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时空差异及演化特征研究
作者: 陈二燕 陈伟超
摘要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对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及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厘清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能够对乡村旅游发展大有裨益。构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采用熵值法计算2010—2021年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标得分,使用泰尔指数分析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上升,但疫情期间有所衰退;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指标维度上仅有绿色生态维度有所下降,其他维度皆呈现上升趋势;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地区差异明显,表现为下游地区>上游地区>中游地区;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总体差异逐步缩小;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的总体差异不断减少,地区内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态势对总体的影响更突出,其区域内上、中、下游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及其对总体差异的影响程度皆呈现出分化态势。针对以上发现提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绿色发展和深化乡村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泰尔指数
中图分类号 F30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7-0125-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7.028
Study on the Spatiotemporal Differences and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of High-Quality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CHEN Er-yan, CHEN Wei-chao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of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Hubei 434023)
Abstract High-quality rural tourism is a catalyst for bridging the urban-rural cultural divide, elevating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farmers, and propell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Understanding the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this development is crucial for its advancement. In this study, an evaluation index for high-quality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s established, employing the entropy method to score it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from 2010 to 2021. Regional disparities are analyzed using the Theil index.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Rural tourism quality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steadily improved, with a slight decline during the epidemic. While the green ecological dimension decreased, other indicators showed an upward trend. Clear regional differences exist, with the lower reaches > upper reaches > middle reaches. Overall disparities in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have gradually narrowed. Overall dispar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continue to decrease, with regional trends exerting a more pronounced impact. Differences in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overall disparities demonstrate differentiation. In light of these findings, policy recommendations include enhancing urban infrastructure, promoting green development, and deepening rur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se actions aim to sustain the positive trajectory of rural tourism and foster its continued growth.
Key words High-quality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Theil index
作者简介 陈二燕(1997—),女,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乡村旅游。
收稿日期 2023-10-22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动力,拓宽了农民增加收入的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其艰巨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我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已经取得一些成绩:2020年,全国乡村旅游共接待了26亿人次,营业收入6 000亿元,帮助1 100万人口实现就业,800余万农户在其中受益[1];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生态环境保护困难,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产业链支撑力度薄弱,综合效益较低,利益分配不合理等。因此,如何优化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建构生态绿色、供需匹配、产业高效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已成为学界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长江经济带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丰富的自然景观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长江经济带的乡村旅游发展有助于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产品销售。因此,研究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学者关于旅游系统综合性发展的基础上,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影响因素、发展路径以及发展水平测度方法等方面对旅游业发展进行了理论探讨。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方面,王金伟等[2]从产业升级、文旅融合、绿色发展3个方面阐释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万小妹[3]从数字文旅角度阐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指出这并非传统的“可持续发展”延伸,而是一种更贴合时代发展趋势的创新多元发展策略。在研究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时,狄东睿等[4]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出发,发现外部因素对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影响最为显著。苏卉等[5]研究则指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学者对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内容逐渐增多,鲍富元等[6]研究指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产业发展与当地特色充分融合,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体验产品,实现从观光经济向体验经济的转型。罗颖[7]提出了乡村康养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包括政府提供有效服务、村民积极参与以及企业合作,以全面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分析方法研究方面,付滨等[8]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SD模型)进行相关研究。魏斌等[9]采用SWOT分析法为甘肃省乡村旅游业提供了实践和理论的启示。吴昱群等[10]使用KANO模型研究了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策略。而周新玲等[11]运用熵值法计算权重,对河南省各城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
总体来说,我国学者对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取得了不小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大部分的研究目标集中在全国,较少涉及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另一方面,指标体系的构建只考虑产业收益,忽略了乡村居民的实际收入。据此,笔者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基于省级和市级的空间数据和统计数据,从绿色水平、旅游供需、产业效应和社会福利4个层面建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计算泰尔指数,分析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时空差异与演化特征,以期丰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内容,为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1 概念鉴定及数据来源
1.1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
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环境、旅游市场、产业效益和人民获得感4个部分。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吸引游客、支持生态旅游、维护可持续性,对地方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有正面影响[12-15]。其次,乡村旅游市场的成功运作要依托旅游供给和需求来实现。供给和需求的有效匹配,能提供多样化的吸引力,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再次,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实现乡村特色产业的有效循环利用,高效利用乡村旅游产业资源可以加大经济效益,从而为乡村建设提供经济保障。最后,广大的乡村居民既是乡村文化和记忆的承载者,又是社区参与的主体,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增强农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民生活质量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16]。
1.2 数据来源
考察期为2010—2021年,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其中,人均农业用电量=农业用电量/乡村人口,农户人均旅游景区接待人数=旅游景区接待总人数/乡村人口,人均卫生室个数=卫生室个数/乡村人口。由于旅游收入存在负增长现象,因此将旅游收入增长率这部分整体的数据向右平移1个单位,结果大于1表示正增长,否则表示负增长。部分缺失数据采用移动平均法补全。
1.3 指标体系构建与说明
在借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从绿色水平、旅游供需、产业效应、社会福利4个维度建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共计选取13项指标,具体内容见表1。
绿色水平从环境与资源使用2个方面建构,绿色建设关系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同行,将产生变革性力量。因此,笔者选取森林覆盖率、人均农业用电量、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为指标,对绿色水平维度的发展进行表征。旅游供需由供给与需求2个层次进行导入。乡村旅游的主力军大多来自城市,其发展更是避免不了良好交通条件的支撑。笔者结合乡村旅游的相关研究,在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公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角度分别表征乡村旅游发展的供需状况。产业效应衡量旅游产业实际经济效益,主要侧重乡村旅游发展中产生的经济效应,使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数、旅游收入、旅游收入增长率3个指标来表征。社会福利反映了居民生活的福利水平,笔者从居民医疗、教育和消费水平出发,分别采用人均卫生室个数、平均教育年限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个二级指标进行相应表征。
2 研究方法
2.1 熵值法
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有关测量涉及多个维度的相关性评价,由多个子系统组成,而每个子系统又包含若干指标,因而需要经过一定算法得到评价指标系统内各指标的相应权重。熵值法是利用外部环境的信息及索引信息来确定其指标的权重,其为客观赋权,不会产生主观性偏差。即选取熵值法对各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行相应计算,步骤如下:
第1步,为了消除各项指标单位不统一所造成的影响,对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标准化的方法为
X′ij=XijXmin+Xmin(1)
X′ij=Xmax+Xmin-XijXmax+Xmin(2)
式中,X′ij为第j项指标第i个评价对象指标值,Xmax、Xmin分别为第j项指标下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式(1)为正向指标的标准化公式,式(2)为逆向指标的标准化公式。
第2步,计算已标准化的评价对象指标值所占的比重pij:
pij=X′ijmi=1X′ij(3)
第3步,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