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山区森林经营探讨——以门头沟区为例
作者: 高永龙 苑秋月 杨景林 孙艳丽 王菁黎 刘倩 杨春欣 马俊丽 张连金 王月容
摘要 为提高北京山区森林健康状况和森林质量,更好地发挥首都绿色生态屏障作用,以门头沟区为例,基于北京市第9次森林资源调查数据,通过对实地资料收集、文献查阅、现场调查等方法与手段,系统分析与评价了门头沟区森林资源现状、资源变化及目前森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功能定位、森林资源结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社会状况等特点,提出了森林经营分类、生态修复、森林保护、森林资源多功能利用4方面山区森林经营措施、建议与对策,为森林可持续发展与健康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
关键词 山区森林;生态屏障;区域功能;生态修复;森林保护;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 S 7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20-0092-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20.02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Management of Forest Resources of Mentougou District
GAO Yong-long YUAN Qiu-yue2,YANG Jing-lin3 et al
(1.Beijing Forestry and Parks Planning and Resource Monitoring Center /Beijing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ffairs Center,Beijing 100029;2.Beijing Jingxi Forest Farm,Beijing 102300;3.Mentougou Forestry Station, Beijing 102300)
Abstract To enhance forest health and quality in Beijing’s mountainous areas and strengthen their role as ecological barriers, this research takes Mentougou District as a case study and utilizes data from Beijing’s 9th Forest Resources Survey. Through methods such as field data collection, literature review, and on-site investigations, the study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and evaluates the current status, resource changes, and existing issues in forest management within Mentougou. Based on these analyses and considering factors like regional functional positioning, forest resource structure, management level, and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the study proposes strategies for mountain forest management in four aspects:classification-based forest managemen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forest protection, and multi-functional forest resource utilization. These strategies provide scientific foundations an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sustainable forest development and healthy forest management.
Key words Mountain forest;Ecological barrier;Regional function;Ecological restoration;Forest protection;Resource utilization
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西部属太行山脉,北部和东部属燕山山脉,自西、北、东三面环抱北京,是北京重要的生态屏障[1]。山区面积10 072 km2,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61.4%。北京山区森林是北京市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做好山区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对于实现北京市林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门头沟区位于北京西部山区,是京西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山区面积占98.5%,是北京市唯一的纯山区。森林健康状况和森林质量直接关系到首都西部生态涵养和绿色屏障功能的发挥。做好山区森林经营,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促进相结合,通过典型示范带动,逐步形成一个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关系到首都生态安全,是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打造绿水青山门头沟的重要基础和生态保障,对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具有重要意义[2]。
1 研究区概况
门头沟区隶属北京市,地处北京城区西部,位于115°25′00″~116°10′07″E,39°48′34″~40°10′37″N,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位于暖温带过渡地带,属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 ℃,年降水量560.5 mm。土壤属地带性褐土。矿产资源品种多样,以煤和非金属矿产为主,储量丰富[3]。植被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垂直分布明显。山区主要优势树种有侧柏、油松、落叶松、柞树、桦木、山杨、山杏等。
2 研究方法
基于北京市第9次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以门头沟区为例,通过对当地资料收集、文献查阅、现地调查与数据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分析了门头沟区森林资源现状与资源变化。
