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视域下东部居民家庭旅游消费意愿的内在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田佳琦 叶顺
摘要 基于CFPS(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东部发达地区(江浙沪)城乡家庭旅游相关消费数据,将旅游消费意愿分解为消费能力、保障、视野、观念等维度,并对应到CFPS匹配到解释变量,以独立样本t检验多元回归方程进行相关检验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消费能力维度和消费保障维度的部分测试项目对江浙沪地区居民的旅游支出呈显著影响;而消费视野维度的测试项对江浙沪地区居民的旅游支出均呈显著影响;消费观念维度的测试项对江浙沪地区居民的旅游支出不呈显著影响。这体现了江浙沪地区居民的旅游支出更多地受消费能力、消费保障、消费视野的影响,受消费观念维度的影响较少。在4个主要的影响维度中,消费视野对江浙沪地区的居民的旅游支出的影响最大。基于此,提出了一个引导城乡家庭积极参与文旅融合,推动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政策框架。
关键词 城乡融合;旅游消费意愿;旅游支出;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F30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8-0092-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8.02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Understanding the Internal Mechanism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ourism Consumption Intention of Eastern Resi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Based on CFPS Data from Eastern Area
TIAN Jia-qi1, YE Shun2
(1. Ningbo Rural Revitalization Promotion Center,Ningbo, Zhejiang 315000; 2. School of Management, Zhejiang University,Yuhang, Zhejiang 310030)
Abstract This study dissects tourism consumption willingness into dimensions—namely, consumption ability, security, vision, and concept—drawing from 2018 data on urban and rural family tourism in developed eastern China (Jiangsu, Zhejiang, and Shanghai) from the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CFPS). By matching explanatory variables within CFPS, the study employ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s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equations to examine and discuss relevant findings. Results indicate significant impacts of select variables within consumption ability and security dimensions on tourism expenditures among residents of Jiangsu, Zhejiang, and Shanghai. Similarly, variables within the consumption vision dimension demonstrate substantial influence, whereas those within the consumption concept dimension show negligible impact on tourism expenditures in these regions. This underscores the predominant influence of consumption ability, security, and vision over consumption concept on tourism expenditures. Notably, consumption vision emerges as the most influential dimension affecting tourism expenditures among residents of Jiangsu, Zhejiang, and Shanghai. Based on these insights, the study proposes a policy framework aimed at encouraging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families in integrating cultural tourism, thereby fostering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advanc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
Key words Urban-rural integration;Tourism consumption willingness;Tourism expenditure;Rural revitalization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旅游共享经济多元服务冲突的形成演化机制研究:‘权力-制度’结构视角”(72372149)。
作者简介 田佳琦(1987—),男,陕西咸阳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从事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乡村治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23-12-29
