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刘祥琪 贾瑞阳 李蓓蓓
摘要 “大国小农”背景下,小农户如何有效衔接现代农业是落实乡村振兴的基础。根据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农户抽样数据,分析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过农业技术培训能够显著提高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相衔接的水平;户主年龄与受教育程度增加,降低其衔接现代农业的意愿;此外,财政支农水平具有较强的政策外溢性,能显著提高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比例;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农村金融服务可得性和金融支持力度能提升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比重。据此,建议进一步提高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力度,加强地方政府差异化配套政策并促进农村金融发展,以期促进小农户更好与现代农业相衔接。
关键词 小农户;现代农业;农村金融;有机衔接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5-0215-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5.04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Organic Connection Between Small Farmers and Modern Agriculture
LIU Xiang-qi, JIA Rui-yang,LI Bei-bei
(School of Economics,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2)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arge country and small farmers”, how to effectively connect small farmers with modern agri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for implemen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Based on the sampling data of farmers from the third national agricultural censu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mall farmers connecting to modern agricul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small farmers with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raining are more likely to join the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the increasing age of householder and the higher level of education reduce the willingness to adapt to modern agriculture. In addition, the level of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has a strong policy spillover. I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roportion of small farmers into the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The article also have an interesting conclusion, that is, where the high degree of marketization, level of rural finance and the financial support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share of small farm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new system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farmers’ vocational training, differenti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s supporting policies and promote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mall farmers to join the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the necessary safeguard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Key words Small farmer;Modern agriculture;Rural finance;Organic connection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社会化农业服务组织为主体的现代农业体系,有利于化解在全球化和工业化背景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粗放、规模不经济、组织化程度低、土地抛荒等问题,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保障我国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1]。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仍有约占全国农业经营户96.2%的小农户在耕种全国约71.4%的耕地,这束缚了我国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积极引导小农户有效衔接现代农业,对于保障小农户权益的同时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当前,各级政府和学界对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问题都较为关注。COVID-19疫情以及俄乌冲突的爆发再次对各国粮食安全问题敲响警钟,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刻不容缓。不少专家学者认为,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这有助于进一步改变小农经济的困境,帮助其提高经营效率和经营收益[2]。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推动建立健全小农户有机衔接现代农业的体制机制。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对扶持、提升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能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夯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做出了明确部署。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如何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与融合,是值得思考与回答的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以下相关的思考与问题:其一,我国当前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相衔接的现状及问题是什么?其二,影响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相衔接的因素是农户的异质性问题还是政策影响?其三,怎样进一步推动小农户有效衔接现代农业?回答这些问题,有利于着手推进小农户发展,并有利于决策部门精准施策,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