2.1 森林经营区划
根据门头沟区域功能定位要求,结合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和自然、社会、经济特点,以及生态区位重要性、森林生产力、森林类型和林种划分等因素,将全区森林分区分类经营管理,构建深山区、浅山区、平原新城地区梯次绿色空间格局。
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选取门头沟区各类林地面积、乔木林分龄组面积、蓄积及近3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结果3项数据,并利用Excel、Spss 19.0等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比较分析森林资源现状。
3 结果与分析
3.1 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据北京市第9次森林资源调查,林地面积为133 780.72 hm2,其中,乔木林地面积为64 656.87 hm2,占林地面积的48.33%;灌木林地面积62 176.15 hm2,占林地面积的46.48%;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地、苗圃地、迹地、宜林地5类林地比重偏小,仅占林地面积5.19%(表1)。
截至2019年底,门头沟区森林面积69 896.16 hm2,森林覆盖率为48.18%(调查参与森林覆盖率计算的森林面积包括乔木林面积和山区特灌林面积,其中,乔木林中不含山区的山杏、鹅耳枥以及2019年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的面积);从森林结构看,在乔木林地中,幼龄林42 235.54 hm2,中龄林14 062.57 hm2,近熟林4 697.50 hm2,成熟林3 698.84 hm2,过熟林658.57 hm2,分别占乔木林地面积的64.63%、21.52%、7.19%、5.66%、1.00%,幼、中龄林面积比重大,占乔木林地面积86.15%;而近、成、过熟林3个龄组比重偏小,仅占乔木林地面积13.85%(表2)。
3.2 森林资源结构变化分析
同2014年第8次森林资源调查相比,门头沟区森林覆盖率由41.18%增加到48.18%,5年增加7.0百分点,平均每年增加1.4百分点;蓄积量由23.20 m3/hm2增加到24.74 m3/hm2,5年增加1.54 m3/hm2,平均每年增加近0.31 m3/hm2(表3)。截至2022年底,门头沟区森林覆盖率增加到48.65%[5]。总体来看,门头沟区森林资源结构正在逐渐优化,做好幼、中龄林的抚育工作,全面提高有林地苗木质量应是工作重点;从林分质量看,总体上门头沟区林分林木生长发育较好,随着林木的自然生长,部分林分林冠高度郁闭,林木受光不足,生长受到次要树种和灌木树种的妨碍,林分进入自然稀疏阶段需进行抚育。
3.3 森林经营现状评价
近年来,门头沟区虽然启动实施了百万亩造林绿化、京津风沙源治理、森林健康经营等一系列绿化美化和生态建设工程,创建了多项林业精品工程,森林经营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
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差,森林经营难度大。门头沟区地处西部太行山余脉,属于典型的石灰岩地区,山高坡陡,土层瘠薄,岩石裸露,地形复杂,地块破碎,自然条件差。另外,该区属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处在半干旱地区,水源匮乏,因而人工造林难度大,保存率相对较低[6]。二是森林质量不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低,主要体现在龄组结构不合理,幼、中龄林面积比重较大;林分结构不合理,林相不齐,人工纯林多;单位面积蓄积量不高,生态功能不强。三是缺少典型成功案例带动。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在增加森林资源数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优化森林资源结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迄今门头沟区缺少典型成功案例的带动,因此应推选一批试点,形成一批成功经营模式,示范引领带动各类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并为全区乃至全市山区森林经营提供榜样。
4 建议及对策
森林资源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资源,对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7]。山区森林是首都北京的生态基底,为了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提高森林质量,山区森林抚育经营技术需要从传统的人工林抚育技术上升到森林生态系统经营[8]。门头沟区作为首都生态涵养重点区域,迫切需要从宏观方面对生态修复、资源利用和森林保护进行统筹考虑,协调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4.1 森林经营分类
通过森林经营划分,确定一定区域的森林主导功能,明确其森林培育目的。如何更好地对一定区域的森林经营进行分类,分类后如何进行森林培育,使分类后的森林按照预定的方向进行经营是当前森林培育的主要问题之一[9]。门头沟区位于北京“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城市空间结构中的生态涵养区,应将保障首都生态安全作为主要任务,坚持绿色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发展示范区,展现北京历史文化和美丽自然山水的典范区[10]。根据区域功能定位,将全区森林分区分类经营管理。建设深山生态保育区,在位于深山区的清水镇、斋堂镇和雁翅镇重点开展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河道生态修复,流域综合生态治理,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建设,生态多样性保护等工作;建设浅山生态修复区,位于浅山区的大台街道、王平镇、妙峰山镇、军庄镇和潭柘寺镇,做好整治腾退、村庄环境治理提升和生态修复工作,推进浅山区绿色发展;平原新城地区加快平原生态修复和织补,逐步实现“山水相拥”“十字绿轴”“五带多园”的生态布局[11]。
4.2 生态修复
随着北京两轮百万亩造林的圆满完成,绿化造林工作在进一步提升绿色空间的同时,重点提升生态系统功能质量。森林培育已由过去需要解决数量不足的问题转为需要解决质量和效能不高的问题,生产任务已从大规模植树造林转向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森林抚育和经营管理工作已成为林业工作的重点,只有科学经营,才能使林地生产力可持续发展,并逐步增强森林生态功能[12]。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自然修复与人工促进相结合,加快培育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提升首都生态功能。目前北京市山区森林经营主要采取森林健康经营、近自然经营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