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海水贝类增养殖学课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构建
作者: 栗志民 刘志刚 申玉春
摘要 海水贝类增养殖学课程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我国海洋类人才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海水贝类增养殖学课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可行的策略和路径。梳理和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对混合式教学的概念界定,提出混合式教学是充分发挥“线上”+“线下”2种教学优势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从海水贝类增养殖学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建设、总体设计思路、思政育人设计和教学内容的组织实施4个方面阐述了该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该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遵循多元化的构建特点,即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内容多元化。构建了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考核评价体系模型,加大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体现了知识、能力、素质和思政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模式;海水贝类增养殖学;多元化;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 S-01;G 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6-0279-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6.06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Construction of a Diversified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for “Marine Shellfish Culture Science”Course Based on Blended Teaching Model
LI Zhi-min,LIU Zhi-gang,SHEN Yu-chun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Guangdong 524088)
Abstract The “marine shellfish culture science” course is a core course in the field of aquaculture and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marine talents in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diversified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course “science of marine shellfish culture” under blended teaching mode can provide feasible strategies and paths for promot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nd personalize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oncept definition of blended teaching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and proposed that blended teaching was a teaching organization form that fully utilized the advantages of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reflecting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student-centered and teacher led”. This study elaborated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 of the course “marine shellfish culture science” from four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online teaching resources,overall design idea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sign,and the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follow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versified construction,namely diversified evaluation methods,diversified evaluation subjects,and diversified evaluation content. We have constructed a model of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consisting of process evaluation and summative evaluation,which has increased the process evaluation of students and reflected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knowledge,ability,quality,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Blended teaching model;Marine shellfish culture science;Diversification;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基金项目 广东海洋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2117);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201957);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19SFKC30);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2009)。
作者简介 栗志民 (1972—) ,男,辽宁兴城人,教授,博士,从事贝类遗传育种研究。*通信作者,教授,博士,从事水域生态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9-28
21世纪是一个“知识智能”时代。随着数字化与网络化学习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发生了变化,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时代呼唤着教育的改革[1]。众所周知,2012年被称为世界慕课元年。慕课,即大型开放式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2013年我国从5门慕课、上百名注册用户起步。截至2022年11月,我国上线慕课数量超过6.19万门,注册用户达4.02亿,学习人数达9.79亿人次,在校生获得慕课学分认定3.52亿人次,我国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数均位居世界第一位。近年来,“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正式到来,中国特色慕课建设与应用为破解校际教学质量差距大、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案,促进了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已经成为新时代加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引擎,是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变轨超车”的关键一步。随着慕课的兴起,大规模的优质在线教育资源不断向公众开放,依托慕课开展的混合式教育模式正成为课堂“新常态”。混合式教育模式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一线教师用智慧设计出多种多样的混合式教育模式,比如“慕课学分课”模式,学生在线学习自己所在高校未开设的课程,并获取学分;“前8周+后8周”模式,前半学期让学生学慕课,后半学期教师再串讲;“翻转课堂”模式,即课前学生自行完成知识学习,课上开展师生互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关注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而依托慕课开展的混合式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化学习能力,强调师生互动答疑解惑、教学相长,力图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这种新型教育模式正成为提高教学育人效果的重要尝试。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的问题。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部将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为重点攻坚任务,成立专门工作组,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研究和统筹协调。近年来,随着混合式教学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混合式教学评价逐渐引起人们重视,许多学者对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开展了广泛研究。王珊等[2]从学生和教师2个维度、12 项指标来构建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的意见,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赋予权重,调查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满意度,为进一步优化混合式教学提供科学、规范的评价手段;闫艾萍等[3]以后疫情时代在线教学模式为背景,探究高校公共体育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包括4个一级指标、11 个二级指标、35 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并对评价体系的应用及疫情影响下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提出了针对性建议;陆平[4]以形成性评价理论为指导,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线上教学实施过程,探讨了较为科学、全面且适合高职学生的在线学习实效评价指标体系,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用“素养提升、能力生成”取代“知识学习、技能经验”,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郭建东[5]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提出了混合式教学评价的目的和原则,通过研究活动、评价和能力三者的关系,构建关注过程和发展的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混合式教学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并进行了实践检验和信度、效度分析;岳新新等[6]开展了智慧教育背景下基于评价主体视角的内科护理学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构建了5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和87项三级指标。
海水贝类增养殖学课程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研究海水贝类养殖的生物学原理和生产技术,讲授海水养殖贝类的形态构造、生态习性、遗传性状、繁殖和生长等特点和基本规律,阐述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工厂化人工育苗、贝类育种、土池人工育苗和贝类增养殖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各种贝类的加工技术。该课程在国内许多海洋类高校均有开设,比如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凸显了该课程在我国海洋类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多年来该课程的考核和成绩评价一直沿用过去传统的评价模式,即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二者占比分别为40%和6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小测验和作业,期末考试成绩以期末试卷成绩评定。笔者发现目前的考核标准量化还不够详细具体,评价指标相对单一,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偏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态度、学习动机、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还比较缺乏。笔者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海水贝类增养殖学课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旨在为该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为实现该课程的持续良性发展,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及时监控和调整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个性化发展提供可行的策略和路径。
1 混合式教学的概念界定
迄今为止,教育学界和技术领域对混合式教学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混合式教学的概念源于“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或blending learning),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针对混合式教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国外关于混合式教学的论述相对较早。Singh等[7]研究表明混合式教学可以利用其独特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Thorne[8]将混合式学习理解为在线学习发展的新阶段,是将传统的面授学习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产物。Staker等[9]提出:混合式学习是一项正规的教育计划,学生可以获得一些在线学习内容和指导,学生可以决定何时学习、在哪学习,还能控制学习的方式和进度。国内学者关于混合式教学也提出自己的见解。何克抗[10]认为blending learning 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谭永平[11]提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以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为指导,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组织、整合、呈现和运用,将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实践实操教学与网络在线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以寻求二者的优势互补,从而实现最佳教学效率和效果。曹桂磊[12]指出: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将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课堂面对面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能有效引导学生利用线上课程自主学习,主动掌握一些基础、简单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思考,在线下课堂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增加课堂参与度,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最终使教学效果得以提升的教学方式。武亮亮[13]认为混合式教学是在结合传统教室面对面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2种教学环境的基础上,整合多种教学资源,采用不同的教学理论、教学策略实施教学,为师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和灵活性,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一种教学模式。笔者梳理和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对混合式教学的概念界定,将“混合式教学”界定为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优势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任课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由简单、浅显的学习转变为复杂的深度学习,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开展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线上自主学习,并依托课堂完成线下相关学习任务,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