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兰圃景观风貌特征分析
作者: 张海红 谢伟文 李冰敏 董晨露 朱炫熹 周懿 谭广文
摘要 分析了作为广州首批历史名园的兰圃的景观风貌,其岭南造园艺术特色尤为鲜明,主要体现在岭南造园要素丰富多样,兰圃现有特色建筑共15个,包含亭、舫、廊、榭及其他建筑5种类型;假山叠石有水景叠石、可游假山、观赏假山、塑石假山4类;兰圃园路铺装主要有石材类(青石板、花岗岩、卵石)、砖材类(混凝土砖、烧结砖)、嵌草铺地3类;植物景观具有4个层次,热带风情显著。空间布局灵活韵动,分隔空间连续与贯通,形成“起、承、转、合”的空间序列和疏密有致、开合得宜的空间格局。造园技法精巧细腻,根据区位景观特征,巧妙应用传统造园技法中的框景、对景、借景和夹景。
关键词 岭南园林;历史名园;历史风貌;改革开放时期;兰园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21-0086-07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21.01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nalysis of the Landscape Features of Guangzhou Lanpu
ZHANG Hai-hong1, XIE Wei-wen2, LI Bing-min2 et al
(1. Guangzhou Municipal People’s Park Management Center,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30;2. Guangzhou Pupang Landscape Co., Ltd.,Guangzhou, Guangdong 510600)
Abstract It was analyzed that the landscape style of Lanpu as the first batch of historical gardens in Guangzhou by this paper, and its Lingnan gardening art features are particularly distinctive, which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gardening elements are rich and varied: Lanpu has a total of 15 existing featured buildings, including pavilions, boats, corridors, pavilions, and other buildings of 5 types;the rockery has 4 types of rockeries: water view rockeries, swimmable rockeries, ornamental rockeries, and molded stone rockeries;Lanpu’s garden paths are mainly covered by stone materials (green slate, granite, pebbles), brick materials (concrete bricks, burnt bricks), and embedded grass pavement of 3 types;the plant landscape has 4 levels, with remarkable tropical flavor. Flexible and dynamic spatial layout: the continuity and coherence of the separated spaces form the spatial sequence of “starting, bearing, turning and closing” and the sparse, dense and appropriate spatial pattern. Exquisite and delicate gardening techniques: according to the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ea, the traditional gardening techniques of framing, pairing, borrowing and sandwiching are skillfully applied.
Key words Lingnan gardens;Historical garden;Historical style;Reform and opening-up period;Orchid Garden
作者简介 张海红(1982—),女,广东揭西人,工程师,从事公园管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
*通信作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
收稿日期 2024-06-03
历史名园是指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并能体现传统造园技艺的园林。历史名园对城市发展变迁以及文化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城市的记忆,代表着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1]。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是研究我国古代园林艺术和建筑技术的重要资源[2],同时也是开展文化活动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保护历史名园资源,传承中华优秀园林文化遗产,对于促进城市建设和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
自2015年8月以来,北京市最先确定了首批25个历史名园。2022年1月重庆市发布首批17座历史名园。2023年5月广州公布首批10座历史名园,其中包含余荫山房、南海神庙、药洲遗址(九曜园)、人民公园、越秀公园、中山纪念堂、黄花岗公园、广州兰圃、广州文化公园、华南国家植物园。为了保护和传承历史名园,广州于2022年9月出台了历史名园保护法。其中规定,历史名园体现广州历史文化、民俗传统、建筑特色及其技艺价值的要素、岭南传统造园艺术等,应当根据原有格局风貌、特有景观风貌和整体风貌进行分类保护,延续历史文脉,并要求所有历史名园编制历史名园保护规划方案。因此,研究历史名园的景观风貌对于保护历史名园具有重要意义[4]。
