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热点及趋势
作者: 李广顺 马艳艳
摘要 通过查阅1992—2023年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相关文献,从文献特征、研究热点、未来趋势探索乡村旅游发展动态及变化规律。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对发文量、作者、机构、期刊分布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乡村旅游年均发文量表现出阶段性增长趋势;研究热点呈现出研究主题比较分散、研究方向比较多元、研究对象有所差异的特点;研究热点集中于“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业旅游”等方面。未来研究可以从乡村旅游新兴概念、乡村旅游区域性发展模式、乡村旅游智慧化和信息化发展等方面延伸和拓展。
关键词 中国;乡村旅游;可视化分析;文献计量分析;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 S-0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24-0220-07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24.04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China—Bibliometric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LI Guang-shun1, MA Yan-yan2
(1.College of Agriculture,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 Ningxia 750021;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 Ningxia 750021)
Abstract This paper consult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ina from 1992 to 2023, and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changing laws of rural tourism from the literature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hotspots and future trends. By using CiteSpace bibliometrics tool, it visually analyzes the number of published articles, authors, institutions and periodical distribution. As shown by the results, China’s rural tourism document shows the periodical fluctuation trend. The research hotspots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attered research objects, diverse research perspectives and different year themes. In addition,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leisure agriculture”,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tourism”. Finally, it is proposed to extend the future research from the emerging concepts of rural tourism, the development models of rural tourism in various regions, as well as the intelligent and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Key words China;Rural tourism;Visual analysis;Bibliometric analysis;CiteSpace
自党的十九大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手段之一,在不断发掘我国农村内生发展动力和持续深化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1-2]。依据《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通过对中国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的深度探索,2022年乡村休闲旅游业持续优化升级,接待游客达28亿人次,约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6.0%,营业总收入超7 4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6.2%,年均增速达3.8%。
学术界对乡村旅游及其发展进行了文献综述性研究,普遍认为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地区[3]。回顾中国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通过查阅1992—2023年的相关文献,学者主要围绕乡村旅游概念[4-5]、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6-9]、乡村旅游影响因素[10-11]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中国乡村旅游当前状态进行系统总结,有助于更清晰地了解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目前的研究大多是定性评述类文章,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存在主观和片面性问题。通过可视化分析工具,可以更清晰直观地呈现中国乡村旅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基于此,该研究运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工具,对中国乡村旅游相关文献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其热点,并探究其未来研究方向,可为后续中国乡村旅游研究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工具是一款基于JAVA语言和引文分析的信息可视化软件,具备简单、有效以及美观丰富等诸多优点[12]。CiteSpace可以清晰直观地展现特定领域的研究现状,对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并预测未来可能的研究趋势,进而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该研究运用CiteSpace 6.1.R2软件和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对发文数量、期刊分布、发文作者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收集相关数据、选定标准的时间切片等步骤,挖掘乡村旅游的演变过程,分析中国乡村旅游的研究趋势。
1.2 数据来源
该研究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源,将数据来源限定为中文学术期刊,勾选CSSCI、CSCD、中文核心期刊。为充分反映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的现状,文章采用关键词进行检索。鉴于较早时期,乡村旅游概念比较模糊,学术界对其有不同的称谓,比如农业旅游、休闲农业等,检索时,按照关键词分别检索“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1992年是中国知网收录最早时间,检索时间段则设为1992—2023年,共检索到3 574篇文献。剔除“噪音”文献(题录、会议咨询、新闻报道等),最终获得符合条件的文献3 401篇。将数据分别导入Microsoft Excel 2016和CiteSpace6.1.R2软件,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对年度发文数量、发文期刊分布、高被引文献分布进行分析,运用CiteSpace6.1.R2对发文作者、发文机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将上述所有项目通过可视化网络分析呈现,全面透析国内乡村旅游研究进展及趋势。
2 文献特征
2.1 年度发文量分析
1992—2023年中国乡村旅游领域的发文数量变化见图1。1987年,陈裕鹏发表的《台湾省的观光农业》是国内可以检索到最早有关乡村旅游的文献。20世纪90年代初,姚君泽等[13-14]提出要重视发展农村旅游经济问题,并对其发展意义和作用展开了讨论,自此乡村旅游相关研究进入萌芽阶段,但并未提出“乡村旅游”这一概念。1992年首次有学者针对乡村旅游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15],但在之后5年此类研究年均不到2篇,说明尚未进入学术研究全面探索阶段。1997—2005年,年均发文量15篇,但该阶段整体呈现出比较平稳的上升态势。1999年是以“生态旅游年”为主题,鼓励城市居民前往农村进行旅游支出[16],乡村旅游在全国逐步兴起。这一时期,学者们普遍将乡村旅游视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和模式[17]。2006—2011年,乡村旅游学术成果明显增加,年均发文量196篇,年均增长率17.68%,从图1可看出这一阶段增长速度较快。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发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旅游业的重要作用,乡村旅游政策数量逐年增长[18],学界也掀起了乡村旅游相关研究热潮,主要聚焦在乡村旅游的开发[19]、旅游社区利益分配等问题[20]。2012—2015年,发文量虽有所回落,但年均维持在120篇以上。在此阶段,乡村旅游研究日益深化,已呈现稳定态势并迈向理论讨论,开始关注乡村旅游的理论建构,比如基于旅游系统理论分析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21]。2016—2020年,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乡村旅游再次成为国内学术研究热点。在此背景下,开始深入研究乡村旅游,发文量也逐渐增加,尤其进入脱贫攻坚的决定性阶段,发文量再次达到270篇的峰值。2020—2023年虽然发文数量有所下降,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该领域依旧是学术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只是需要进一步探索乡村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6]。
2.2 发文期刊分布
表1列出的是数据源中排在前10的乡村旅游研究载文期刊及其明细。10种期刊中,复合影响因子中最高8.606,最低1.431,总复合影响因子36.528。《旅游学刊》《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和《农业经济》3种期刊的载文数量均在百篇以上,《农业经济》的载文量高达518篇。这10种
期刊一共载文1 296篇,占总量的36.3%。可以预估,中乡村旅游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载文期刊。从期刊所归属的类别分析,有3个期刊属于农业经济类,有2个期刊属于农业综合类,旅游、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综合、贸易经济、资源科学各有1个期刊。由此得出,中国乡村旅游的研究大多聚焦在农业经济领域。
2.3 发文作者分析
绘制CiteSpace导出的作者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图2)。结果显示,节点数428个,连线数93个,网络密度仅为0.003 7,表明目前中乡村旅游研究的学者们大多相对松散。根据普莱斯定律[22],发文数量超过3篇的作者可以认定为某领域的高产作者。因此根据图谱可以发现该领域高产作者有7位,分别是原梅生、周建涛、李同升、易能、杨兆萍、孔祥智、姜卫兵,发文量总量21篇,远低于50%的标准;图谱显示该领域形成的合作作者群簇较少,学者们主要还是以单独节点为主,也说明中国乡村旅游相关研究中作者之间缺乏紧密的交流合作,核心团队建设较松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