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公园节日花坛设计策略与应用研究
作者: 李霞 韩雪琳 边广平 于飞 刘洋
摘要 天坛公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北京中轴线南端的重要遗产地。节日花坛作为重要的景观元素,其设计策略和应用成为展示天坛、首都形象以及传递美好情感的关键途径。详细阐述天坛节日花坛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从节日花坛的设计原则、形式、植物材料选择、辅助材料应用等方面总结分析天坛公园节日花坛的应用,同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今后的天坛节日花坛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天坛公园;节日花坛;设计策略;应用
中图分类号 S68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9-0175-07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9.03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Design Strategy and Application of Tiantan Park’s Holiday Flower Beds
LI Xia,HAN Xue-lin,BIAN Guang-ping et al
(Beijing Tiantan Park Management Office,Beijing 100061)
Abstract As a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 and a key national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 Tiantan Park is an important heritage site at the southern end of Beijing’s central axis. The holiday flower bed, as an important landscape element, has become a key way to showcase Tiantan Park, the image of the capital city and convey goodwill.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iantan Park’s holiday flower beds and based on the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application of Tiantan Park’s holiday flower bed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design principles, forms, plant material selection and auxiliary material applic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ide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design of Tiantan Park’s holiday flower beds.
Key words Tiantan Park;Holiday flower beds;Design strategy;Application
作者简介 李霞(1976—),女,北京人,高级工程师,从事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研究。
收稿日期 2023-10-29;修回日期 2023-12-2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城市公园的节日花坛景观成为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也是展示首都形象和传递美好情感的关键途径。尤其是天坛节日花坛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1]。从设计理念、技术水平、表现手法等方面践行传承与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但现代节日花坛应是创新、科技、文化与较高艺术欣赏价值融合的新的园艺形式,天坛作为世界遗产和中华文明的象征,更需要充分调动建筑、特色花卉、人文科技等多元素设计策略。因此笔者通过对天坛节日花坛发展50余年的设计实践进行调研,从节日花坛的设计原则、形式、植物材料选择、辅助材料运用等方面总结分析天坛公园节日花坛的应用,同时,提出一些未来天坛节日花坛设计新的建议,以期为今后的天坛节日花坛设计提供科学参考。
1 天坛公园节日花坛发展历程
天坛公园的节日花坛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1]。从最初的花卉展览到如今的大型立体花坛,天坛节日花坛在设计理念、技术水平、表现手法等方面不断发展与创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天坛节日花坛的发展历程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1 初创阶段(20世纪50—70年代)
以展示月季、菊花,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及宿根花卉,茄子、油菜等花卉品种和栽培技术为主[2],形式较为简单,虽成功引种五色草彩色花材,但主要以平面花坛为主。
1.2 发展阶段(20世纪80—90年代)