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主干道和综合枢纽,城乡融合之路是实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的道路之一。经过近10年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从全面小康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民生水平、农民幸福指数、人居环境等方面来看,我国农村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我国目前处于高速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和新媒体信息传播改变着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在该城乡融合和互联网的“政策+技术”视域下学术界对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特征、影响因素和路径都进行了较多研究,这为聚焦到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相关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和实证基础。
随着文旅融合发展,旅游消费逐渐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新热点,也成为新常态下消费转型升级的渠道之一。目前城乡融合视域下农村居民消费研究集中于大环境的宏观政策解读与乡村旅游的路径、动力[1],与乡村振兴的产业融合机理与模式[2-3],与特色小镇、养生度假、生态旅游等模式结合的实证研究[3-4]。在众多文献中鲜有对城乡融合下旅游消费的对比研究等微观旅游消费行为研究。在共同富裕的纲领框架下,同时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双轮驱动”的城乡一体化改革思想下,以我国东部地区城乡旅游消费意愿等研究能更好地展现区域旅游消费模式的变化以及城乡融合在旅游消费上的现状与趋势,更能为带动和帮扶其他地区的农村旅游消费提供实证基础。因此,笔者以城乡融合为视域,借助CFPS 2018年调查追踪数据,分析东部地区城乡旅游消费支出与旅游消费意愿的内在机制,并对该政策下农村与城镇的旅游消费情况进行横向比较,以得出城乡融合政策下城乡旅游消费的相关现状与趋势。
1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研究假设
该研究的数据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基于定量分析对于城乡居民的旅游消费意愿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因此将遵循变量测量—研究假设—假设验证的定量研究范式进行数据分析和结论获取。该研究先对变量进行测量,分解主变量旅游消费意愿并结合文献获取相关主要维度,再通过对比CFPS的变量找到对应的解释变量。结合文献和解释变量提出假设并验证,最后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城乡居民旅游消费意愿的影响因素。
旅游消费意愿是旅游者对于旅游消费抽象的意图呈现,也是享受和发展型的消费行为,它依赖于基本支付能力、收入水平、社会发展阶段、文化背景等异质性原因[5]。张丽峰[6]通过人均纯收入指标进行模型构建得出,旅游消费和收入存在变参数协整关系;庞世明[7]以可支配收入为研究指标,发现医疗、教育、养老等问题难以得到解决,会影响旅游消费偏低;邱洁威等[8]对教育、收入、保险以及互联网研究发现,教育程度、收入较高的农户对旅游消费意愿有积极影响;胡兴报等[9]研究发现,消费者从互联网中了解旅游信息获取呈现刺激(信息)反应(旅游消费意愿);杨勇[10]通过不同收入来源发现其具有显著效应,工资性收入对出游意愿作用最强,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具有很大潜力的消费水平贡献。基于上述对旅游消费意愿的变量分析,该研究从消费能力、消费保障、消费视野、消费观念4个方面探索影响江浙沪城乡居民旅游消费意愿的因素[5]。表1为旅游消费意愿4个维度的测量及其CFPS的变量筛选分类情况。
根据现有的文献可知,消费能力、消费保障、消费视野、消费观念是影响居民旅游消费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该研究提出以下4点假设:
H1,消费能力对居民旅游消费意愿会产生显著影响;
H2,消费保障对居民旅游消费意愿会产生显著影响;
H3,消费视野对居民旅游消费意愿会产生显著影响;
H4,消费观念对居民旅游消费意愿会产生显著影响。
对现有的研究进行进一步整理可知,现有文献更多在于对欠发达地区样本进行分析[24],并且指出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的旅游消费支出呈显著差异[25]。江浙沪地区是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发展较早,人均收入较高,且江浙沪地区较早地实行了城乡融合发展理念。基于现实情况的发展和江浙沪地区特殊性,该研究提出以下2个假设:
H5,江浙沪地区的旅游消费意愿受消费能力、消费保障、消费视野、消费观念4个维度的影响呈现差异;
H6,江浙沪地区的城乡居民旅游消费意愿不存在显著差异。
1.2 变量与解释变量统计描述
该研究选取的样本是2018年CFPS数据中的江浙沪地区样本,删除有缺失值的样本后进行进一步筛选,共纳入2 088个样本进入最终的分析阶段。所选取样本中的男女性别比相对均衡,婚姻状况以在婚人群为主。城市居民占比84.91%,明显多于农村群体样本。具体情况如表2、3所示。
参考现有文献以及CFPS问卷的题项设置,选取表中9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从人均家庭纯收入和过去1年总收入中可以看出,江浙沪地区居民仍有不小的收入差距。家庭孩童数量也存在较大差异,但多数家庭孩子数量不超过2个,低生育率不仅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关,也体现了江浙沪地区较高的经济水平。过去1年商业保险支出的差异较大,说明家庭间关于保险理财的风险意识存在差异。从家庭资产这些数据中可以印证江浙沪地区存在着较大收入差异。就业状态数据的标准差较小,均值较大,说明江浙沪地区的就业状况较好,多数人都能找到工作。从个人最高学历和使用互联网频率来看,江浙沪地区的文盲率较少,多数人有一定使用互联网的习惯。偿银行贷款数据也反映出江浙沪地区的银行贷款负载率比较低。旅游支出的数据显示,江浙沪居民仍存在着一定的旅游支出金额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