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发展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
作者: 黄异诗 谭俊华
摘要 为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用2019年1 571个县市的截面数据并与2019年数字乡村指数相匹配后,采用了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发展显著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探讨数字乡村建设不同维度时发现,不同维度对县域经济增长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其中,数字基础设施对县域经济的影响最大。从数字乡村建设在县域技术升级中介效应的视角进一步验证发现,数字乡村发展通过技术进步,发展智慧农业,从而显著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据此,提出了相关政府应大力支持技术创新,激发县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活力,形成新竞争优势与增长点,使县域经济发生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建议。
关键词 县域经济;数字乡村;数字经济;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7-0206-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7.048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act of Digital Rural Development on County Economic Growth
HUANG Yi-shi, TAN Jun-hua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Hubei 434000)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digital economy development on county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uses the cross-section data of 1 571 counties and cities in 2019 and matches it with the digital countryside index in 2019, and adopts the feasible generalized least square method (FGLS) for empirical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ountryside significantl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When discussing the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digital rural construction, it is found that different dimensions have different impacts on county economic growth, among which digital infrastructure has the greatest impact on county ec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rmediary effect of digital village construction on county technology upgrading, this paper further verifies and find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village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through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agriculture. Based on this,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should vigorously suppor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imulate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vitality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in counties, form new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growth points, and make the county economy change in quality, efficiency and power.
Key words County economy;Digital village;Digital economy;Economic growth
作者简介 黄异诗(1999—),女,湖北恩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问题。
通信作者,副教授,从事农林经济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9-22;修回日期 2023-10-18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方向,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2020年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积极推动国家数字乡村建设。2022年1月,《数字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发布,明确以解放和发展数字生产力、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为主攻方向,为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新成效提供有力支撑。
自中央提出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后,国内学者对数字乡村相关研究多侧重从理论层面进行研究,例如总结发达国家数字乡村发展经验[1],归纳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及路径[2],剖析数字乡村发展的底层逻辑[3],以及提出中国数字乡村建设的优化路径[4]。为数不多的研究则是从宏观层面来探究数字乡村发展对于收入增长[5]、消费升级[6]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的影响[7],目前还没有文献着眼于在全国县域层面上分析数字乡村发展如何促进县域经济增长。在《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中明确指出,数字乡村建设的主战场应该在县域,而相关实证研究多以各省为基本分析单元,以此导致了结论与事实存在偏差和不一致的风险。
在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目前相关研究文献已十分丰富。基于产业特征视角分析研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效应。例如农产品加工集聚[8-9]、产业效应[10]、产业结构[11-12]等。另有部分学者从外部环境入手,因其外部发展环境作为一个包括经济、政策、技术、金融等多种因素在内的复杂社会系统,其有利的外部环境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外部环境影响中主要从金融、财政和政策的角度来分析[13-15]。刘冲等[16-17]表示,显示了在不同金融状态及经济基础的作用下,会给县域经济带来不一样的“赐福”效果。此外,还有理论上相关研究,例如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18-19]。在宏观层面上,关于电商对“数字鸿沟”的解决,部分学者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了县域资本投入、劳动力水平、技术进步对县域经济增长的突出作用[20]。
笔者从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大局出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依托数字乡村指数对数字乡村建设能否带动县域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分别对数字乡村指数的4个维度在县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更细致的探讨。从数字乡村建设在县域技术升级中介效应的视角进一步进行了论述,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思路。
1 理论分析与假设
1.1 农村数字基础设施
农村数字基础设施是指在农村地区建设和使用的网络、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和设备,以及由此形成的数字平台、服务和生态系统。一方面,农村经济数字化可以提升县域农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县域农业的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产品质量,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县域特色优势农业和品牌。
1.2 乡村数字经济化
乡村经济数字化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平台,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丰富农村公共服务和文化生活,促进农民增收和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同时乡村经济数字化可以提高县域民生的便利性和幸福感。
1.3 乡村治理数字化
乡村治理数字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平台,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效率,推动乡村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民主参与、法治建设等领域创新优化,促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通过数字技术的赋能,可以实现县域公共服务的便捷化、精准化,提升教育、医疗、社保、法律等领域的服务水平和覆盖范围,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和期待。同时,可以丰富县域文化生活的多彩性和活力性,传承弘扬乡村文化遗产和特色资源,激发农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和创造力。
1.4 乡村生活数字化
在生活方面,数字乡村的发展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通过数字技术,农村居民可以方便地获取教育、医疗和其他公共服务,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和质量。此外,数字乡村还鼓励和支持农村地区的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丰富了农村居民的生活体验。
综上所述,数字乡村发展的经济、治理和生活等领域对县域经济增长均有促进作用,但各自的影响程度不同,需要进一步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技术应用和创新,以实现数字乡村对县域经济的更大推动作用。基于以上4个方面,提出假设H1。
H1:数字乡村通过数字基础设施以及经济、治理和生活数字化推动县域经济增长,但不同领域的效果有所不同。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是未来最具理想化的投资方向,给国家构建竞争新优势带来了巨大动能,同时也势必刺激关键性经济结构变革。它能打破固有的时空限制和传统产业的界限。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支持,企业可以实现远程办公、虚拟合作和远程销售等,不再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这为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并能够将优势资源和产业链延伸出去,实现更大规模的生产和市场化,从而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最后,数字经济为乡村注入了新活力,同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基于此,提出假设H2。
H2: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越高,县域经济水平越高。
数字乡村以技术创新为抓手,积极影响县域经济。数字化治理方面,数字化手段实施服务的村级综合服务站点有48.3万个,行政村覆盖率高达86.0%。在数字经济驱动下乡村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另外,在智能农机具的开发和应用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实现了智慧农场的多点突破和畜禽养殖的数字化及规模化、标准化同步增长。因而数字乡村的发展可以利用关键的技术支撑,以此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提出假设H3。
H3:数字乡村发展通过技术进步,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来源
该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北京大学《县域数字乡村指数(2019年)》以及《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卷)——2019》,分别用来描述核心解释变量县域的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被解释变量县域经济,以及中介变量技术升级,控制变量基础设施、人口密度、人力资本水平、城镇化水平、政府干预程度。指数包括数字乡村总指数和4个一级指标,分别是农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指数、农村经济数字化指数、农村治理数字化指数和农村生活数字化指数。按照县域和年份进行精确匹配,最终得到了1 571个县或县级市的样本。该数据集有利于从县域层面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县域经济的影响,通过该指数的构建和相关数据集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数字乡村建设在不同县域的推进情况,这些分析结果将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指导,同时也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以推动乡村的全面数字化转型。
2.2 变量说明
2.2.1 被解释变量。
该研究被解释变量为县域经济增长,GDP对于测度地区经济综合实力有较好的代表意义,借鉴汪雯羽等[21]的研究,用县域人均GDP的自然对数衡量来描述县域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