广州兰圃作为广州首批10个历史名园之一,其传承了岭南优秀造园精髓,有显著的岭南特色景观风貌,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广州特色风貌,是专家公认的近现代(20世纪七八十年代)岭南园林的经典代表。兰圃始建于1951年[5],后通过林西、郑祖良、何光濂、余植民、利慕湘等老一辈建筑和园林设计大师集体设计[6-11]。兰圃的设计既巧妙借鉴了我国传统造园手法,又做到了古为今用,与时俱进,使得该园以小胜大,虽小而实精。然而,时过变迁,景区发展、植物生长、建筑衰老等正使优秀的历史名园景观风貌悄然发生改变,为了保护和继承优秀岭南造园精髓,亟待加紧兰圃以及其他历史名园的研究。为此,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兰圃现状的景观风貌,以期为传承优秀岭南园林造园手法和兰圃历史名园保护规划提供支持与参考。
1 兰圃概况
兰圃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901号,东侧以解放北路与越秀公园相隔,地处南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性海洋气候。兰圃总面积约4.0 hm2,其中水面面积约0.9 hm2。园内分为东、西两部分,形成兰园区、芳华园区和明镜阁区3个景区,其中兰园区根据景观开放程度又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景区(图1)。兰圃始建于1951年,初期为小型植物标本园。1956年,在时任广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林西的领导下,兰圃通过设置溪地瀑布,堆山砌石,设计拱门、长廊、水榭等,营造了峰回路转,步移景异的庭院。兰圃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成的兰花专类公园,并存有朱德同志赠送的兰花“银杆素”[3]。自建园始,兰圃先后接待了朱德、叶剑英、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和贵宾或社会知名人士,并留下了大量名人字画、楹联诗词等。
2 兰圃主要造园要素
2.1 园林建筑
根据现场与兰圃档案馆资料调研,兰圃现状园林主体建筑合计23套(未计部分功能用房),按使用功能划分:特色建筑共15个,配套设施功能共8个(图2)。根据建筑的特点,将兰圃特色建筑分为亭、舫、廊、榭及其他建筑5种类型,其中,兰棚是兰圃的核心建筑,属于廊类型,主要用于兰花展览和科普。这些建筑主要建设于1959—1983年,为何光濂、利慕湘、郑祖良等上一辈本土建筑大师设计,分散坐落在各主要游览线路上,形成景观聚焦点(表1)。
2.2 假山叠石
叠山理水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构园要素,凡是有园,不分南北、大小,必有山石[12]。古典园林造景中讲究以山为骨,山体地形撑起园林中骨架。兰圃在造景中,几处重要空间的转合之处,都可见到假山叠石的运用,使用英石、蜡石等灵活多样地布置园内空间,并结合池水、建筑、植物等,有效分割和组织空间,造型与周边尺度统一协调,或起障景、夹景、框景、对景的作用。
根据使用功能划分,兰圃内假山叠石可为4类,分别为水景叠石、可游假山、观赏假山、塑石假山(表2)。在月洞门前的流水瀑布、杜鹃山叠泉瀑布、茅舍前假山叠石水景均运用到假山充当水体的骨架。在国香馆西南面的深灰色英石假山运用了可游性手法,丰富空间趣味性。该假山有2层,其中一层内部形似山洞,并设置休息桌椅等设施,可进入游览休憩。假山侧面设置台阶,可达假山顶部游憩。观赏性假山散置于全园,具有“瘦皱多姿”的艺术风格特征,通常设置在园路交集之处,形成视觉焦点。塑石假山可塑性大,造型变化多,艺术表现力强,能创造环境氛围,协调周围空间,表现出大自然山体的磅礴气势。此外,该类假山体量庞大,还可在地形变动之处充当挡土墙作用,如芳华园前“江河水”假山。
2.3 园路铺装
园林铺装是我国传统园林技艺的一种表现形式,既要具有实用价值,又要富有艺术美[12]。园路铺装不仅要方便游客游览,还要强化视觉效果,表现不同的格局和美感。兰圃在园路铺装上精心设计,独具匠心,根据不同主题的环境,使用不同的纹样、色彩及材料来强化意境、寓情于景。兰圃园路铺装丰富多样,常用类型主要有3种,分别是石材类(青石板、花岗岩、卵石)、砖材类(混凝土砖、烧结砖)、嵌草铺地等(表3)。
石材类铺地天然古朴,与园林自然环境相协调,传达出“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理念。砖材类铺地提取自然的花纹,虽为人工制作,却也能与园林的自然环境相协调,表现了古典园林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理念。嵌草铺地自然野趣,更大程度地使路径隐于植物之中而不产生生硬的环境,给游人以柔软舒适的心理感受。中国古典园林中提倡“因地制宜”和“因地施材”,固兰圃会在路径上选择乱石,营造出天然野趣。在庭院深巷之中,则使用青砖甬道,使园路显得庄重沉稳。
2.4 园林植物
兰圃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兰花专类园,兰花是兰圃的特色植物。兰圃现存兰花10 000余盆,包括100余个品种。其中有广东名兰金丝马尾、金丝墨、银丝墨、银边银丝、仙殿白脉等;外省名种则有大富贵、宋梅、马边麻花春箭、张荷素、翠盖荷、老十园等[13]。但目前兰花主要为盆栽,并存养于兰棚室内或林下石阶上,未与周边植物形成自然群落景观。
兰圃因初期为广州标本园,引入了许多热带和亚热带植物,是广州单位面积植物种类最多的园林之一,因而园内园林植物丰富,群落结构完整[14]。按垂直结构可将兰圃植物群落划分为4个层次,分别为第1层大乔木层,代表植物有南洋杉Araucaria cunninghamii、黄葛树Ficus virens、小叶榕Ficus concinna等;第2层小乔木层,代表植物有人心果Manilkara zapota、幌伞枫Heteropanax fragrans、竹柏Nageia nagi等;第3层灌木层,代表植物有棕竹Rhapis excelsa、狗牙花Tabernaemontana divaricata、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第4层灌木层,代表植物有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大叶仙茅Curculigo capitulata、肾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等。热带亚热带乡土花果植物丰富,棕榈科植物丰富,具有显著的热带风情(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