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社会需要与农学专业课程体系关联度分析

作者: 庞发虎 杜瑞卿

休闲农业社会需要与农学专业课程体系关联度分析0

摘要 为了研究目前农学专业教学大纲课程体系设置是否满足休闲农业各个岗位的需要,选取36所大中小型企业,选择6个不同岗位具有农学本科学历的从业人员,发放300份匿名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34份,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转换和灰色关联度分析。调查结果表明,休闲农业6个不同的岗位人员对目前课程体系设置满意度不同,调查综合分析结果与大纲课程体系设置存在差异,但差异不大。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也表明6个岗位需要学时数与大纲计划学时数的关联度普遍较高,调查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关联度进一步提高。总而言之,目前农学专业教学大纲课程体系设置基本能满足休闲农业的需要,依据调查结果修改大纲课程体系设置,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休闲农业;农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灰色关联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01-0271-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1.061

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al Demands of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Agronomy

PANG Fa-hu,DU Rui-qi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Nanyang, Henan 473061)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whether the current syllabus curriculum system of agronomy specialty can meet the demands of various posts in leisure agriculture, 36 large, medium and small size enterprises were selected. The employees in six positions with bachelor’s degree in agronomy were selected.  300 anonymous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234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The survey results were analyzed by data conversion and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surve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mployees in six different posts in leisure agriculture   had different satisfaction with the current curriculum system, and the survey comprehensive analysis results were also different from the syllabus curriculum system,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large. The results of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also showed that the correlation degree between the class hours required in the six posts and the class hours according to the syllabus plan was generally high. The results of investigation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rrelation degree was further improved. The current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syllabus of agronomy specialty could basically meet the demands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f the curriculum system was modified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s, better results could be achieved.

Key words Leisure agriculture;Agronomy specialty;Curriculum system’s setting;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基金项目 南阳师范学院高等教研重点项目(202105)。

作者简介 庞发虎(1975—),男,山西运城人,副教授,博士,从事休闲农业规划与设计研究。

收稿日期 2021-10-02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村田园景观、生态环境、农业生产资源和民俗传统等,结合农、林、渔、牧农业生产中特色经营活动及典型的农民生活方式,向游客提供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亲子娱乐、民俗体验、农事参与以及农产品采摘、品尝和采购体验等活动,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促进农业、农村和农民协调发展的新兴农业生产经营形态[1-4]。休闲农业需要从事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休闲观光植物生产与管理、智慧及设施农业生产管理、导游与接待服务、休闲农业项目策划、休闲农业运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4-7]。基于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广阔的市场使得社会对休闲农业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休闲农业专业人才培养已不能满足现代行业的发展需求。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休闲农业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8-9]。以休闲农业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改革将有利于提升专业人才的素质,增强地方高校休闲农业专业的办学特色,改善当地的环境和生态状况[10]。

然而,目前农林高校学生的培养更注重学术素质的培养,已无法满足目前休闲农业的需要。农学专业课程体系与实际工作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课程体系设计不太合理,课程设置和课程安排上存在诸多问题。笔者针对农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课时数安排,对从事休闲农业各岗位的专业人才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课程体系设置和课时安排。

1 调查方法

1.1 课程体系设置

目前南阳师范学院农学专业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如下:

通识教育课程包含10门课程,总学时843学时;

学科基础课程包含15门课程,总学时760学时;

专业核心课程包含18门课程,总学时917学时;

个性化课程包含15门课程,总学时710学时。

所有课程总学时数为3 230学时,总实习周数9周。以上课程学时数包含各课程带有的实验课学时。

1.2 课程体系在企业休闲农业方面的适应性调查

为了了解农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在企业休闲农业方面的适应性,选取36个大、中、小型包含有休闲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的企业,按照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管理、营销、旅游解说、旅游项目策划、农业科普6个岗位[11],选取具有农学专业本科学历的300人员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对调查的每门课程或项目根据重要性或涉及知识点赋予分值,用0~1表示。共收回234份有效问卷。

1.3 对调查结果的换算

按照每个岗位对每门课程或每类课程(项目)的分值比例,将总学时数(3 230)、总实习周数(9周)分解成调查各岗位需要学时数或实习周数。涉及课程较多,共涉及76门课程(包含实验课程),为了计算方便,将调查的课程按照二级课程分类进行统计分析。

1.4 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在系统发展过程中,若2个因素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即同步变化程度较高,则二者关联程度较高;反之,则二者关联程度较低。灰色关联分析法就是根据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亦即“灰色关联度”,作为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方法。具体原理及方法如下:

(1)建立标准组各项课程或项目观察值数据矩阵,作为比较的标准系统。

X0(k)=x0(1)x0(m)(1)

(2)建立被比较观察组及观察课程或项目组成的目标数据矩阵。

X(k)=x1(1)…xn(1)x1(m)…xn(m)(2)

式中,m表示观察课程或项目数,n表示观察组数。

(3)计算关联系数。

r0i(k)=min|x0(k)-xi(k)|+ρmax|x0(k)-xi(k)||x0(k)-xi(k)|+ρmax|x0(k)-xi(k)|(3)

式中,ρ为分辨系数,0<ρ<1, ρ通常取0.5。

(4)依据关联系数,建立关联系数矩阵。

r0(k)=r01(1)…r0n(1)r01(m)…r0n(m)(4)

依据关联系数矩阵r0(k)的每一行,计算出相应的标准差S0(k)。

(5)计算各指标权重。

w(k)=S0(k)mk=1S0(k)(5)

(6)计算各观察对象(组)的关联序。

Ri=mk=1w(k)r0i(k)(6)

(7)依据各观察对象(组)的关联序,分析结果。

使用Microsoft Excel软件或在线SPSSAU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1.5 依据权重系数法,计算综合需要学时数(或周数)

依据文献[11],计算出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管理、营销、旅游解说、旅游项目策划、农业科普6个岗位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16、0.19、0.23、0.13、0.26、0.03,保持大纲计划总学时(3 230学时)、总实习周数(9周)不变,按照权重系数计算出每门课程或每类课程(项目)的综合需要学时数(或周数),作为修改教学大纲课程体系设置的主要依据。

综合需要学时数(或周数)=各岗位需要学时(或周数)×各岗位权重系数。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结果分析

各课程在6个不同岗位上的重要性有所不同,将6个岗位的权重系数合并计算后,各课程重要性如下:

(1)通识教育课程:计算机课程、创业就业课程、大学英语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公共艺术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通话口语艺术课程、军事课程、大学体育课程、劳动教育课程。

(2)学科基础必修课程: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植物生理学、植物学、高等数学B、大学物理、普通化学、遗传学、生物化学。

(3)学科基础选修课程:农业生态学、科技论文写作与文献检索、农业生物技术、动物学。

(4)专业核心必修课程:植物保护学通论、作物栽培学、细胞生物学、农业气象学、土壤肥料学、种子学、耕作学、微生物学、作物育种学。

(5)专业核心选修课程:营销学、农产品加工学、园艺学概论、中药材提取与生产工艺学、农产品分析与检验、药用植物资源学、专业英语、生物分离技术、生物工程设备。

(6)个性化必修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智慧农业、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测量学、有机农业。

(7)个性化选修课程:农业项目投资评估、农业信息学、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观光(都市)农业园区项目策划、食(药)用菌栽培技术、景观植物养护、设施农业、农业工程设备、导游知识与现代礼仪、苗圃学。

(8)实习课程:现代农业见习(南方)、现代农业见习(北方)、植物学野外实习、课程综合实训。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