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高香型茶树品种在陕西汉中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作者: 李秀峰 王伟 黄斌 吴军舰 王思梅 李佼 席彦军 崔月贞

3个高香型茶树品种在陕西汉中地区的适应性研究0

摘要 为筛选适宜汉中地区种植的高香型优良茶树品种,引进了黄观音、茗科1号和金牡丹3个高香型茶树品种,以福鼎大白茶(CK)为对照,开展了连续5年的适应性、适制性等综合性状观测评价试验。结果表明,3个品种引种适应性强或较强,幼年期生长势中等,春季发芽期中等,新梢芽叶带不同程度紫色,加工工夫红茶品质优良,加工烘青绿茶品质优良或中等,鲜叶产量中等,抗寒性较强或中等。3个品种较适宜在汉中及气候相似地区种植,可作为高香型红茶品种引进,应采用黑色地膜栽植方式建园,以降低冻害影响,确保一次成园。

关键词 茶树;高香型品种;适应性;汉中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9-0026-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9.00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the Adaptability of Three High Aroma Tea Varieties Introduced into Hanzhong Area of Shaanxi Province

LI Xiu-feng1,WANG Wei2,HUANG Bin1 et al

(1.Hanzho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and Training Center/Hanzhong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Hanzhong Seed Promotion Centre,Hanzhong,Shaanxi 723000;2.School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Shaanxi 723000)

Abstract To screen suitable high aroma tea varieties for cultivation in Hanzhong area,three high aroma tea varieties of Huangguanyin,Mingke 1 and Jinmudan were carried out a comprehensive observation and evaluation experiment on their adaptability and suitability for five consecutive years,with Fuding Dabaicha (CK) as control.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ree varieties had strong or good adaptability,moderate growth in juvenile stage,medium germination period in spring,purple bud leaves to varying degrees,excellent quality of congou black tea,excellent or medium quality of baked green tea,medium fresh leaf yield,strong or moderate cold resistance.The three cultivars might be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Hanzhong and other areas with similar climate as high-aroma black tea varieties.Also the three cultivars should be planted under the black film mulching when building a new tea garden,to reduce the impact of freezing injury and to ensure a tea garden at a time.

Key words Tea;High aroma varieties;Adaptability;Hanzhong

基金项目 陕西省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2023NYGG009);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4NC-YBXM-033);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转化项目(NYKJ-2019-HZ02);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NY-165)。

作者简介 李秀峰(1981—),女,山西静乐人,高级农艺师,从事茶树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生理与技术推广等工作。

收稿日期 2024-03-11;修回日期 2024-05-27

汉中位于陕西南部,属我国北方茶区,为北亚热带气候,有效积温与南方茶区相比偏低,日照时数适中,空气湿润[1-5。2023年底,汉中市茶园总面积8.83万hm2,干毛茶产量6.8万t,干毛茶产值102亿元,分别占陕西省的44.3%、52%和43%,面积、产量、产值均居陕西省第1。汉中茶区以生产绿茶为主,其次是红茶,少量生产白茶、黑茶和黄茶。茶树品种黄观音、茗科1号和金牡丹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铁观音为母本、黄棪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其中黄观音和茗科1号茶树品种于2002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茶树品种金牡丹于2010年通过全国茶树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编号分别为国审茶2002015、国审茶2002017和国品鉴茶2010024[6。2013年,汉中地区引进黄观音、茗科1号和金牡丹3个高香型茶树品种,并于2013—2018年,按照《全国茶树品种区试技术规程(暂行)》开展品种区域试验。鉴于此,笔者为筛选适宜汉中地区种植的高香型优良茶树品种,以福鼎大白茶(CK)为对照,开展了黄观音、茗科1号和金牡丹3个高香型茶树品种连续5年的适应性、适制性等综合性状观测评价试验,以期为汉中及气候相似地区引种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在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法镇曹家坝村(107.06°E,32.89°N)进行,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茶叶试验基地海拔620 m,年平均气温14.8 ℃,≥10 ℃年积温4 467 ℃·d,年极端最低气温-9.2 ℃,无霜期245 d,全年降水量895.7 mm,主要集中在4—10月。

1.2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福鼎大白茶(CK)、黄观音(又名茗科2号)、茗科1号(又名金观音)和金牡丹1足龄扦插苗,均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提供。

1.3 试验设计

每个小区面积13.5 m2(9.00 m×1.50 m),双行双株错穴覆膜栽植,大行距1.50 m,小行距0.40 m,穴距0.33 m,每穴2株[7。随机排列,3次重复。试验区两边设保护行。茶园管理和试验方法按照《全国茶树品种区试技术规程(暂行)》进行。

