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晚粳新品种稼粳86的选育与应用

作者: 程从新 邹禹 汪峰 王接弟 占新春 张培江

优质高产晚粳新品种稼粳86的选育与应用 0

摘要 稼粳86系安庆市稼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选育的双季晚粳新品种,具有适应性广、优质、高产的特征,202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粳稻和双季晚粳稻区示范推广。介绍了稼粳86的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总结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示范推广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 稼粳86;晚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5-0030-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5.00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Breeding and Application of Jiajing 86 with High-Quality and High-Yield New Variety of Late Japonica Rice

CHENG Cong-xin1,ZOU Yu2,WANG Feng3 et al

(1. Daguan District Agricultural and Rural Services Center in Haikou Town, Anqing, Anhui 246153;2.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Anhui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Rice Germplasm Innovation and Molecular Improvement, Hefei, Anhui 230031;3. Anqing Jiayu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nqing, Anhui 246005)

Abstract Jiajing 86 is a new variety of double-season late Japonica rice bred by Anqing Jiayu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and the Rice Institute of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hich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road adaptability, high quality and high yield. In 2021, it was approved by the Anhui Province Crop Variety Approval Committee and was recommended for demonstration and promotion in the single-season Japonica rice and double-season late Japonica rice areas of Anhui Province. We introduced the parental origins and breeding process of Jiajing 86, summarize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monstration and promotion of Jiajing 86.

Key words Jiajing 86;Late Japonica rice;High yield;High quality;Cultivation techniques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流动的加剧,粳米作为传统的主食之一,其消费量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城镇化带来的生活方式变化以及北方人口向南方流动,促使了粳米消费习惯的传播与扩散,使得粳米市场的消费群体得到了拓展[1]。粳稻消费的增加不仅反映了人们饮食习惯的多元化,也凸显了粳稻在我国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粳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稳定的生产和供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保障粳稻的稳定生产,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也有助于抵御国际粮食市场的波动,确保国家粮食自给自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因此,加强优质高产粳稻生产,对于稳定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安徽属于典型的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春夏季节的温暖气候十分适合水稻的生长和成熟。江淮地区河流密集,为粳稻种植提供了极佳的自然条件。但是,安徽水稻生产的后期常受连续阴雨和低温天气的影响,导致籼稻容易倒伏,影响产量和品质,相比之下,粳稻在后期具有更好的抗寒能力,功能叶老化较慢,不易倒伏,适合大规模种植,因此安徽成为南方粳稻的理想生态区域之一。但安徽农业基础设施、生产条件、品种及粳稻生产市场化等限制因素使粳稻生产存在着波动性风险,粳稻种植面积仅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1/3左右[2-3]。粳稻种植品种多为江苏和浙江引进,安徽省自主选育品种只占粳稻种植面积的22.4%,缺乏适应性强、高产优质的粳稻品种,品质参差不齐、商品性较差等限制了安徽粳稻的发展[4-5]。

针对安徽粳稻的发展现状,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引进江苏、浙江和山东等地优良粳稻品种,根据在全椒、安庆、当涂、天长等地农艺性状表现、自然发病情况,以及实验室分子检测情况,有目的将携带抗病、高产、优质等基因的品种进行杂交聚合,通过分子标记和田间表现相结合淘汰筛选,并经过多年多点连续鉴定,育成适应性广、优质高产粳稻品种稼粳86,该品种于2021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皖审稻20211099),并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申请号20191003387)。鉴于此,笔者介绍了稼粳86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主要栽培技术。