1 研究现状
大力推进小农户的现代化是应对中国“大国小农”基本国情、农情的关键内容[3]。据农业农村部估算,到2030年,中国的小农户(经营规模为3.333 hm2以下的农户)约有1.7亿户,经营耕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70%;到2050年,中国的小农户仍将有1亿户左右,经营耕地面积占比约50%[4]。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小农的生产方式是“过去的生产方式的一种残余”,其唯一出路则是将小农户纳入农业合作社,进而促进土地规模经营,走社会主义道路[5]。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引发理论界关于将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体系的进一步探讨。
第一,针对小农户有机衔接现代农业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归纳来讲,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小农户具有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6]、信息获取能力和政策运用能力不强等因素[7],小农户依靠自身力量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难度较大且利益容易受损[8]。二是从国际经验来看,以消灭小农为目标的英国模式、以合作社为主体的荷兰模式、以绿色革命为标志的印度模式和以农协为载体的日本模式[9],都为中国推进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提供了有益借鉴,为探索中国特色的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奠定了基础。
第二,针对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方式展开的讨论。中国目前已经出现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多元模式,有学者从主体角度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模式的总结为个体型、组织型和关系型3种类型[9],或是从服务组织视角将其归纳为产业服务组织、合作服务组织和市场服务组织模式[10]。具体而言,现代农业的骨干组成部分大致包括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现有研究表明,“小农户+农业企业”进行订单式合作的方式有利于帮助小农户增加收入、降低市场风险,提高生产技能等[7];“小农户+合作社”形式则有助于增强其组织化能力,促进其实现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进而推动其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7];“小农户+社会化服务组织”形式对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具有促进作用[11]。
第三,围绕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关于小农户有机衔接现代农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小农户加入合作社视角。林乐芬等[12]的研究表明,农户特征、家庭特征、入社后的体验效果和地区因素是影响农户入股合作社的主要原因。钟颖琦等[13]则发现农户的行为态度和合作社对降低农业生产风险的作用是农户加入合作社的根本原因,同时认为培训有助于缩小农户加入合作社意愿和行为的差异。温涛等[2]的研究认为农户加入组织的意愿和行为主要受到家庭劳动力分工、收入结构分布、土地经营情况、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熟人社会构成小农户经济行为的边界,小农户参与农业生产性服务同样依赖于以熟人服务为主的社会交换关系[14]。
上述研究对我国小农户有机衔接现代农业提供了大量参考依据,为该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从目前来看,利用大样本数据从实证角度探讨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相关成果尚不多见。在关于小农户如何实现与现代农业相衔接的研究中,有关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强分工、提高农民培训等观点被多次提及,小农分化的现象也被学术界和政府普遍认可。因此,该研究在第三次农业普查抽样数据的基础上,构建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影响因素模型,一是重点考察小农个体特征,包括个人、家庭、区位有何影响;二是政策作用,特别是金融支持对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产生何种效果;最后,为提高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提供政策参考依据。
2 数据说明与变量描述
2.1 数据说明
数据来源于全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中的随机抽样结果,其中涉及截至2016年底所调查的86 734条农户数据,覆盖了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区、市),收集了农户家庭人口统计特征、经营特征、住房及生活情况等。该研究所使用的财政、金融数据来自Wind金融终端,涉及各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数、市场化指数、省份投入产出表和财政支出等。为了避免双向因果关系导致的内生性问题,省份变量采用2015年数据。
在抽样的86 734个样本中,8.5%的样本总共7 370个小农户报告参加了“公司+农户”“农户+土地合作社”“农户+土地银行”等现代农业的生产组织形式。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参与现代比例最高的是西部地区为10.60%,其次为东部地区9.85%,最低是中部地区,为7.56%。表1为不同地区的参与现代农业的比例情况。
如表1所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的比例普遍不高。东部地区被认为是经济发达区域,但是从统计结果来看,其小农参与现代农业的比例要低于西部地区,可见,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决定小农户是否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主要因素,对影响小农户是否加入现代农业的因素展开更全面的分析。
2.2 小农户有效衔接现代农业的变量选择
为了进一步了解小农户有机衔接现代农业的影响因素,该研究从多维度和多角度选择相关变量,即从农户的个体异质性、农户经营水平、当地市场化程度、财政支农水平和农村金融服务能力等角度选择相关变量。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农户的个体异质性主要选择了农户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农户是否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等,而农户经营水平则选择用农户实际耕种面积来表示,市场化程度则选用Wind资讯库中的各地市场化指数来表示,财政支农则选择财政支农水平来表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则选择了金融支持、金融机构的资本量和从业人员等变量来表示。具体如下:
(1)农户的个体特征。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能否有机衔接的主观意愿受到其个体特征的影响,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是否接收农业技术培训等方面。一般认为,随着小农户年龄增长,其适应新事物的能力不足,因此加入现代农业体系的意愿会下降;对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小农户,由于有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其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下降,也就不会愿意加入现代农业体系;但是对于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小农户而言,加入现代农业体系更有助于发挥其农业技术优势,从而倾向于与现代农业相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