1.4 试验调查内容和方法

1.4.1 茶苗成活率。

茶苗定植1年后,调查参试品种全部茶苗的株成活率和丛成活率;补苗1年后,再次调查。

1.4.2 树高树幅[1。定植第3和4年,茶树修剪前测量树高和树幅。

1.4.3 春茶物候期。每年春季,选供试品种茶树上年剪口下第1个带叶健壮芽,每小区观察5个芽,每隔2 d观察1次,以30%观察芽达到该物候为标准[8。观察记录1芽1叶初展期、1芽2叶初展期和1芽3叶初展期。2016年起连续鉴定3年。

1.4.4 春梢芽叶特性。

1.4.4.1 发芽密度。在试验品种的春茶物候期通过1芽2叶期时,各小区随机调查3个点(33 cm×33 cm)10 cm叶层范围内萌动芽以上的芽梢数,计算平均数。调查2年。

1.4.4.2 新梢持嫩性。据1芽3叶以下的木质化程度判定。

1.4.4.3 芽叶色泽。观察第1轮春梢1芽2叶的颜色。

1.4.4.4 茸毛。观察第1轮春梢1芽2叶的茸毛密度。

1.4.4.5 单芽百芽重。从第1轮春梢鱼叶叶位处随机采摘单芽,称100个单芽的重量,取平均值。

1.4.4.6 1芽3叶百芽重。从第1轮春梢鱼叶叶位处随机采摘1芽3叶,称100个1芽3叶的重量,取平均值。

1.4.4.7 1芽3叶长 。测量第1轮春梢1芽3叶基部至芽基(生长点)长度。

1.4.5 鲜叶产量。

2017—2018年,各品种通过1芽2叶期时,分别采摘春、夏、秋季1芽2叶,统计3个小区鲜叶年产量总和,折算成鲜叶年产量。

1.4.6 制茶品质鉴定5

分别制作烘青绿茶和工夫红茶,按《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 23776—2018)进行感官品质鉴定,连续鉴定2年。

1.4.7 耐寒性鉴定。

田间自然鉴定法[1,5。调查冻害率,计算冻害指数,根据冻害指数评价耐寒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茶树品种移栽成活率比较

由表1可知,定植1年后(2014年),茶树品种茗科1号、黄观音的株成活率和丛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金牡丹品种的株成活率和丛成活率均低于对照福鼎大白茶。由于供试品种茶苗失水较严重(表2),栽植成活率较低,但补苗后株成活率均达到91.0%、丛成活率均达到98.0%。这表明茶树品种茗科1号和黄观音在汉中茶区的适应性强,金牡丹茶树品种在汉中茶区的适应性较强。

2.2 不同茶树品种树高和树幅比较

连续2年调查试验茶树品种的树高和树幅,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黄观音、茗科1号和金牡丹3个茶树品种2015年的树幅、树高均低于对照福鼎大白茶;2016年黄观音品种的树幅、树高均高于CK,茗科1号的树幅与CK相当,金牡丹的树幅仍低于CK。这表明供试的3个茶树品种幼年期生长势中等,生长势排序为黄观音>茗科1号>金牡丹。

2.3 不同茶树品种春季新梢物候期比较

由表4可知,2016—2018年,黄观音、茗科1号和金牡丹的1芽1叶初展期比福鼎大白茶平均晚2.3、1.3、3.3 d,而1芽2叶初展期平均比福鼎大白茶晚1.7 d、早1.3 d、晚4.0 d,1芽3叶初展期平均比福鼎大白茶晚1.3 d、早2 d、晚2 d。黄观音、茗科1号和金牡丹3个品种的春季发芽期在试验点分别表现为中等、中等偏早、中等偏晚。

2.4 不同茶树品种春梢芽叶特性比较

调查了试验茶树品种在汉中试验点的发芽密度、持嫩性、芽叶色泽、茸毛、单芽百芽重、1芽3叶百芽重和1芽3叶长度共7个春梢芽叶特性。单位面积树冠上可采摘的芽数与鲜叶产量呈正相关,发芽密度越大产量越高[9。由表5可知,黄观音发芽密度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而茗科1号和金牡丹发芽密度低于福鼎大白茶,4个品种发芽密度排序为黄观音 >福鼎大白茶>茗科1号>金牡丹。新梢持嫩性是茶树新梢优良性状指标,与制茶品质密切相关,持嫩性强,芽叶品质好[10,由表5可知,黄观音和茗科1号芽叶持嫩性较强,金牡丹芽叶持嫩性强,与CK福鼎大白茶相当。茸毛多是芽叶细嫩、品质优良的标志,在相同季节和生态环境下,茸毛多少与茶树品种有关[10,黄观音、茗科1号和金牡丹3个品种的茸毛均较CK少。百芽重是新梢质量及粗壮、大小程度的衡量指标[10,黄观音、茗科1号和金牡丹3个品种的单芽百芽重均低于福鼎大白茶,而1芽3叶百芽重均大于福鼎大白茶,与原产地相比[6,试验茶树品种的芽重均不同程度增加。各品种1芽3叶长度排序为金牡丹>黄观音>茗科1号>福鼎大白茶,表明金牡丹品种节间长,黄观音品种节间较长,茗科1号品种节间长度中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