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现代化背景下村干部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王晓敏 何兵 颜雅杰
摘要 利用苏州市562名村干部的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探究村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子,测度村干部工作满意度,从个体特征、工作特征、社会影响3个维度分析影响村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因素。结果表明,苏州地区村干部满意度中等偏高,职务职级、亲朋认同、家人支持对村干部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性别对村干部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因此提出以下3条建议: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激发村干部的职业认同感;创建和谐的工作氛围,增强村干部的工作归属感;完善领导干部激励机制,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村干部;满意度;苏州
中图分类号 C9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21-0227-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21.04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nalysis of Job Satisfac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Village Cadr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Based on a Survey of 562 Village Cadres in Suzhou City
WANG Xiao-min,HE Bing,YAN Ya-jie
(Jiangsu Suzhou Cadre College,Suzhou,Jiangsu 215000)
Abstract Using survey data from 562 village cadres in Suzhou City, this study uses factor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job satisfaction among village cadres, measures their job satisfaction, and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ir job satisfaction from three dimensions: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job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impac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atisfaction level of village cadres in Suzhou area was moderate to high. Job rank, family and friend identification, and family support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job satisfaction of village cadres, while gender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job satisfaction of village cadres. Therefore, the following thre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create a good social public opinion atmosphere and stimulate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village cadres;create a harmonious working atmosphere and enhance the sense of belonging of village cadres in their work;improve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for leading cadres and stimulate the work enthusiasm of village cadres.
Key words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Village cadres;Satisfaction;Suzhou
基金项目 江苏苏州干部学院2022年度新农智库资政类专项项目(ZZ2205)。
作者简介 王晓敏(1997—),女,山东临沂人,硕士,从事农业经济、干部教育研究。*通信作者,副教授,从事干部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 2023-12-10;修回日期 2024-01-02
“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中央多次对此做出重要部署。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要求“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人口净流入城市的郊区、集体经济实力强以及其他具备条件的乡村,到2022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苏州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发达的富庶之地,经济基础较好、综合实力雄厚,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上具备速度、进度方面的先发优势[1]。2020年3月19日苏州正式发布《苏州市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宣布到2022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国内首个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出台的政策文件。综上,关注苏州市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工作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堵点和难点,进一步明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路径。
解决“三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纵深发展,村干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村干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力量,是连接国家与乡村社会的纽带[2],是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和“领头雁”[3]。近年来,国家也从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能力开发等角度出发,不断完善基层干部激励机制,激发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已有研究表明,提升村干部工作满意度能有效提高其工作绩效,因此,开展村干部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有利于深入认识、分析村干部的群体行为规律,增强和发挥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3]。
