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江苏省水禽养殖现状与绿色发展对策

作者: 邢伟杰 金波 蒲俊华 赵华轩 薛倩 李尚民

摘要 推动实现“双碳”目标是可持续绿色发展的关键,畜禽养殖减排固碳是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根本。对国内外畜禽养殖碳减排现状、江苏省水禽养殖模式和粪污处理及配套设施进行总结,指出各种养殖模式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江苏省水禽产业减排固碳措施,为促进江苏省乃至全国水禽产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双碳;水禽养殖业;减排固碳;绿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 S 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24-0076-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24.01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Current Situa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Waterfowl Feeding Industry in Jiangsu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Carbon”

XING Wei-jie,JIN Bo,PU Jun-hua et al

(Jiangsu Institute of Poultry Sciences,Yangzhou,Jiangsu  225125)

Abstract Promoting the “two-carbon” goal is the key to achieve sustainable and green development. Carbon reduction and sequestration in livestock and poultry industry is fundamental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double carbon” goal.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n livestock and poultry feeding at home and abroad,waterfowl feeding mode and manure treatment and supporting facil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farming modes were pointed out.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and the specific measures for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 and sequestration of waterfowl industry in Jiangsu Province we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waterfowl industry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even the whole country.

Key words Double carbon;Waterfowl feeding industry;Emission reduction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Green development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的出现,绿色低碳发展已经作为一种理念深入社会各个层面。2013年11月,我国发布第一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规划《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使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制度、政策更加系统化。2015年6月,我国向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文件,确定了到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双碳”目标对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具有引领性、系统性,可以带来环境质量改善和产业发展的多重效应。

江苏省境内湖泊众多,水网纵横,有着饲养水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全国水禽产业的优势产区之一,水禽业已成为江苏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殖特点表现为小规模、大群体,小农户分散式粗放养殖比例较大,集约化、规模化精细养殖比例较低,生产效率不高[2。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畜禽养殖碳减排现状、江苏省水禽养殖模式和粪污处理及配套设施等情况进行总结,指出各种养殖模式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江苏省水禽产业减排固碳具体措施,助力水禽产业绿色发展。

1 国内外畜禽养殖碳减排现状研究

1.1 国外畜禽养殖碳减排现状

美国、日本及欧洲国家的畜牧业正向气候智慧型、科技驱动型、低碳型畜牧业阶段发展[3,畜牧业减排经验丰富,正积极谋划面向未来的农业低碳零碳产业技术体系布局。一是政策支撑体系完善。不仅有顶层的法律保障,也有明确的畜牧业减排战略和资金支持,并逐步完善碳交易制度。二是经验管理模式丰富。美国注重产业发展的集约化和规模化,提高单产以降低碳排放,且多数大型农场均为农牧结合型农场,适当进行轮种,严格落实“以养定种”的目标,合理分配种养比例及规模,使“草、料、肥”3种产品形成良性循环,以解决养殖业的污染问题[4;日本和欧洲国家发展林下放牧等模式,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欧洲国家依托家庭农场方式,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发展。三是重视科技进步创新。针对畜禽养殖耗能、粪便处理、胃肠发酵等碳排放较多的环节,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培育新品种、提升养殖场碳汇能力等方式降低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并通过畜牧业服务组织、行业协会等机构做好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确保低碳养殖技术推广应用。

1.2 国内畜禽养殖碳减排现状

针对“双碳”减排目标,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20年9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202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2年6月出台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和《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等政策,为畜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导。

当前,我国畜禽养殖业仍处于数量发展型阶段,缺乏成熟的饲养管理模式和减排固碳技术,规模化及产业化程度仍较低,在畜禽养殖源头减控提质,粪污处理过程综合控制及农业种养结合生态利用等环节都遇到了瓶颈问题,处理质量、处理效率和生产成本相互制约,导致畜牧业碳排放面临严峻挑战[5。相关资料显示,农业活动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5%,而畜禽碳排放量占全国农业活动碳排放量的50%[5。显而易见,推进畜禽养殖减排固碳将成为全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因此,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运用技术创新来解决这个问题,补短板、强链条,推动畜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2 江苏省水禽养殖模式现状和问题分析

2.1 水禽养殖模式现状

2022年江苏省肉鸭年出栏量约为1.71亿只,种鸭年末存栏量约为375万只,蛋鸭年末存栏量约为622万只,肉鹅年出栏量约为1 770万只,种鹅年末存栏量约为117万只[6,有效保障了全省居民对优质水禽产品的市场需求。但是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养殖废弃物处置不当,造成养殖污染问题易发、频发,使水禽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发展低碳环保型水禽业刻不容缓。

