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农民培育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实证

作者: 郑立 张倩 姚志

高素质农民培育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实证0

摘要  高素质农民培育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输送可用的乡村人才,农业强国建设的最终目标之一是农民收入大幅增长与农业现代化实现。高素质农民培育是否有助于农民增收一直未得到严谨证实,基于2023年对湖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调查数据和2016—2022年培育的职业农民数据,采用O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①无论农民的身份属性或者个体属性如何,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培训时限的增加均有利于带动农户收入提增;②高素质农民培育推进农户收入增主要通过技能改善、丰富理论、人脉拓展这3个中间渠道变量实现,均存在完全的中介效应;③培育高素质农民进行规模经营生产也需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据此,提出了强化资金支出、扩大培育规模,深化培育课程改革、提升专业性和建立健全培训后增收考核机制等建议。

关键词  人才振兴;农业强国;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民增收;影响机制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8-0242-07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8.05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act of Cultivating High Quality Farmers on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ZHENG Li1,ZHANG Qian1,YAO Zhi2

(1.Hubei Agricultural Radio and Television School, Wuhan,Hubei 430064;2.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of 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Hubei 434023)

Abstract  High quality farmers are cultivated to provide usable rural talent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one of the ultimate goals of building a strong agricultural country is to significantly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and achiev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Whether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farmers can help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has not been rigorously confirmed. Therefore,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farmers in Hubei Province in 2023 and the data of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farmers from 2016 to 2022,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using Ologit model and mediation effect model.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①Regardless of the identity attribute of individual attribute of farmers, participating in high-quality farmer training and increasing the training time limit are beneficial for driving an increase in farmers’ income.②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farmers promotes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mainly through three intermediate channel variables: skill improvement, theoretical enrichment, and network expansion, all of which have a complete mediating effect.③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farmers through large-scale production also requires the promotion of “moderate scale operation”.Based on this,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funding expenditures, expand the scale of cultivation, deepen the reform of cultivation courses, enhance professionalism, and establish a sound mechanism for assessing post training income.

Key words  Talent revitalization;Agricultural powerhouse;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farmers;Increase farmers’ income;Influence mechanism

基金项目  湖北省重点专项(341012023009);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Q20221316);2022年度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2D036)。2022年度长江大学校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22csz01)。

作者简介  郑立(1993—),男,湖北蕲春人,硕士,农艺师,从事农民增收研究。*通信作者,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土地制度与粮食安全研究。

收稿日期  2023-10-10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核心是人才振兴,但农村经济发展的人才尤为匮乏。在农村青年人才长期外流的大背景下,农村“年轻化、有文化、有能力、有思想、敢冒险”的农业劳动人才大量转移到城市务工或求学,必然导致“年事高、素质低、能力弱、思想僵化、女性化”的农业劳动力群体只能被迫“留在农村、囿于农业”,如此下去,乡村振兴战略中实现“人才振兴”的路途艰难。高素质农民培育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输送可用的乡村人才,农业强国建设的最终目标之一是农民收入大幅增长与农业现代化实现。党和国家已经从战略高度上突出重视保障农民收益问题,如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正式提出要“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与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讲话也明确指出要“种粮农民获利、成果共享”。不仅如此,共同富裕的宏伟政策目标在城乡中国的背景下聚焦为实现乡村的振兴与消除城乡居民收入差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而“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因此,实现乡村振兴与消除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在现阶段第一要务就是要千方百计提升农民收入[1]。

要切实保障提增农民的收入、调动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与激活农村劳动者的生产潜力,最为根本的策略是提升职业农民素质,目前最为重要的途径是高素质农民培育。湖北省一直重视本省的高素质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近年来大力支持,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6—2022年,湖北省政府每年出资约3 000万元,已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265 220名(在库),成绩突出。然而,现实中政界、学界对于“高素质农民培育是否能提增农民收入”存在巨大争议,已有的文献早期主要集中从多方面讨论高素质农民培育话题的时代迫切需要、政策演变、基本特征、面临问题与培育路径等方面。最近3年内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到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实际效果与完善思路,彭超[2]研究结果得出当前高素质农培育普遍存在重培训、轻培育,重技术、轻经营等问题。崔芮铭等[3]探究了高素质农民培育的4种模式——“固定课堂”“田地课堂”“线上课堂”和“流动课堂”。李爱琴等[4]也探讨了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动力机制(乡土情结、收入提高、能力提升的需要)、现实困境(市场理念滞后、文化培育形式化、长效帮扶机制匮乏)等。另外,一些学者将研究视角聚焦于“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时代,给出了打造线上线下终身学习的平台后和建构“多元一体化”培育体系的建议[5-6]。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电商赋能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实现机制也被孙在福等[7]的最新研究关注到。

综上,关于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时代需要、基本特征、主要模式、动力机制、现实困境与培育路径等方面,系统而全面,为该研究工作的展开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问题是,为期多年的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能否帮助农民增收、一直未得到严谨证实。

为解决争议与回答上述学术问题,该研究采用2016—2022年湖北省农民培育的真实数据与课题组在2023年对培育的职业农民进行的专项调查截面数据(3 032个农户样本)进行实证研究,估计高素质农民培育对农民增收产生的影响与效果,寻找影响路径,给出政策建议。

1  高素质农民培育对收入影响的理论逻辑

事实上,高素质农民培育是为了改善农民的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的改善必然有利于收入的增长,符合宏观经济学理论常识。为从理论上深入分析高素质农民培育对农民收益提增产生的影响,该研究给出理论框架(图1)进行说明。

第一,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改善参与培训对象的实践技能。如对2016—2022年湖北省农民培育的真实数据统计发现,有119名大学教师开设了农产品电子商务课程,为农民提供农产品的电商销售技能与渠道;针对农业技术实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课程培训次数分别为50、19、18次。大量的科学生产、销售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在生产端能够及时控制病虫害,保障参与培训农民产出增加;在市场端能够接纳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农产品电商,保障农产品“卖得出去”。因此,高素质农民培育可以通过改善参与对象的生产、销售技能而增加农业经营收入。

为此,提出假说H1:高素质农民培育通过技能传输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升农民的理论知识水平。Simon[8]的行为决策理论认为,理性、经济的标准都无法确切地说明生产管理的决策过程,这契合了农户实际:家庭成员与户主作为农业生产行为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的行为并非“完全理性”而是“有限理性”的。为此,Simon用“令人满意”的原则来代替“最优化”,发展了有限理性模型,认为人的理性是介于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之间的一种有限理性。那么,生产主体的认知改变会影响到有限理性和生产决策行为。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的众多培训课程由大学教师和专家担任,超过半数的属于大农业领域内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的灌输可以提升参与培训者对农作物生长规律和市场规律的认识深度,认知提增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羊群效益”和“盲目生产”,寻找最佳市场机会,从而提升农民收入。

因此,提出假说H2:高素质农民培育通过改善主体认知而增加农民收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