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苏州样板的路径探析
作者: 何兵 颜雅杰摘要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样板可以更好为苏州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赋能,为江苏、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探路。近年来,苏州全面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实践,如期完成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年行动目标任务,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迈出了坚实步伐,苏州具备了农业农村率先发展、打造样板的时代机遇、物质条件和人文基石。苏州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发展优势,进一步做强都市农业产业优势、绘就江南水乡锦绣风貌、呈现志在富民共富底色、探索充盈澎湃动力机制,打造标准更高、图景更全,能够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显著特征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样板。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样板;路径
中图分类号 F 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23-0232-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23.050
Exploring the Path of Building a Model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in Suzhou
HE Bing,YAN Ya-jie
(Jiangsu Suzhou Cadre College, Suzhou, Jiangsu 215011)
Abstract Without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s incomplete.Building a model for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can better empowe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in Suzhou, and explore the way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in Jiangsu and the whole country.In recent years, Suzhou has fully launched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completed the three-year action goal of taking the lead in achieving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as scheduled, and taken solid steps in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Suzhou has the opportunity,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humanistic foundation to take the lead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and create a model.Suzhou should combine its own resource endowment and development advantage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advantages of urban agricultural industry, paint the beautiful scenery of Jiangnan water town, present the background of the goal of enriching the people and common prosperity, explore a full and surging dynamic mechanism, and create a model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with higher standards and a more comprehensive picture that can highlight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Template;Path
基金项目 苏州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苏州农业发展形势与展望”(LPS2023LX003)。
作者简介 何兵( 1977—) ,男,江苏泰州人,副教授,硕士,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通信作者,助教,硕士,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24-01-30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全面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实践,如期完成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年行动目标任务,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迈出坚实步伐。着力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苏州样板,让中国式现代化在苏州更加可观可感,可以为全面推进苏州“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提供有力支撑。
1 科学认识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苏州样板的基础条件
苏州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条件来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样板,按照江苏省委“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部署要求,永葆“探路者”的姿态和“挑大梁”的自觉,为服务全省、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1]。
1.1 苏州面临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样板的时代机遇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等众多国家战略叠加给苏州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样板带来重大发展战略机遇,可以有力放大巨大消费市场潜力,助力推动城市资源要素导入农业。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苏州都有更为集中的体现给苏州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样板带来探索机遇,既可以完成农业农村现代化自身发展的“过河”任务,又可以思考“桥和船”的问题,用苏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为全国探路[2]。
1.2 苏州具备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样板的物质条件
最强地级市的苏州具备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经济实力。2022年苏州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高达2.4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60万元,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 329.2亿元,其中城乡公共服务支出2 096.2亿元。同时苏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带来了高端农产品消费市场庞大、工商金融资本活跃、企业运营管理先进、创新要素密集等诸多优势。苏州“三农”工作长期位居全省、全国前列,“三农”工作连续 3 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连续 3 年获评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第一等次,为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样板奠定了坚实基础。
1.3 苏州拥有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样板的人文基石
苏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历史文化基因和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本发展思想结合,迸发出苏州党员干部苦干实干拼命干的行动自觉。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不改为民初心,坚持发展为民使命,坚定不移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让苏州成为邓小平同志“小康构想”印证地、习近平总书记现代化目标勾画地,并孕育了苏州“三大法宝”和“四敢”情怀等精神财富。尤其是新时代10年,苏州“三农”发展更是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县域镇域经济发达,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健全、乡村共富动力充沛。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4.38万元,城乡收入比继续缩小到1.82∶1。
2 准确把握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苏州样板的实践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3]。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苏州都有更为集中的体现,苏州打造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样板必须标准更高、图景更全,能够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显著特征。
2.1 打造特大城市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样板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基石。苏州实际服务人口逐年攀升目前已超过1 600万,面向实际服务人口的粮食自给率仅有25%,同时城市人口持续增长态势预计还将延续,稳产保供巨大压力将长期存在。苏州有效构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体系,维持特大城市的安全有序运转,发挥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和服务特大城市的“压舱石”作用,为特大城市如何破解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难题提供示范借鉴。苏州要面向实际服务人口,持续发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在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产储销一体推进和域内外统筹协调、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创优发展等方面打造样板。
2.2 打造城乡融合和乡村共富的样板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4]。苏州与全国大多数地方相比,城乡发展一体化起步较早、基础较好、程度较高,农民家庭殷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对较小,形成了以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机制路径,积聚了推动共同富裕的强大优势,成为地方发展的最大亮点。苏州要持续发力城乡融合、乡村共富,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打造样板。
2.3 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样板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5]。苏州在农村工业化,乡镇工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等发展历程中抓得早、起势快,物质文明成就大、图景全,同时精神文明谋得长远、成果丰硕。苏州要持续发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提升农民文明素养、树立乡村文明新风、推进乡村系统治理等方面打造样板。
2.4 打造农业生态低碳和乡村绿色发展的样板
发展生态低碳农业是中国特色农业强国的五大特征之一。“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是一场深刻革命”[5]。苏州立足“都市生态农业”定位,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苏州土地流转率、耕地适度规模化经营程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先全国。苏州稳步推进农业清洁生产,进一步减少农用化肥施用总量,目前拥有“国字号”农产品证书20个,绿色食品830个,有机农产品334个。苏州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修复农村生态,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农文旅合作、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业休闲、农村康养等一批新业态、新经济快速发展。苏州要持续发力农业绿色生产、农村绿色生活,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打造样板。
2.5 打造人文和科技协同发力的样板
“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6],“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7]。苏州通过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创新创优发展现代种业等,为铸牢全国、全省粮食安全根基展现了苏州担当。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智慧农业试点城市,苏州农业现代化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苏州坚持“以文兴业”,下好产业兴旺全局棋;“以文靓村”,绘就生态宜居美画卷;“以文化人”,培育乡风文明好风尚;“以文施治”,塑造治理有效新格局;“以文惠民”,坚守生活富裕初心志。人文让苏州相对狭促的“三农”空间腾挪出特有优势,人文与科技成为打破苏州“三农”发展天花板的核心要素。苏州要持续发力人文“润”农、科技“强”农,在人文锻造“三农”新神态、科技赋能“三农”新提升、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打造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