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外源SA对“赤霞珠”果实品质的影响

作者: 徐菲 李光宗 李娟 单守明

不同浓度外源SA对“赤霞珠”果实品质的影响0

摘要  以8年生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为试验材料,在葡萄转色期7月下旬到8月上旬喷施SA,探究在果实发育中SA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改善酿酒葡萄品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对葡萄叶面喷施SA,整个生长周期“赤霞珠”百粒重无显著差异,葡萄进入转色期后,各SA处理下葡萄果实中糖类物质均逐渐增加,有机酸含量逐渐减少,采收期时,糖类物质含量达到最高,有机酸含量达到最低。采收期(花后110 d),5 mmol/L SA处理可以明显降低葡萄中可滴定酸含量,3 mmol/L SA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葡萄果实中糖类物质和酚类物质含量。3 mmol/L SA处理有利于“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改善。

关键词  酿酒葡萄;SA;果实品质;有机酸

中图分类号  S6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21-0050-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21.01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Exogenous SA on Fruit Quality of ‘Cabernet Sauvignon’

XU Fei, LI Guang-zong, LI Juan et al

( College of Wine and Horticulture,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21)

Abstract  Eight-year-old wine grape variety ‘Cabernet Sauvignon’ was sprayed with SA from late July to early August during the grape color transformation perio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A on fruit quality during fruit development,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wine grape qual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100-seed weight of ‘Cabernet Sauvignon’ during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when the grape was sprayed with SA, the content of organic acid decreased gradually. At harvest time, the content of carbohydrate reached the highest and the content of organic acid reached the minimum. 5 mmol/L SA treatment at harvest time (110 days after anthesis)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content of titratable acid in grape fruit, while 3 mmol/L SA treatment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carbohydrate and phenol in grape fruit. The SA treatment coul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bernet Sauvignon’ grape fruit.

Key words  Wine grape;SA;Fruit quality;Organic acid

基金项目  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AAC03093)。

作者简介  徐菲(1999—),女,宁夏中卫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葡萄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通信作者,教授,博士,从事葡萄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23-12-12

水杨酸作为植物体内重要的内源信号分子和酚类物质,SA在植物体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于植物生长发育有着众多积极的作用和效果[1-3]。水杨酸的应用为提高葡萄抗性、促进果实品质和葡萄果实的生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近年来,酿酒葡萄品种在我国得到大力发展,北方与西北地区是当前我国酿酒葡萄的主要产区,其中宁夏贺兰山东麓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酿酒葡萄优质生态产区之一[4]。

外源SA对促进果实成熟和提高果实品质起到关键作用。Zhang等[5]对猕猴桃果实进行SA含量测定,结果发现,果实从硬到成熟变软的过程中,内源SA含量逐渐降低,说明SA对果实成熟以及乙烯物质的表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A有利于延缓果实衰老。外源SA喷施有利于提高葡萄等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单宁、花色苷等酚类物质的含量,进而提高果实品质,刘晓峰等[6]研究表明对“赤霞珠”进行1 mmol/L SA浸果处理,发现此处理可以促进果实中总糖含量上升。牛艳丽[7]对“极早蜜”葡萄叶面喷施3 mmol/L SA,发现花后20~100 d都促进了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的积累,代红军等[8]以“赤霞珠”为试验材料,探究外源SA处理对葡萄果实的影响,结果发现外源SA喷施可以提高葡萄果皮中白藜芦醇和类黄酮等酚类物质的含量。卫颖等[9]研究表明,对“极早蜜”喷施100 mg/L SA处理,葡萄果实中总酚、总类黄酮、总花色苷、总黄烷醇、总黄烷-3-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说明SA可以促进葡萄多酚类物质的积累。Hazarika等[10]研究表明,水杨酸处理可以提高果实中花色苷含量。

笔者结合SA不同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探究在果实发育中SA对果实品质调控的作用,为改善酿酒葡萄品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试验于2020年6月到2021年10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平吉堡“宁夏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酿酒葡萄示范园和宁夏大学农学院葡萄生理实验室进行。葡萄种植土壤为沙土,土层为40~100 cm,土壤pH小于8.5。该地区利用黄河水进行灌溉,年降水量在180~200 mm,全年降水较少,适宜酿酒葡萄的生长与种植。选取8年生的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作为材料。