1 选育过程

安徽双季晚粳品种适宜在安徽江淮地区、沿江平原地区以及皖南的河谷平原和低山地带地区种植。双季晚粳种植后茬作物接茬时间紧张,在安庆种植,全生育期需控制在130 d左右。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和农业政策的调整以及多种农业新型主体的出现,优质高产粳稻品种能够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针对以上安徽实际生产需求,2012年6月以优质高产早熟晚粳稻品种镇稻15号[6]为母本、优质高产粳稻品种宁粳5号[7]为父本进行杂交,收获杂交种子52粒;2012年12月在三亚种植F1代51株,混收真杂种;2013年6月在全椒种植F2代,群体2 000株以上,选择杂种优势强、结实率达90%,茎秆粗壮,抗倒,田间抗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且生育期在130 d左右的单株162株,实验室利用农业农村部部颁标准进行米质分析,筛选获得米质在农业农村部颁发的二等以上的单株82个;2013年12月在三亚种植F3株系,2014年3月优选200个株型优良的单株;2014年6月在安徽全椒种植F4株系,成熟时继续选择杂种优势强,结实率达90%,茎秆粗壮,抗倒,田间抗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且生育期在130 d左右的单株218株,实验室进行米质分析,筛选获得米质达部颁一等的单株104个;2014年12月在三亚种植F5株系,选择穗层整齐、株型优良111个单株;2015年6月在全椒、安庆、合肥、当涂、广德和南陵种植F6株系,全收群体稳定,优势强且4点均无稻瘟病发生的株系19个。2016年6月份在全椒、安庆、合肥、当涂、广德和南陵种植F7株系,进行测产,较对照增产5.0%以上有6个。2016年12月在三亚种植6个株系各取20个单株,观察株系间的一致性与稳定性。2017年6月在全椒种植F9代6个株系,其中F7-86表现产量最高、抗性强、综合性状较好,定名为稼粳86。2018—2019年参加安徽省徽稻联合体晚粳区域试验,2019年同步参加安徽省晚粳联合体生产试验,202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图1)。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稼粳86属双季晚粳常规优质粳稻品种,株型适中,分蘖较强,穗大,米质优,适应性广且高产。在2018和2019年徽稻联合体双季晚粳区域试验中,稼粳86经过安庆、池州、当涂、合肥、南陵、舒城和宣城多点试验表现良好,7个点主要农艺性状平均值见表1,2018和2019年区域试验7个试点,稼粳86平均全生育期分别为136.4和136.6 d,比对照品种当育粳10号分别早熟1.7和1.5 d,较对照宣粳2号分别晚熟2.1和2.0 d。平均株高 97.5 cm,平均有效穗 341.5万/hm2,平均穗长14.8 cm,平均每穗总粒数128.5粒,平均结实率85.1%,千粒重27.2 g。

2.2 产量表现

2018—2019年两年徽稻联合体试验的产量见表2。其中2018年,稼粳86在7个点的产量在8.73~10.73 t/hm2,与对照当育粳10号(CK1)的产量相比,除当涂和宣城分别增产3.9%和3.3%外,其余5个点产量增幅是13.9%~18.0%;与对照宣粳2号(CK2)的产量相比,除宣城增产0.8%(未超过5.0%)外,其余6个点产量增幅是6.8%~21.7%。由表2可知,稼粳86、当育粳10号和宣粳2号在7个点的平均产量分别是9.94、8.83和8.91 t/hm2,稼粳62比对照当育粳10号增产12.6%,比对照宣粳2号增产11.6%,增产点比例 100%。2019年续试中,对照品种为宣粳2号,稼粳86在7个点的产量为9.05~10.80 t/hm2,对照宣粳2号的产量为7.45~10.60 t/hm2,较宣粳2号增产-0.2%~13.7%。由表2可知,稼粳86在7个点的平均产量是 9.48 t/hm2,宣粳2号的平均产量是 8.93 t/hm2,比宣粳 2 号增产 6.2%,增产点比例 85.7%,2年徽稻联合体晚粳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是9.71 t/hm2,比宣粳2号平均增产9.4%,平均增产点比例 92.9%。

2019年徽稻联合体晚粳组同步进行生产试验,稼粳86平均产量9.19 t/hm2,比对照当育粳10号增产 7.4%,比对照宣粳2号增产6.4%(表2)。2019年在当涂县姑孰镇马关村、桐城市孔城镇桐梓村建立2个稼粳86百亩示范片,专家田间测产分别为11.40和11.32 t/hm2。2020年在当涂县姑孰镇马关村建立稼粳86的千亩示范片,专家田间测产11.05 t/hm2。

2.3 品质表现

经安徽省稻米及制品检测中心检测显示,2018年糙米率为84.5%,整精米率70.2%,垩白度1.5%,透明度1级,减消值7.0级,胶稠度78 mm,直链淀粉17.7%,精米率74.5%,粒长5.1 mm,长宽比1.8,垩白粒率12%,米质为部标二等;2019年糙米率是84.8%,整精米率71.0%,垩白度0.8%,透明度1级,减消值7.0级,胶稠度85 mm,直链淀粉15.6%,精米率76.3%,粒长5.1 mm,长宽比1.8,垩白粒率9%,米质为部标一等。

2.4 抗性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抗性鉴定显示,2018年中感稻瘟病(综合抗指5.5),中感稻曲病(病穗率10.0%),中感白叶枯病;2019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4.0),中感稻曲病(病穗率9.0%),中抗白叶枯病。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根据田间肥力情况和播种时间适当增加或减少播种量、栽插穴数和基本苗。机插秧和人工移栽一般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大田用种量45.0~60.0 kg/hm2,机插秧秧龄要控制在20~25 d,人工移栽秧龄控制在30 d左右,田块肥力中上插24万穴/hm2左右,田块肥力较差可插27万穴/hm2以上,基本苗为90万~105万/hm2[8];直播田,一般在6月20日之前播种,用种量75~90 kg/hm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