工作满意度研究是当代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满意度概念由Hoppock在 1935年首次提出,他认为工作满意度是工作者对工作情景的主观反应[4]。工作满意度研究的对象最开始为企业员工,后来渐渐扩展到教师、医生、农村基层干部等群体。关于村干部工作满意度,现有研究主要分为以下3个方面:一是分析村干部工作满意度的构成维度,运用统计方法描述、分析村干部工作满意度现状。例如:叶先宝等[5]以福建省乡镇干部的调查数据为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乡镇干部工作满意度可以分为工作回报、成就与认可、领导和管理、成长与发展4个维度。徐菁[6]对汾阳市的乡镇干部开展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发现,整体来看,汾阳市乡镇干部的工作满意度较高,不过对领导管理方式和职业发展前景的满意度仍有提升空间。胡月星等[7]以湛江等地 878 名基层干部的访问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部满意度结构可以分为社会认可、工作条件、单位氛围、个人发展、工作本身和经济报酬6个方面。二是分析影响村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探究提升村干部满意度的路径;杨娥等[3]认为村干部的文化水平、收入高低以及他们对村庄的发展评价会显著影响其工作满意度。王幽[8]的研究表明,组织支持感知、职业成长因素对工作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冲突因素对工作满意度具有负向影响。三是分析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间的关系。例如:青平等[4]认为村干部工作满意度可以解构为工作回报、人际关系、个人与工作匹配、角色清晰度和工作压力5个维度,且工作满意度与其工作绩效正相关。李国昊等[9]对江苏省132份大学生村官样本数据进行分析,认为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直接正向影响其工作积极性与绩效,且这种影响在不同性别、年龄、工作年限、教育经历的大学生村官中存在着差异。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已有不少学者关注到基层干部满意度问题,这为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现有文献往往仅停留在描述性统计分析层面,较少研究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基层干部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分析也往往仅停留在人口统计学层面,更少有学者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崭新背景下关注基层干部工作满意度问题。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水平、工作特点也必然不断变迁。因此,笔者以苏州市562名村干部的实证调查研究为基础,测量村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子,并从个体特征、工作特征、社会影响3个维度分析影响村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探究当前村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从而最大程度增强其工作的积极性,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1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该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课题组2022年对江苏省苏州市村干部的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含村干部个体特征、工作特征、工作满意度情况等内容,调研共收集到562份有效数据。除调查问卷外,此次调研还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详细的访谈。此次调查样本中的村干部以男性为主,占比达68.68%;年龄方面,以中青年干部为主,17.62%的村干部年龄在30岁(含)以下,村干部年龄主要集中在31~50岁,51~60岁村干部仅占9.25%;学历方面,受访村干部学历普遍较高,94.31%的村干部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50.89%的村干部具有本科学历;政治面貌方面,受访村干部以中共党员为主,占比高达83.80%;71.00%的受访村干部为本村居民;受访村干部工作年限偏短,39.86%的受访村干部工作年限在5年(含)以下,90.93%的受访村干部工作年限在20年以下;30.42 %的受访村干部为农村一般干部,60.68%的受访村干部为农村两委班子成员,8.90%的受访村干部为农村党组织书记(表1)。
2 村干部工作满意度测度
2.1 指标体系构建
结合已有研究、专家经验和农村基层干部访谈记录,该研究从人际关系、工作回报、个人-工作匹配、工作压力4个维度来测度村干部工作满意度,每个维度下分别有3~5个问题。量表问题通过陈述的方式来表达,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法,选项设置为“非常不赞同”“不太赞同”“一般”“比较赞同”“非常赞同”5级答案,分别表示为1~5。具体的指标体系及问题见表2。
为确保研究的严谨性,需要检验各变量的信度和效度。运用SPSS 26统计软件进行信度分析,结果表明整体量表Cronbach’s α信度系数为0.830,在临界值0.6以上[10],表明问卷信度良好,是可靠的。问卷整体量表KMO值为0.889,大于临界值0.6,且 Bartlett 球形检验显著,这意味着测量指标可以有效测量潜变量。综上,可以对工作满意度进行因子分析。
由表2可知,在采用最大方差法进行因子旋转后,得到4个特征根>1的公因子,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3.041%。其中,公因子1在前5个指标上载荷较大,方差贡献率为24.531%,主要反映村干部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故将其命名为人际关系;公因子2在6、7、8这3个指标上载荷较大,方差贡献率为17.010%,主要反映了村干部晋升机会、工资薪水方面的情况,故将其命名为工作回报;公因子3在9、10、11这3个指标上载荷较大,方差贡献率为15.993%,主要反映了村干部个人与工作是否匹配,故将其命名为个人-工作匹配;公因子4在12、13、14、15这4个指标上载荷较大,方差贡献率为15.507%,主要反映了村干部在工作中所面临的压力。故将其命名为工作压力。基于各因子的得分和方差贡献率,可以得到村干部工作满意度的综合性测量指标,其计算方式为:满意度=(24.531%×人际关系+17.010%×工作回报+15.993%×个人—工作匹配+15.507%×工作压力)/73.041%
2.2 满意度描述性统计分析
由表3和表4可知,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受访村干部人际关系满意度最高,维度均值为4.16,83.45%的受访村干部认为工作中领导能够征求、听取自己的意见;86.83%的受访村干部认为有很大的工作自由度;87.72%的受访村干部认为上下级之间沟通交流顺畅无障碍;93.42%的受访村干部认为同事关系和谐。受访村干部对工作回报的满意度较低,维度均值仅为3.60,24.74%的受访村干部对工资薪水、福利待遇持不满意态度;对晋级机会和升迁速度持不满意态度的受访村干部比例为16.37%,略低于对工资薪水、福利待遇持不满意态度的比例,但有22.6%的受访村干部对晋级机会和升迁速度的态度介于满意和不满意之间;相较于前两者,受访村干部对学习培训机会的满意度略高,69.04%的村干部对学习培训机会满意,仅有12.45%的村干部对学习培训机会不满意。受访村干部对个人-工作匹配的满意度较高,85.94%的受访村干部认为自己能胜任目前的工作,82.56%的受访村干部表示喜欢自己目前所做的工作,82.39%的受访村干部认为自己的个性非常适合目前的工作。受访村干部普遍反映工作压力较大,维度均值为3.38,主要体现在工作挑战性和工作风险性方面,76.87%的受访村干部认为顺利完成上级任务压力很大,72.06%的受访村干部认为工作中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很大,且有 47.51%的干部表示经常工作焦虑,有29.89%的受访村干部反映领导间相互冲突的工作要求会让自己无所适从,但占比相对较小,这也印证了当前基层减负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