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文化内涵特质及其在兴隆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体现

作者: 吴靖怡 张素罗

摘要 山楂文化是我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子集”。以山楂文化为研究对象,立足于这一文化悠久的发展历史,旨通过文化的考证积累探究山楂文化的内涵。同时,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入手阐明山楂文化内涵的表现形式,进而揭示了其独特鲜明的植物特质、富民开放的经济特质、延续发展的历史特质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质。兴隆县作为我国山楂栽培面积与产量的第一大县、“中国山楂之乡”,现如今,山楂文化在该县的经济、社会、生态、科研领域均有价值体现。

关键词 山楂文化;内涵特质;价值

中图分类号 G 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20-0224-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20.05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awthorn Culture and Its Value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Xinglong County

WU Jing-yi ZHANG Su-luo2

(1.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0;2.Research Center for Rural Culture and Rural Governance, Baoding, Hebei 071000)

Abstract Hawthorn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culture,and a “subset” of China’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aking hawthorn cultu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 long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is culture, the aim is to explore the connotation of hawthorn culture through cultural research and accumulation. At the same time, starting from both material and spiritual aspects, this article elucidates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hawthorn culture, and further reveals its unique and distinct plant characteristics, prosperous and open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ontemporary characteristics. As the largest county in terms of hawthorn cultivation area and yield in China, Xinglong County is known as the “hometown of Chinese hawthorn”. Nowadays, hawthorn culture is valued in the economic,social,ecologic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fields of the county.

Key words Hawthorn culture;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Value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历来重视农业种植与生产。质朴的农人懂得在长期栽培耕作的过程中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机遇,造就了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的山楂文化。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同传承优秀农耕文化结合起来,同农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理念结合起来,弘扬敦亲睦邻、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的乡风民风。”发展好山楂文化既能够揭示我国农耕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彰显国人的思想智慧和价值追求,同时也能够让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相结合,在新时代背景下展现魅力风采。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到“深入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党和国家出台的政策性文件为山楂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指引了方向,为赓续农耕文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系统部署和重要遵循。但值得思考的是,山楂文化依旧面临文化认同的挑战,加之熟悉山楂文化习俗、信仰、礼仪的老一辈传承者相继离世,文化的维系饱受威胁。

通过对“山楂文化”为主题的既有研究梳理发现,山楂文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文化内容和价值两个层面。关于山楂文化的内容研究,大部分学者分别从产业、种植、药食等角度进行了阐释,少部分学者从山楂的影视文化出发,阐明了其内在的情感表现。董宁光等[1]从产业视角入手,探究了我国山楂栽培面积、产量、生态产区、优势品种及加工产品发展现状,学者们一致认为山楂产业发展充满着机遇,但依旧存在诸多制约因素;贾爱军等[2]以提高天津市山楂品质为立足点,结合山楂的生产实践,科学制定了山楂标准化种植生产技术规程;史国玉等[3]基于山楂药食同源的特性,对其药理作用以及保健研究成果加以整理;杜晨雨[4]研究表明山楂树在影视作品中被赋予了两重身份,一是苏联经典歌曲中的爱情树,象征着美好纯洁的情感。二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树,具有政治色彩的表征,表达着人们对历史的铭记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关于山楂文化的价值研究,学界的研究成果主要聚焦于以下3个方面。第一,从山楂文化的生态价值来看,学者们通过实践研究印证了山楂耐贫瘠、病虫害少、管理简单等天然特性,是恢复生态、打造绿水青山的重要生态树种[5]。山楂文化良好的生态效益,在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正效用[6]。第二,从山楂文化的经济价值来看,山楂树是山区农民致富的最常见的经济作物之一[7]。大力发展以山楂为元素的特色品牌,有利于搞活农村经济[8]。第三,从山楂文化的社会价值来看,开展以“山楂”为主题的教育课程,不仅兼具了植物文化中所蕴含的教学理念的共性,而且展现了山楂文化在灵魂塑造、精神养成和人格培育中的个性教化特质[9]。此外,闫玮[10]在河北燕山地区开展了山楂推广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通过比较试验实现技术攻关,折射出推广山楂文化的独特优势和不可推卸的时代责任。

综上,学术界关于山楂文化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既缺乏理论方面的梳理和创新,也缺少实践层面的突破。现有成果仅从某一学科视角对山楂文化进行研究,且对山楂文化内涵、价值系统性的思考较为稀缺。鉴于此,该研究探讨山楂文化的内涵、表现形式、内涵特质及其在兴隆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多重价值。

1 山楂文化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1.1 山楂文化的内涵

结合文化、植物文化、农耕文化的定义,该研究将山楂文化定义为:人们在参与山楂农事活动供人类生存的历史过程中,与其他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而衍生出的与山楂相关的文化体系。既包括物质文化,即与食用、药用、种植等物质产品相关联的文化,同时也包括精神文化,即与民俗、审美情趣等精神产品相关联的文化[11]。

1.2 山楂文化的表现形式

在山楂漫长的栽培历史中,山楂文化内涵多样的表达形式开始涌现,大体可以将其分为山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山楂的物质文化主要包含药食文化、种植文化和工艺美术文化等。山楂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故事传说、民俗节庆、诗词歌赋、影视作品等。