1.2  样品采集与处理

设计4个水杨酸浓度梯度,即0、1、3、5 mmol/L,其中0 mmol/L为对照组(CK),喷施超纯水。随机选择长势一致、无病虫害的40棵葡萄植株,每10棵分为一组,在葡萄转色期7月下旬到8月上旬,每隔10 d喷施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共喷施3次。水杨酸要喷洒在葡萄叶面上,正反面都进行喷施,喷洒量以叶面均匀布满小水滴为准。在葡萄花后70 d(转色初期),花后80 d(转色后期),花后90 d(始熟期),花后100 d(成熟期)和花后110 d(采收期),每隔10 d采取果实和叶片,共进行5次取样,采集各处理的样品分别装入自封袋,并用记号笔标记,迅速拿回实验室液氮速冻,冷冻干燥后研磨成粉,于-80 ℃超低温冰箱中保存,备用。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1  百粒重。

每组处理有10棵树,随机选取不同处理的“赤霞珠”的鲜果各100粒,利用分析天平称取其重量,并做好相关数据记录,重复试验3次,最终取3次数据的平均值。

1.3.2  可溶性固形物。

随机选取不同水杨酸处理过的“赤霞珠”鲜果,将其果实汁液滴到糖度计进行读数,每个处理做3次生物学重复,做好相关数据记录,并计算其平均值。

1.3.3  可滴定酸。

参照国标《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11],测定可滴定酸含量,随机选取不同水杨酸处理的“赤霞珠”鲜果进行榨汁,采用指示剂法取待测葡萄汁2 mL于三角瓶中,加入50 mL水、2~3滴1%酚酞指示剂,摇匀,用0.1 mol/L NaOH进行滴定,记录消耗NaOH溶液的含量,并计算滴定酸含量。每个处理3次重复。

1.3.4  总酚。

参照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葡萄果实中总酚物质含量[12],将磨成粉末的待测果实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1.0 g(误差不超过百分之五),将称取的果粉放入研钵中加入70%乙醇溶液,加入石英砂进行研磨成匀浆并移入新的离心管中,80 ℃水浴15 min,待冷却到室温后,放入离心机中,调至转速为4 000 r/min,温度4 ℃下离心15 min,离心2次,用70%乙醇溶液定容,摇匀,取上述1 mL提取液于100 mL容量瓶中,加入60 mL水、5 mL Folin-Ciocalteu溶液、15 mL 20%碳酸钠溶液,定容到100 ml并混匀,20 ℃(室温)下显色2 h,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765 nm下进行比色读数。

1.3.5  单宁。

参照Folin-Denis试剂比色法测定葡萄果实单宁含量[12-13]。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待测葡萄果实果粉1.0 g于研钵中,向其加入20%乙醇溶液20 mL,分4次加入,将所有溶液转移到离心管中,70 ℃水浴30 min,待冷却到室温后,放入低温离心机,转速为4 000 r/min,温度4 ℃下离心10 min,用20%乙醇溶液定容到100 mL容量瓶中,取上述1 mL提取液于100 mL容量瓶中,加入70 mL水、5 mL Folin-Denis(福林丹尼斯)试剂、10 mL饱和Na2CO3溶液,定容混匀,静置显色30 min,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760 nm下比色读数,并记录数据计算单宁含量,3次生物学重复。

1.3.6  总花色苷。

葡萄果实中的总花色苷含量采用pH示差法测定[14]。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待测葡萄果实果粉1.0 g于试管中,立即加入15 mL 1% 盐酸甲醇提取24 h(变白为止)作为浸提液,吸取1 mL浸提液分别用pH 1.0[0.2 mol/L KCl∶0.2 mol/L HCl=25∶75,V/V]和pH 4.5[0.2 mol/L NaAc·3H2O∶0.2 mol/L HAc=1∶1,V/V]缓冲溶液稀释至20 mL,振荡混匀,并分别在510和700 nm处测定OD值,每次记录4组数据并计算总花色苷含量,进行3次生物学重复。

1.3.7  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

葡萄果实中的可溶性总糖含量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进行测定[15-16]。葡萄果实中还原糖含量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进行测定[16]。

1.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10进行统计记录,Origin 2018进行绘图,用生物学3个重复的平均值±标准误差(SD)表示,并用SPSS软件进行显著性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SA处理对葡萄果实百粒重的影响

由图1可知,整个“赤霞珠”成熟过程中,SA处理组与对照组百粒重无显著差异,花后80 d(转色后期)和花后110 d(采收期)各SA处理组“赤霞珠”百粒重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这2个时期经过SA处理均有效提高葡萄果实百粒重,花后100 d,3 mmol/L SA处理组“赤霞珠”百粒重最大,为140.68 g。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