2.1.1 肉种鸭养殖现状。

江苏省肉鸭品种主要有樱桃谷鸭、北京鸭和绍兴公鸭等,种鸭品种主要有樱桃谷鸭、南特鸭和中新白羽肉鸭等,其中以樱桃谷鸭占有率最高。肉种鸭养殖模式主要为地面平养和网上平养,种鸭场大多采用地面平养模式和开放式鸭舍,养殖过程机械化程度较低,设施设备和技术水平严重落后,环境污染较大。而商品肉鸭饲养周期短,因此采用网上平养的比例逐年提高,降低了疫病的发生率和成本。另外,极少数肉鸭养殖场采用笼养模式,如江苏华英顺昌养殖有限公司等,但该模式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肉鸭养殖专用设备,舍内立体环境控制难度大及鸭子在笼内易受伤及粪污处理量大等,相关技术难题亟待突破。

2.1.2 蛋鸭养殖现状。

江苏省蛋鸭品种主要有绍兴鸭、金定鸭、高邮鸭、“江南2号”“国绍1号”等,其中以绍兴鸭饲养范围最广。大多采用地面平养和开放式饲养系统,只有少数大型养殖企业采用笼养模式。大多数养殖场饲养规模小,在饲养、环控、清粪等方面均为人工操作,饲养方式简单粗放,粪污简单处理后还田或喂鱼等,使得这些养殖场面临更多的环保压力。采用笼养模式极少,如江苏高邮鸭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配备有笼养和封闭式鸭舍,具有养殖效率高和内环境可控等特点,但同样存在技术瓶颈需突破。部分养殖场(户)采用稻鸭共养模式,实现了种养结合,既能生产出安全优质的鸭产品,又能增加养殖户收入,还可以实现粪污的有效直接利用,极大降低了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但也存在着总体规划不到位、技术体系不健全及产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7

2.1.3 肉鹅养殖现状。

江苏省肉鹅品种主要有三花鹅、泰州鹅、江南白鹅及扬州鹅等多个品种,养殖模式主要分为放牧饲养、半放牧饲养和圈养模式3种。放牧饲养模式主要是利用养殖场内或周边草地、田地、河塘等作为鹅的放牧场所,让其在自然环境中活动并觅食。该模式能够节约饲料成本,提升鹅的肉品质和口感,但其粪污对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半放牧饲养模式是在有一定规模的鹅舍和运动场的基础上,让鹅白天在室外运动场进行觅食和活动,晚上回舍休息。该模式兼顾了鹅的肉质和生产效率,但仍存在粪污收集难度大,人力管理成本高,场区味道大等问题。圈养模式是在舍内进行养殖,鹅活动范围相对较小,主要采用人工饲喂。该模式养殖效率较高,但会增大鹅的疫病风险和应激反应,同时使肉品质和口感下降。

2.1.4 种鹅养殖现状。

江苏省种鹅品种主要有三花鹅、泰州鹅、桂柳白鹅、江南白鹅以及浙东白鹅等10余个品种,其中以三花鹅分布范围最广。养殖模式主要分为舍内饲养、水面放养和棚舍+运动场模式。舍内饲养模式是以舍内饲养为主,没有配套运动场,几乎很少放鹅到室外场地活动。该模式具有节省土地,能满足全群生产的要求,养殖环境可控,且能进行反季节养殖等优点,缺点是前期投资较高。水面放养是在河流、湖面或池塘进行放养,由于环保原因,大型养殖企业已经基本退出该模式,只有极少数种鹅场采用。棚舍+运动场模式是目前种鹅的主流养殖模式,具体又可以分为平养型和网养型,网养型一般具有较好的禽舍,能满足反季节养殖的需要,舍内安装有环控系统和遮光设备。

2.2 水禽养殖粪污处理及配套设施情况

江苏省水禽养殖粪污处理利用方式主要有堆肥还田(经过一段时间堆积腐熟后进行还田)、直接出售(农户上门自行拖运)、厌氧发酵(与污水混合发酵后再利用)、生产有机肥(有机肥企业上门)等[8。除此之外,大量小散养户则直接利用场区土地和水体进行消纳。

少数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完善,拥有清粪设备、运输车辆、粪污处理设备等,能够收集和处理粪污,养殖环境相对卫生,降低了对水源的依赖程度及对环境的影响。同时采用雨污分流方式,将污水进行处理后再进行达标排放。大部分小规模养殖场(户)对设施设备投入很少,部分养殖者甚至未考虑设施设备的投入,将粪污经过简单处理后还田利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