早期固定花池栽植五色草并修剪成花纹,再搭配其他草花,如1995年祁年殿西下坡模纹花坛(图1)。随后,采用单一花卉组摆,如大丽花、鸡冠花。花坛逐渐有了名称,引入新品种花材,如矮牵牛、凤仙、银叶菊、一串红甚至果树[3]。同时,开始尝试立体花坛,注重表现主题和艺术性(图2),形式逐渐丰富多样。祈年殿西下坡成为花坛比较固定的点位,从组字花坛转变为龙、凤、鹤等图案花坛。
1.3 成熟阶段(2000年至今)
设计理念不断创新,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表现手法更加多样,节日花坛成为展示天坛文化的重要载体。开始采用统一主题,并注重与天坛文化和遗产环境的融合,如2002年在丹陛桥上组摆特色花卉月季主题花坛(图3)。设计采用了花柱、花钵等形式,并加入了喷水池设施,如2000年北门月季水景花坛(图4)。此外,还采用了喷灌、滴灌、喷雾、夜景照明等手段,制作了可多次使用的铁制骨架。
2004年以来,天坛以“文化建园”为目标,花卉布置既突出节日氛围,又展现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花坛设计丰富多样,花色和形式与天坛环境相协调。近年来,天坛不断尝试通过花坛展现多元文化,花卉应用融合了不少新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4],使花卉布置在科学性、艺术性、规模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自2004年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开展城八区区属公园与市属公园国庆花坛评比以来,天坛公园的花坛连续多年获得大奖(图5~8)。
2 天坛公园节日花坛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天坛公园始建于1420年,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占地273 hm2,是明清帝王祭天祈谷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筑群[5]。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自1918年被辟为公园后,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市属公园之一。天坛作为北京中轴线上一处重要遗产地,经常举办大型节日游园活动和特定重要纪念活动,节日花坛的布置成为烘托节日气氛的必不可少的风景[6]。
2.1 布置场地及形式
由天坛公园节日花坛分布(图9)可见,根据天坛的整体布局特点和花卉布置的主要目的,天坛节日花坛的布置场地主要选择在比较开阔的门区、主要的景观节点以及主要游览路线沿线。不同的花坛地点,布置形式也会有所不同。
2.1.1主入口广场区。天坛共有东、南、西、北4个主入口,花坛摆放位置及形式体量各不相同,设计人员会根据现状情况进行应用分析,详见表1。
2.1.2重要景区及景观节点。针对天坛重要景区场地及游人量等相关条件,节日花坛选取位置各不相同,主要包括祈年殿西下坡、皇乾殿北侧广场、丹陛桥、神乐署等位置,详见表2。其中祈年殿西下坡是进入祈年殿的主要出入口,公园重要景观节点,是花坛布置的重点位置。
2.2 植物材料选择
节日花坛的植物材料通常选择生长在旺盛花季的花卉,以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和宿根花卉为主。这些植物适应本地环境,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和环境适应能力。选择时注重植物的植株紧密、开花繁茂、花期较长、花期一致的特点[7]。天坛公园通过多年的花坛摆放经验,筛选出一批在天坛花坛摆放效果较好的花卉品种。
2.2.1 选择依据。
2.2.1.1 根据花坛布置期的气候特点选择。
天坛节日花坛一般在每年五一、十一、重大活动或纪念日期间布置,如2008年奥运会、2022年冬奥会、建党100周年、建坛600周年等。植物选择需根据不同季节选择当季花卉。
2.2.1.2 根据场地条件选择。
注意花坛颜色与周围环境的区别,避免雷同。如天坛北门花坛背景为常绿树,宜选择明亮或浅色[8];神乐署花坛背景为红色墙体,应避免过多红色系花卉。
2.2.1.3 根据不同花坛布置类型选择。
模纹花坛选择植株高度相近、较平整的花卉植物;盛花花坛选择内部植物高度相对外部较高,达到中间高四周低的景观效果[9],便于多角度观赏。
2.2.1.4 根据植物材料的习性特点选择。
选择群体株形紧密,着花繁茂,在盛花时应完全覆盖枝叶,花期较长,开放一致的品种[10]。
2.2.2 选择标准。
采购时要有严格的选择标准进行质量把控。需考虑花卉的植株高度、花朵密集程度、花期集中程度[11]、花卉是否有病虫害等因素。
2.2.3天坛节日花坛最佳景观效果花卉的筛选。通过对天坛公园五一、七一、十一、春节等节日花坛花卉的种类进行调查,全面了解天坛公园节日花坛用花情况及应用配植形式,从花坛植物配置造景的角度对所有花卉的种类、数量、花色等做好记录,然后加以分析,总体上掌握天坛节日花卉种类和应用现状。具体分析如表3。
2.3 辅助材料应用
2.3.1 花坛道具。
节日花坛布置中,为了突出设计主题,花坛中会适当应用一些硬质材料,如聚苯板(图10)、玻璃钢、灯笼穗(图11)等,主要用于勾边和制作造型,提升花坛轮廓清晰度,有时可以起到点睛作用,但需注意尽量少用,以免影响花卉景观效果。
2.3.2 结构造型。
天坛花坛通常使用钢骨架结构,虽然稳固耐用,但体积大、重量沉、制作和运输难度高(图12)。为满足新的设计要求,2008年开始尝试使用玻璃钢骨架,其较轻、易造型,景观效果好,但造价高(图13)。
2.3.3 水体造景。
节日花坛中常设置喷泉、喷雾景观,特别是喷雾,近年来在花卉布置中颇受欢迎(图14、15)。天坛曾使用半圆形水池设柱状喷头和雾喷2种方式,均取得了不错效果,为花坛增加了动感。
2.3.4 夜景照明应用。
夜景照明能丰富花坛夜景,增加观赏性[4]。天坛花坛通常放置在园内,观赏时间不长,因此一般采用在花坛周边布置轮廓灯的方式(图16)。2005年尝试将灯笼造型与灯光结合,将灯放置在花坛立体骨架内,使灯与花融为一体,绚丽夺目(图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