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作者: 卢俊羽 马凤才
摘要 绿色兴农就是要推进农业绿色化,推进农业绿色化,对提高土地产出率,降低环境污染等具有重要作用。用熵值法对2010—2021年山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山西省来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良好、优秀态势;山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受到绿色化生产过程、绿色氛围和绿色化生产基地这三方面共同作用较大,经济效益对农业绿色发展影响较小。未来山西省应持续推进减少农药、农膜、化肥的使用强度,加大宣传引导,鼓励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消费意识,从市场需求方面来刺激绿色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熵值法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21-0203-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21.04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Level of Gree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Shanxi Province
LU Jun-yu,MA Feng-cai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Daqing,Heilongjiang 163319)
Abstract Green agriculture refers to pushing ahead with the greening of agricultural growth, which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increasing land output rates and cutting down on issues such as environmental damage.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valuates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green growth in Shanxi Province during 2010-2021 by utilizing the entropy value method to construct an indicator system for agricultural green growth.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ensity of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in Shanxi Province is favorable and outstanding.The levels of gree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Shanxi Province are mainly affected by three aspects of green production process, green atmosphere and green production base,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s have less influence on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the future,Shanxi Province should continue to reduce the use of pesticides, agricultural films and chemical fertilizers, increase publicity and guidance, encourage people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awareness, and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agriculture from the market needs.
Key words Level of green develoment of agriculture;Evaluation indicator;Entropy method
基金项目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YJSCX2023-Y53)。
作者简介 卢俊羽(1999—),女,山西忻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与政策。*通信作者,教授,博士,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
收稿日期 2023-12-08
国家强调农业绿色转型,重视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此,我国政府围绕农业绿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和《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详细说明了对农业绿色发展工作的具体安排,政策的出台对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学者关于农业绿色发展主要集中在农业绿色发展理论、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演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水平测度这3个方面。在农业绿色发展理论方面,2017年我国基于各种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创造性地提出“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并依据该理念推进我国农业向绿色农业方向发展,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学者探讨了农业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1-2]、数字经济与农业高质量的内在机理[3-4],实现了农业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从理念转为具体行动。在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演进历程中,其经历了探索起步、初步形成和快速发展阶段[5-6],遵循了从低到高的动态路径,最终将绿色作为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测度方面,国内学者遵循科学性、数据可得性等原则,结合农业绿色发展的理念和政策要求来构建指标体系,进而对发展水平进行评估[7-8],并提出对策建议。也有部分学者会引入障碍度模型来分析其制约因素和障碍因素[9-11]。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对该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但也存在需要完善之处。如目前多数文献都是针对某个区域进行分析,但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资源禀赋,继而在指标选取方面有所差异,绿色发展水平也会不一样。而山西作为发展特色农业的大省,一直致力于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稳固有机旱作、特色优势的路径,不仅如此,山西在确保粮食有效供给的同时,秉持着绿色兴农的理念,强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但是由于目前农业科技创新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资源环境压力大等问题,绿色发展也难以突破高水平。因此,通过测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对山西省农业绿色转型有着重要意义。该研究结合山西省农业发展特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客观赋权熵值法对2010—2021年山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以期为山西农业绿色发展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该研究采用熵值法对山西省2011—2021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熵值法是一种根据指标本身数值大小来确定权重,处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是一种客观赋权的方法,避免了主观的影响,提高了综合评价的准确性。
1.2 评价指标的选取
该研究依据构建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数据可得性等原则,并参照高健等[12]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绿色化生产过程、绿色化生产基地、经济效益、绿色氛围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对山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其中,绿色化生产过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以最低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为前提,具体表示为在生产过程中资源的投入和使用强度;绿色化生产基地表示外部环境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支持,反映农业绿色发展自然或社会环境的保障情况;而经济效益则代表着农业绿色发展的产出效率,并且直接关系着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是这一目标所注重的要点;至于绿色氛围则指向有效处理污染物、资源化利用以及建设宜居美丽乡村等方向,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有机产品就是在保证产品供给的同时也要求质量的提高,具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内涵。
1.3 数据来源
各项指标原始数据均来源于2010—2022年《山西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绿色食品统计年报》。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指标权重分析
由表2可知,在一级指标中,绿色氛围对于山西省农业绿色发展发挥的作用是最大的,说明想要实现农业绿色发展,首先要抓住绿色氛围,注重食品安全以及生活环境问题;绿色化生产基地和绿色化生产过程的重要性不相上下,权重分别是0.253和0.299,佐证了农业绿色发展外部环境的重要性和在生产过程中资源利用的必要性;经济效益指标对山西省农业绿色发展影响最小。
在二级指标中,绿色食品获证单位数所占权重最高,其占比为0.197,表明该指标对山西省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最大;其次农膜使用强度、发展有机食品企业个数、农药使用强度其占比均在0.080以上,在众多指标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余指标对农业绿色发展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影响相对较小。
2.2 综合评价及各指标趋势分析
2.2.1 山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分析。
山西省农业绿色水平综合评价结果(表3)表明,山西省农业绿色发展大致呈现上升趋势,绿色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3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在2010—2012年,这一阶段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在这个阶段山西以追求产量为目标,广泛使用农药和化肥,但长期使用会导致河流污染等环境问题,致使绿色发展水平下降。虽然山西政府在这个时期也加大了技术等投入,但效果具有滞后性,在第一个时期并没有显现。
第二个时期在2013—2017年,该时期为缓慢上升期。这段时间中,山西省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各部门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自来水普及率,降低能源消耗,促进了绿色发展水平的提高。
第三个时期在2018—2021年,该阶段山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较快的上升趋势。主要由于近几年农药化肥农膜的施用强度连续实现负增长,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相关部门完善了各项农业及生态补贴政策,吸引青少年投身于美丽山西建设中,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山西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
2.2.2 绿色化生产过程指标分析。
绿色化生产过程指标与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水平相似,呈现先下降再慢慢上升的变化趋势,特别在第一阶段,绿色化生产过程呈现明显下降,在这一时期,有效灌溉面积和土地复种指数增幅并不明显,但为追求产量提高的目标,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强度增速分别为1.3%、26.73%。在第二、三阶段,绿色化生产过程有所好转。原因在于2014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在山西省得到认真贯彻落实,推动了农药和化肥的科学减量使用。随后,2015年政府出台了农药使用减量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从源头管理,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活动,发展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等绿色方式,该时期绿色化生产过程有了明显好转。
2.2.3 绿色化生产基地指标分析。
绿色化生产基地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在2019—2021年有回落。原因首先在于山西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的道路,开展植树造林的活动,使得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在近10年中提高了7百分点。其次,山西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积极完成各类水土流失治理,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美丽山西的建设中夯实水土保持的基础性作用。再次,2010—2019年农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逐年递减,由536 543 t下降到109 234 t,表明污染排放量下降,水质逐渐变好。但2020年农业化学需氧量骤增,可能的原因是随着水产、禽畜产业的大力发展,其粪便或者药物处理不当,导致水体中COD超标,这也解释了绿色化生产基地在2019—2021年出现了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