流通为一体的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全程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的服务,逐步构建起了政府主导、龙头企业参与、嘎查基层组织带头、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牧区社会化服务大格局,为牧区振兴和现代畜牧区建设提供保障。
1.2.1 兽医兽药社会化服务机制。2020年,阿巴嘎旗通过政府建设、企业经营、部门监管形式,引进内蒙古伊克塞畜牧服务有限公司,率先试行兽医兽药社会化服务模式,承担全旗强制免疫服务及畜病诊治服务,形成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服务和市场主导的经营性兽医服务相结合的兽医社会化服务新格局。“通过开设旗级兽医院和苏木镇“分医院”,开展牲畜强制免疫和疾病远程诊疗、住院、术后康复、微量元素检验等服务”[7],既实现了强制免疫全覆盖,又打通了牧区兽医兽药服务“最后一公里”。2020年9月运转至今,旗兽医兽药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接诊2 740多例病例,治愈率超过70%,为牧民挽回经济损失2 000万元以上,实现企业盈利和社会效益双赢。
1.2.2 三级饲草料储运社会化服务机制。通过政府引导支持,企业投资建设,市场化运作形式,引进阿巴嘎旗鑫浩草业有限责任公司,“建立起旗级饲草料储备交易中心为主体、苏木镇分中心为支点,合作社和牧户储草棚为补充的三级饲草料储运社会化服务模式”[7]。建立“旗级饲草料储备交易中心+苏木镇分中心+合作社储草棚”3级饲草料储运体系,每年可储草1 500万kg,有效实现了政府饲草料储备由应急抗灾救灾向制度性防灾减灾、保命式防灾减灾向季节性营养均衡的转变。灾年可为50万羊单位提供10 d应急饲草供应;完成储备基础设施提档升级,2021年储备防灾减灾应急饲草料1.5万t;通过精确配比,集中加工调制不同阶段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形成保命式防灾减灾向季节性营养均衡转变,提高养殖效益;规范饲草市场经营秩序,使牧民群众能便利地购到平价、优质饲草。
1.2.3 牧业机械社会化服务机制。引进具有专利权、销售权、研发能力的3家企业入驻牧机大世界,形成集机械研发、体验、培训、定制、售后为一体的服务模式,并组建7个苏木镇级机械服务队,为牧户提供机械化服务。打造“阿巴嘎旗牧区现代化牧业机械大世界”牧机销售服务中心,构建牧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自2021年运行至今,共举办体验活动 30次、培训5次,销售各类牧机397台(套)、销售额达1 500余万元,依托牧业机械大世界成立旗级机械服务总队和7个苏木镇级分队,购置畜牧业生产实用性高的机械设备,为牧民提供秋季机械化打储草、清理牛羊圈、剪羊毛等服务700余次,为牧民减少支出约 100 万元以上,有效降低了牧民生产生活成本。通过政府补贴资金引导,鼓励扶持有条件。有意愿的畜牧业企业、合作社,引进培育良种畜,再租赁给周边牧民使用的社会化服务模式。
2 牧区现代化试点建设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瓶颈
2.1 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仍有短板
2.1.1
牧区电力覆盖仍存在短板和不足。据了解,阿巴嘎旗牧区牧民大多采用风光互补设备解决生活生产用电。虽然生活用电已经基本覆盖,然而由于变压器容量小、发电量不稳定等原因,导致生产中很多新型牧业机械化设备无法使用,严重制约着牧区自动化生产发展。牧区对生产用电的需求越来越紧迫,电力不足已成为制约牧区现代化发展的一大因素。
2.1.2
牧区通信盲区盲点多,通信信号差。阿巴嘎旗约60%的牧区信号不畅通,即使信号畅通也仅支持2G通话,4G网络覆盖率约为40%,大部分牧民无法享受4G网络,不利于牧区信息化建设,制约牧民生产生活便利性。比如,阿巴嘎旗的牧区现代化智慧牧业项目信息化平台无法对接未覆盖 4G信号的地区,直接影响试点项目的推广与普及。
2.1.3 牧区道路问题。苏木嘎查公路“点多线长”,“四好”公路通畅终点只到嘎查两委所在地,“四好”公路的通达深度相对牧户而言不足60%。“四好”公路建养失衡矛盾突出,现有财力、人力难以满足牧区道路养护工作,牧区公路基本处于失养状态,部分路段通而不畅,出现路基沉陷,基层变形、标识标牌老化等问题。
2.2 全产业链潜力未充分发掘
第一,目前阿巴嘎旗肉牛生产主要采取千家万户分散养殖的形式,标准化肉牛育肥场饲养出栏的极少,牧户分散养殖饲养管理粗放,对牛犊饲养和营养水平需要不注重,导致肉牛早期持续在低营养水平下缓慢生长,延长了出栏时间。第二,阿巴嘎旗肉牛育肥、就地加工等方面存在短板,缺乏规模化养殖企业,虽已建成300头以上育肥场6处、万头牛育肥养殖基地1处,但一些中小型肉牛生产企业很难得到推广利用。第三,羊皮、羊尾、内脏等副产品加工附加值低、产业链短,导致牲畜副产品加工利用率低,出现浪费、牧户收益降低等现象。加之当地严重缺乏羊皮深加工企业,销售渠道短缺,大部分羊皮羊尾要依靠其他地区加工厂才能有效利用,且加工方式较单一。
2.3 新型经营主体活力不足
阿巴嘎旗现有家庭牧场288家,整体来看养殖方式大多数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上,管理较粗放,缺乏长期规划。如:市场预测、农畜产品营销、科技运用能力不强,大多数规模不大、层次不高、市场主体地位较弱。而且龙头企业带动不够明显,目前阿巴嘎旗畜牧业龙头企业共6家,其中区级龙头企业2家,龙头企业数量和竞争力较为薄弱,产业链仍处于初级阶段,智慧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还不够高,如对龙头企业在科技研发、产业链延伸、智慧化运用等方面扶持力度不够,与紧密产销衔接还存在差距。加上牧民生产成本较高,扩大生产规模资金短缺。很多家庭牧场、养殖户资金投入基本用在草、料、燃油等购置上,在购买大型生产经营设备上投入力度少,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在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上停滞不前[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