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

作者: 姚悦 谭春萍

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0

摘要  选择新疆14个地州(市)2012—2021年的农业机械化数据,进行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并构建起多元回归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城乡收入比对新疆农机化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水平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城乡收入比对新疆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滞后2期的正向影响作用,经济、社会等条件变量也呈现着一定的滞后性影响特征。

关键词  新疆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城乡收入差距;滞后性;多元回归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8-0213-07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8.04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Based on Empirical Data from 14 Prefectures (Cities) in Xinjiang

YAO Yue, TAN Chun-ping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00)

Abstract  This paper selects th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data of 14 prefectures (cities) in Xinjiang from 2012 to 2021 to evaluate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Moreover, a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econometric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influence level and degree of urban-rural income ratio on Xinjiang’s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develop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ural-urban income ratio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Xinjiang’s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condition variables also show a certain lag effect.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Xinjiang;High-quality development;Urban-rural income gap;Hysteresis;Multiple regression

作者简介  姚悦(1998—),女,新疆鄯善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学。

收稿日期  2023-10-13;修回日期  2023-11-09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业发展[1]。只有农业强了,农产品供给有保障,物价稳定、人心安定,经济大局才能稳住。要着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翅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根本,也是现代农业与第二、三产业联系的纽带和促进农业效益提高的主要支撑。新疆作为一个农业大区,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必须提高认识,正确把握新时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形势与任务,由全程机械化向机械化与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方向转变,着力促进农业生产规模效益提升,促进新疆农业总产值增长,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扎实的技术及装备支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新的发展阶段,加快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实现。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位于祖国西北边陲,总面积达到了166.49万km2,区内自北向南分布着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三大山系,形成了新疆“三山夹两盆”的独特自然地理环境。在“三山”和“两盆”周围有大量的优良牧场,以广袤的草原和丰富的牲畜资源为支持的牧业产业,生产出优质的畜产品,如羊肉、牛肉和奶制品;新疆离海洋较远,降水量少,气候干燥,构成新疆地区得天独厚的气候与土壤条件,产出的棉花、葡萄、苹果等“名特优”产品享誉国内外;而且这里的粮食作物品种丰富,以高品质的小麦、玉米闻名。

尽管如此,新疆地区在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技术推广面临一定的困难,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差异大;其次,农民对农机化的认知度不高,技能水平有限;此外,农业机械化需要大量的投资,需要增加资金的投入来支持设备购置和设备科研创新。同时,地区差异也带来适用性和适配性的问题,需要制定差异化的政策和措施来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针对这些挑战,要从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出发,统筹考虑当地自然条件、社会基础等因素,因地制宜地提出相应对策措施,提高农林渔牧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以提升新疆的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基于此,笔者选择农业机械化作为切入点,分析了新疆14个地州(市)2012—2021年的农业机械高质量发展现状,并选择技术创新、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效率生产5个维度,构建起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体系,对新疆地区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指数进行测算;同时探讨了新疆地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影响要素,以期为该地区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指导。

1  政策回顾和理论分析

1.1  政策回顾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理念,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意味着我国经济已开始逐步进入质量优先发展的新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主旋律[2],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3]。与此同时,新疆的农业机械化正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伴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新疆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与农民生活质量改善的关键措施。机械化生产模式的迅速推广与不断创新,为新疆农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1.2  理论分析

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科学把握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的机械化支撑。然而,已有文献的关注点仍然集中在经济增长数量和经济增长质量以及相关研究方面[4]。关于农机化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和评价研究成果很少,针对农机化发展水平评价的成果较多,只有少部分研究成果涉及高质量内涵,如张兆同等[5]认为农机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应该体现在规模适度、结构协调、质量和效率更高、效益和效果更好、更可持续、更具创新等方面。田秋生[6]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将质量取向上升为发展的一种理念,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时代,新变化,新要求而做出的重大创新,它以质量为中心,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原则,不忽略规模与速度,而强调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有机统一。赵剑波等[7]提出在宏观经济、产业和企业3个方面,高质量的发展得以体现,从速度的提升到质量的提高,是一个由数量到质量的演变过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以民生为导向,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简言之,高质量的发展应能够满足人类多层次的需求,既要向人们提供满足其根本需求的优质产品与服务,又要维护公平正义,营造实现自我的社会环境与基础条件。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还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与政策体系,还需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经济总量的增长,更要注重结构质量的提高。该研究根据现存在问题及现实需要,通过对高质量发展相关理论分析,结合新疆农机化内涵和新疆农机化评价研究结果。选择2012—2021年新疆14个地州(市)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构建了一个包括技术创新、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效率生产5个一级指标与24个二级指标的新疆农机化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PSS 26.0软件对指标体系进行因子分析,测算新疆农机化高质量发展的指数,探讨影响新疆农机化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  新疆农机化高质量发展现状

近年来,新疆地区充分注重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领域的作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2021年,新疆农林牧渔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1%。根据新疆农机网数据,2012年全疆农用机械总动力为1 543.91万kW,到2021年全疆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2 466.85万kW,年平均增长率为6%;2012年全疆节水灌溉机械46 324台,历经10年发展至2021年达52 896台,如图1所示。加速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3  新疆农机化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3.1  指标选择

为了更好地描述新疆地区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现状,该研究建立起3个层次、5类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以评估新疆农业机械化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目标层即新疆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一级指标层的设置考虑到高质量发展是指以新理念为指导,强调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提升,而非仅仅追求速度和规模,发展方式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指标[8];开放合作考虑到贸易类或者开放类指标仅讨论省区数据,新疆14个地州(市)的数据不易获取,所以开放合作就不做研究;笔者将研究高质量发展这一指标,故一级指标的构建包含技术创新、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效率生产5个维度。二级指标的构建主要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可靠性、可比性、简明性和动态性原则最终选取24个指标[9],分别为农业机械化总科研投入、农用航空器数量、农用机械总动力、机电灌溉面积、机械植保面积、农林牧渔综合机械化水平、畜牧业机械化水平、渔业机械化水平、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林果业机械化水平、种植业、设施农业、化肥施用量、秸秆粉碎还田机、节水灌溉类机械、粪便处理机械化水平、农业用水量、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服务面积、农机服务组织数量、农机化推广投入、农机运输作业量、机耕水平、机收水平、机播水平。具体指标体系构建见表1。

3.2  指标计算

首先分析24个指标的偏相关性,从而确定各指标之间相关性的大小。

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是用来评估因子分析或结构方程模型中的变量之间相关性的适切性的量度。该研究指标的KMO值为0.738,这说明变量之间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取样适切性也相对较好。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值中,近似卡方值为3 052.119,自由度为276,显著性为0.000。这表明变量之间存在统计上显著的相关性,不满足球形度假设。

由表2可知,24个变量中,农用机械总动力、机电灌溉面积、机械植保面积、农林牧渔综合机械化水平、种植业机械化水平等与提取的因子有较高的相关程度,并且它们的因子解释的总方差比例相对较高。这意味着这些变量在构成该因子时起到了主要作用,并且它们对于整体数据集的解释性较

强。变量林果业机械化水平的公因子方差较低,表示它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联较弱,对于总方差的解释程度较低。其中大部分指标提取的公因子方差都在0.70~0.95,由此可见,所选各指标间相关程度很高,同时进一步说明了因子提取效果更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