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对湖北省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

作者: 宋萍萍 姜霞

数字经济对湖北省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0

摘要 基于2010—2020年湖北省1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别检验数字经济对湖北省城乡融合发展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影响;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来探究要素流通、优化配置、就业带动、消费提升和结构升级在数字经济影响城乡融合发展过程的中介作用;最后提出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①数字经济不仅对本地区城乡融合有直接影响还对其他地区具有溢出效应,推动本地城乡融合发展的同时可以促进周边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提升,发挥辐射带动作用。②数字经济有助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并且数字经济通过要素流通、优化配置、就业带动、消费提升和结构升级进而影响湖北省城乡融合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城乡融合;指标测度;空间溢出;中介效应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4-0183-08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4.040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Digital Economy on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n Hubei Province

SONG Ping-ping,JIANG Xia

(School of Economics,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Wuhan,Hubei 430074)

Abstract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12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Hubei Province from 2010 to 2020,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irect impact and spatial spillover impact of digital economy on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Hubei Province through dual fixed-effect model and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respectively. The intermediary effect model is used to explore the mediating role of factor circulation,optimal allocation,employment drive,consumption increase and structural upgrade in the process of digital economy affecting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Finally,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①Digital economy not only has a direct impact on rural-urban integration in this region,but also has a spillover effect on other regions. While promoting the local rural-urban integration development,it can als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rural-urban integration in surrounding areas and play a radiating role in driving it.②Digital economy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affects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Hubei Province through factor circulation,optimal allocation,employment drive,consumption increase and structural upgrading.

Key words Digital economy;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Index measurement;Space overflow;Mediating effect

作者简介 宋萍萍(1996—),女,湖北随州人,硕士,从事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7-25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2019年5月5日),要求加快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打通城乡之间要素自由流动的通道是当前中国城乡发展的主要目标。湖北省紧跟党中央指示,结合湖北省实际情况,提出了2021年全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要点。与此同时,基于5G网络、“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转型浪潮风起云涌。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湖北省出台了《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该规划遵循数字经济发展规律,打破原有的产业区域布局发展模式,构建以数据要素为主导的全省数字经济区域布局,从而推动新时代城乡的高效治理。数字经济为城乡融合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政府财政政策在数字化时代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产业融合能够帮助缩小数字鸿沟,推进经济发展并促进城乡融合。数字经济也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治理途径,通过数字化的治理方式,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农村产业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因此,笔者基于数字经济的视角,探讨了数字经济直接、间接影响城乡融合发展,并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湖北省城乡融合发展。

1 文献回顾

近年来,数字经济和城乡融合发展的研究较为丰富,与该研究相关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方面。国外学者研究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制时,大多立足于城乡一体化开展相关研究,主要表现在理论讨论和实证分析两类。从理论上看,数字经济在促进城乡农民工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又会抑制他们的心理融合和社会文化融合[1]。城乡数字基础设施质量差异不断扩大且持续存在,缩小城乡数字基础设施差距的政策是基本[2-3]。此外,一些学者认为生产者可以通过在数字经济中采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改造和整合城乡三大产业,创造新的产业状态和模式[4-5]。随着新的生产要素进一步改变收入分配结构,网络平台会加快各种商品和数据的匹配和流通,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6]。研究发现,数字技术有利于生产新的消费品,促进消费升级和转型,扩大消费需求[7]。此外,数字治理还可以解决“信息孤岛”问题,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城乡互联互通,促进公共服务的高质量发展[8]。数字经济使城乡因素双向流动、产业转型升级、公共产品配置调整、地理空间重建[9]。在实证分析中,许多研究者调查了数字包容性金融(数字经济的一个子主题)对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差距(城乡一体化的子主题)[10-12]的影响,证实了数字包容性金融在缩小城乡收入或消费差距方面的积极作用及数字经济推动城乡一体化四维空间的内在机制,他们采用双变量全球Moran’s I和地理和时间加权回归(GTWR)模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与城乡一体化四大维度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消费融合程度较高,数字经济与城乡一体化四维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逐渐增强。

国内对于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的影响研究,从理论研究上看,有的学者从生产要素来论证数字化人才、土地要素的数字化管理,资本要素是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推动力[13-14]。还有一些学者从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论证以数字化赋能乡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全面发展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15-16]。陈一明[17]指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会带来产业的融合发展。这种产业融合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为产业增值和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数字经济对传统生产模式和产业结构的重塑会对城乡融合产生冲击。从实证检验上看。大部分学者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18-19];有的学者采用面板回归检验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的影响[20];还有一些学者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引入中间变量分析间接促进作用[21-22]。另有学者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趋势面分析、熵权法等分析工具,定量分析我国各区域数字经济下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化特性,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识别[23]。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围绕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的影响展开了系列研究,然而城乡融合发展和数字经济内在联系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较少,现有研究多以全国省市范围为研究对象,鲜少聚焦某个省份深入研究。因此,笔者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针对数字经济对湖北省城乡融合的直接影响和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并基于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2.1 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

数字经济的发展把城乡看作一个主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直接推动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属于系统耦合过程,涉及不同领域、层次和主体,数字经济为社会再生产进行数字化赋能,逐渐与实体经济融合,实现信息资源的跨时空传递交互和共享共用,能够打破生态、文化、社会、经济等限制,突破时间、地理、空间的局限性,扩大城市农村活动关联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城乡经济活动发展。促进城乡功能互补、机会均等和共同增长,可以提高资源配置利用效率,加快信息要素流动速度,围绕城乡生态、文化、经济等层面,依靠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由此提出假说H1、H2。

H1:数字经济可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H2: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2.2 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中介传导机制

数字经济有利于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通,促使城乡生产与消费紧密衔接,信息技术等线上形式是传输数据要素的主要方式,而传统要素则需要依赖线下媒介。数字经济的应用有利于实现线上线下的结合,一方面,通过数字乡村建设,可以借助平台加快共享共用信息资源,保证在城乡范围内自由流动不同的数据要素资源和有效衔接信息基础设备。另一方面,数字经济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帮助经济主体更方便地获取生产组织和市场交易信息,扩大了微观主体的经济权利和选择范围。这有助于促进生产要素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城乡产业功能定位进行流动和聚集,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城乡要素流通正在发生变革,由过去的单向流通变为双向流通。由此提出假说H3。

H3:数字经济通过影响要素流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通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数字经济可以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城乡资源,实现城乡协同发展。首先,利用数字技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如集成遥感、地理探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来动态管控土地的隐性形态。其次,数字经济可以实现技术、管理等要素向农村净流入,提高信息和数据的配置效率。数字经济具有包容性和普惠性特点,有助于推动城乡数字基础设施配置均衡,促进信息、数据等新的关键生产要素融入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通过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融合,市场环境更加公开透明,实现供需精准匹配,从而优化配置效率,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由此提出假说H4。

H4:数字经济通过影响优化配置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涌现了许多全新的就业形态,尤其是平台经济强劲发展,形成愈发成熟的数字消费模式,出现众多全新的社会就业岗位,对非农就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数字技术影响下,低技能劳动力能够自行选择不同的就业岗位,就业难度明显下降,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灵活性。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城乡居民可以利用线上平台获得低成本的知识信息,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就业能力,能够选择更多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利用数字技术搜索筛选就业信息,劳动力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筛选出合适的就业岗位,防止出现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失业问题。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市部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城市人才下乡也为乡村提供留住城市人才的可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由此提出假说H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