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销平衡区粮食安全测度与时空特征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作者: 陶文星 张俊婕 于东平
摘要 [目的]衡量与评估粮食产销平衡区云南省的粮食安全状况,为云南省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科学探索与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质量系数优化后的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2003—2018年云南省的粮食安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从时间上看,云南省粮食安全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数量上看,16个州(市)中,10个州(市)粮食处于安全状态,占62.50%;6个州(市)粮食安全处于不安全状态,占37.50%。从空间上看,曲靖、大理、保山、红河、文山5州(市)为中度安全,德宏、普洱、临沧、昭通、楚雄5州(市)为低度安全,丽江、昆明2市为低度不安全,西双版纳、玉溪2州(市)为中度不安全,迪庆、怒江为高度不安全,无高度安全地区;粮食安全区域主要集中在云南省东部,其次为西部,粮食不安全区域按不安全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东北部、南部及部分中部。[结论]云南省粮食安全形势整体处于不安全状态,但不安全程度较低,属于低度不安全。
关键词 耕地压力指数;粮食安全;测度;时空特征;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 F 34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20-0229-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20.05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Measurement and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Grain Security in Production-marketing Balance Areas—Taking Yun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AO Wen-xing,ZHANG Jun-jie,YU Dong-ping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Kunming,Yunnan 650221)
Abstract [Objective]To measure and evaluate the grain security situation in Yunnan Province,one of the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balance areas,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scientific exploration of grain security in Yunnan Province and even the whole country and local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Method]The paper used cultivated land pressure index model with quality coefficient optimization to conduct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to grain security in Yunnan from 2003 to 2018.[Result]In terms of time,the grain security level of Yunnan Province continues to improve.In terms of quantity,the 16 prefectures (cities) in Yunnan Province,10 prefectures (cities) grain production has been effectively secured,accounting for 62.50%;and 6 prefectures (cities) are in insecurity,accounting for 37.50%.In terms of space,among them Qujing,Dali,Baoshan,Honghe and Wenshan 5 prefectures (cities) are moderately secure,Dehong,Puer,Lincang,Zhaotong and Chuxiong 5 prefectures (cities)are low secure,Lijiang and Kunming 2 cities are low insecure,Xishuangbanna and Yuxi 2 prefectures (cities) are moderately insecure,and Diqing and Nujiang 2 prefectures are highly insecure,and no high secure areas;grain secure areas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east of the province,followed by the west,the degree of insecurity from high to low in the northeast,south and central of province.[Conclusion]The grain security situation in Yunnan Province is in a state of insecurity,but the degree of insecurity is low,belonging to the low degree of insecurity.
Key words Cultivated land pressure index;Grain security;Measurement;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Yunnan Province
2020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灾害、极端气候、地区冲突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下,全球粮食减产,进出口贸易受阻,粮食供应链遭受巨大冲击,国际粮价持续上涨,世界粮食安全风险加剧。《2021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显示,2020年全球7.20亿~8.11亿人面临饥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0%。粮食安全问题历来举世瞩目,是学术界和政府长期高度关注的重点问题。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1]。2022年2月22日,21世纪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对世界粮食市场的不稳定性,确保粮食的有效供给,是乡村振兴题中应有之义[2]。
国无农不稳,民无粮不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食安全的核心是谷物安全,特别是稻谷和小麦的安全。2022年11月5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在第五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表示,2020年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483 kg,远高于国际粮食安全400 kg的标准线。由此可见,中国粮食安全形势是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此可以高枕无忧。从全国来看,主要粮食供需基本没有问题,但省域之间粮食产量却极不平衡,差距较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9亿t,但分布却极其不均衡,产量最高的黑龙江达7 541万t,最低的西藏仅为103万t,两者之间相差70多倍。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全国性及区域性的粮食安全研究成果均较为丰硕,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3-6]及黑龙江[7-8]、河南[9]、山东[10]、湖北[11]等地粮食安全进行了定量分析、评价及预测,而对于非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问题则关注较少。目前中国除港澳台之外的31个省级行政区中,共有13个粮食主产区,11个产销平衡区和7个主销区,云南省属于产销平衡区。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产销平衡区要保面积、保产量,确保粮食基本自给。诚然,粮食主产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但产销平衡区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像云南省这样的产销平衡区虽然对全国粮食产量贡献有限,但如果不加以重视,极易使其发展演变为主销区,进而增加国家粮食安全的压力与风险。在众多农业资源中,粮食与耕地的关系最为密切,是粮食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关乎人类的基本生存,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2-13]。该研究选取粮食产销平衡区——云南省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03—2018年统计资料,对云南省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衡量与评价,以期为云南省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科学探索与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之所以将研究时段上限设定为2018年,是因为对该研究至关重要的耕地面积数据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目前已公开发布的最新耕地面积数据仅到2019年,而2019年的耕地面积数据为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以下简称“三调”),因采用底图、分类标准和技术等不同,该数据较前些年变化较大,考虑数据来源的一致性与研究的准确性,故将研究时段上限设定为2018年。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云南是一个农业大省,更是一个农业弱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占全国国土面积4.1%,在各省级行政区中排名第8位,下辖16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据“三调”数据,截至2019年12月31日,云南省耕地面积539.55万 hm2,占全国耕地面积12 786.19万 hm2的4.22%,人均耕地面积0.11 hm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02 hm2。云南省虽然不属于中国的粮食主产区,却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阳光充足,近年来粮食产量连年增收,2021年全省粮食产量及单产均创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总产量达1 930.30万t,较上年增长1.80%,位居全国第14位,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83%;粮食综合平均单产4 605 kg/hm2,较上年提高1.23%,但仅为辽宁省(当年单产最高)的64.28%;拥有常住人口4 720.90万,居全国第12位,人均粮食占有量约401.59 kg,低于同期全国约480 kg的平均水平。
1.2 测度方法及其指标
测度方法的选取,决定了测度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与合理性。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对粮食安全公认的测度方法[14],已有测度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如耕地压力指数模型法[15]、粮食安全系数评价法[16]、问卷调查法[17]、加权平均法[18]、回归分析法[19]、层次分析法[20]、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法[21]、熵值法[22]等,其中,耕地压力指数模型认可度较高且应用广泛[23-25],自2002年被提出以来,众多学者开展了大量实证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局限与不足,如未考虑坡耕地影响[26]、未考虑粮食的市场配置作用[27]、忽略了耕地质量及利用效率的差异性[28]等。针对这些不足,学者们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如杨青等[26]基于复种指数的测算难题及山区坡耕地问题提出了2个耕地压力指数改进模型,朱红波等[27]基于粮食经济获取能力、王艳等[24]基于标准耕地系数、张雅杰等[28]基于耕地质量的地区差异、金鑫等[8]基于区域内外粮食需求情况对模型进行了修正。该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耕地现状对原耕地压力指数模型进行优化,并运用优化后的新模型对云南省粮食安全程度进行定量分析,衡量与评估其粮食安全状况。
1.2.1 原耕地压力指数模型。计算公式如下:
K0=SminSa=β·Grp·q·k·Sa(1)
式中:K0为原耕地压力指数;Smin为最小人均耕地面积(hm2/人);Sa为实际人均耕地面积( hm2/人);β为粮食自给率(%);Gr为为人均粮食需求量(kg/人);p为粮食单产(kg/ hm2);q为粮播比例(%);k为复种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