1.2.1 物质文化。

1.2.1.1 山楂的药食文化。

山楂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果品,除了将其果实鲜食以外,山楂的叶子、种子、根均有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现已在我国医药、食品、化工领域广泛应用。例如,以山楂为原料,以麦芽糖、蜂蜜等为辅助原料的大力山楂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12]。在民间,山楂美食更是种类繁多,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例如,在秋收时节家家户户都会用山楂制作水果罐头,这种罐头保存时间短则2~3个月,长则1年以上。农户也会将晒干的山楂片制作茶饮,可以起到消化健脾的作用。工序较为复杂的山楂美食还有冰糖葫芦、山楂糕、山楂薄片、山楂果酱、山楂果酒等,以上食品几乎种植山楂的农户都会做。

1.2.1.2 山楂的种植文化。我国山楂种植与栽培历史久远,种植山楂的先辈因势利导,在一些土地资源匮乏、土壤贫瘠的地区,也种下了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相契合的山楂树。在长时间的生产种植实践中,勤劳质朴的农人已经创造了与山楂相关的栽培技术和知识体系,包括育苗方法、传统追肥方法、修剪技术、病虫防控技术、传统管理知识等。同时,种植山楂的农具种类繁多,山楂栽培、剪枝、除草和施肥都有指定的农具,如锤头、锄头、老剪子、镐头、羊镐、耙子等。

1.2.1.3 山楂的工艺美术文化。

在民间,种植地的人们善于就地取材,经常应用山楂果树的各个部位制作工艺品。例如,具有保健功能和装饰作用的山楂核手串、陶情适性的山楂根雕和树雕,以及美观自然、线条流畅、造型奇特的山楂木家具,以山楂为元素的基础剪纸作品也在民间广为流传。与此同时,山楂是国画作品中的常客。例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宋代《红果绿鹎图》,这幅国画定格了绿鹎飞上山楂枝头的瞬间。近代的齐白石、吴昌硕也喜爱画山楂,借此表达朴素平淡的人生态度。

1.2.2 精神文化。

1.2.2.1 山楂的故事传说。

(1)山楂的由来传说。自古以来,山楂就是爱情的化身。相传在山东境内的驼山脚下有位貌美如花的姑娘叫石榴,她与男子白荆两情相悦。由于她的美貌惊动了皇帝,当地官府逼迫其为妃,石榴宁死不从,骗官府要为母亲守孝100天,皇帝无奈之下为石榴寻了一处幽静的院落让她独居。在石榴离开的时间里,白荆日夜伫立在山巅守望,最终化作小树。石榴闻讯逃离皇宫寻找到小树,悲痛欲绝的她在小树下泪如雨下,最终也幻化成树,结出鲜亮的红色果实,人们将这种果实称之为“石榴”。皇帝知道这一消息后令人砍树,并下令叫其“山渣”,取“山中渣滓”之意,但当地的百姓却被石榴的刚强所感动,即称之为“山楂”。

(2)山楂的美食故事。

冰糖葫芦的故事讲述了深受宋光宗宠爱的贵妃得了一种怪病,在食用了山楂与红糖一同熬制的“药”后病症痊愈的故事,后来冰糖葫芦作为一种美食闻名于世。而果子单的故事是与山楂美食相关的又一故事传说。据史料记载,清朝初期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李氏家族的遗脉李凤瑶幸免于难。清军入关后,颁布了凡拥护其统治的明代旧吏且三品以上可袭爵,并可以选定避暑山庄周边的土地开荒种植,随后李凤瑶便选择了闷葫芦场(原兴隆境内)。李凤瑶将此地产出的优质谷物、山珍向朝廷进贡,其中一种由山楂和蜂蜜制作的食品深受喜爱,人们称之其为“果子单”,别名“山楂糕片”。后来在清朝平定噶尔丹之乱时,为防止军密被泄露,时任大将军的费扬古就命将士将机密写在进贡的“果子单”上随身携带,在看完“果子单”上的机密之后直接吃掉,至此机密再也没有被泄露过,后来“果子单”的故事也被传颂了下来。

1.2.2.2 山楂的民俗节庆。

(1)山楂的民俗。

山楂承载着人们对家乡土地最质朴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很多人来说,山楂树是“保护神”一样的存在。“拜干妈”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与山楂相关的民俗。我国部分山楂种植地有上千棵生长百年的山楂树,每逢家中小孩子过生日时人们会在长势好的山楂老树上挂红布条,并拜其为“干妈”,希望孩子能够在山楂树的庇佑下健康成长。

(2)山楂的节日。

山楂节是兴隆地区与山楂相关的民俗节庆。1986年6月,经兴隆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正式将山楂树确立为兴隆县的县树。随后在1990年10月举办了兴隆县第一届山楂节,但遗憾的是仅仅连续举办4年的山楂节因为各种原因中断。2016年5月,兴隆县恢复了暂停十余年之久的山楂节,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此次山楂节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山楂征文大赛、山楂形象大使选举、亲子采摘、山楂文明高峰论坛等。

1.2.2.3 山楂的诗词歌赋。

山楂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中拥有多重寓意。在秋收时节,山楂被视作希望和未来的象征;山楂果的颜色如同热烈的爱情,其酸中带甜的味道,代表着爱情的酸涩和甜蜜;山楂果呈圆形,颜色喜庆鲜红,寓意家庭幸福美满;食用山楂有助于身体健康,寓意着健康和长寿;山楂也代表着中国人的勤劳、质朴和真诚,展现出中国人民所崇尚的优良品质。正因为山楂拥有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因此它历来被人们应用到诗词歌赋当中。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