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家庭农场发展的问题研究

作者: 伍波

摘要 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通过对南陵县的家庭农场现状的调查,发现南陵县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政策执行队伍不足、农户资金筹集困难、乡村优秀人才缺乏、家庭农场社会化低、缺乏品牌与产业效应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以下对策:加强党建堡垒作用,做好政策支持工作;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引入乡村优秀人才,提高家庭农场主能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打造现代家庭农场;提升品牌意识,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和产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家庭农村发展;问题

中图分类号 F 3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01-0268-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1.060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Family Fa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aking the Example of Nanling County

WU Bo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000)

Abstract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amily farms in Nanling County, we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s in Nanling County, including insufficient policy implementation team, difficulty in fund raising for farmers, lack of outstanding rural talents, low socialization of family farms, lack of brand and industrial effect.Based on this, proposed to strengthen the role of party building fortress, do policy support, establish multi-linkage mechanism, broaden fund raising channels, introduce rural talents, improve the ability of family farmers; improve agricultural socialization services, build modern family farm; enhance brand awareness, build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brand and industry, form industry agglomeration effect and other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family farm cultivation in Nanling County, boost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Family rural development;Problem

作者简介 伍波(1995—),女,安徽芜湖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

收稿日期 2022-02-23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农民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乡村振兴战略则是行之有效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打造安乐宜居的美丽乡村[1]。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引导农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2]。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开始在农村地区将农业资源倾斜到新型农村生产经营体系的建立上,培育家庭农场。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提出,“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鼓励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把农业规模经营户培育成有活力的家庭农场”[3]。家庭农场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生产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的培育实现传统小农户的身份的转变,由传统的生产功能跳跃成生产和服务功能兼具的主体,将传统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中,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有利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4]。

南陵县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皖南丘陵向沿江平原过渡地带,现辖8镇,149个村,23个居委会,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 263.7 km2,人口55.6万。南陵县是2010年农业部首批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家庭农场是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之一,依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家庭农场主。但其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南陵县作为试点,解决好南陵县的家庭农场发展问题,不仅有利于当地的发展,也有利于全国其他县的发展。基于此,笔者研究南陵县的家庭农场发展问题,有助于加快家庭农场的培育进程,为其他地区的家庭农场提供借鉴,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1 南陵县家庭农场的现状

1.1 家庭农场数量增长迅速,质量不齐

南陵县是农业部首批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2013年度,南陵县注册家庭农场79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30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南陵县家庭农场的数量增长速度飞快,截至2021年,注册家庭农场近1 000家,占安徽省的家庭农场总数的1/12,其中县级示范家庭农场近270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8家,南陵县家庭农场的数量多且增长迅速,但是质量不齐,有的规模大有的规模小,有的形成特色产业长久发展,有的成了“空壳”家庭农场。

1.2 家庭农场以种养业为主,类型趋同

南陵县辖8个镇:工山镇、三里镇、籍山镇、家发镇、许镇、弋江镇、烟墩镇、何湾镇。家庭农场以种养业为主,其中工山镇以水稻、苗木、水果种植为主;三里镇以水果种植为主;籍山镇以苗木、水果种植为主;家发镇以水产经营、家禽散养、种植业为主;许镇以水稻种植、种植业和畜牧业相结合;弋江镇以荷叶加工业等为主;烟墩镇则是以生态旅游为主;何湾镇以水稻、果蔬种植为主。虽然各个镇的家庭农场都有各自偏重,但是总体上类型趋同,在市场饱和的情况下,竞争压力大,不利于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

1.3 家庭农场发展模式固定,创新不足

2013年开始,南陵县将新型职业农民与家庭农场的培育相联系,只有取得生产经营型资格的新型职业农民才可申领建立家庭农场[5]。近些年,南陵县将家庭农场与农业相关政策相结合,贯彻乡村振兴、扶贫攻坚等任务目标,依托国家的多项优惠政策,政府牵线搭桥,家庭农场主一方面和企业联结,形成多种利益模式,例如新型订单模式、股份合作模式、服务带动模式、多层次融合模式等加深与农场主的业务联系;另一方面参加职业培训,接受当地的农业科研院所或者农业高校开展家庭农场相关的培训,提高其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但政府的工作繁多,没有多余的人员来处理相关事宜。家庭农场主如果过多地依靠政府,自身不创新经营发展模式,拓宽销售渠道,长此以往不利于家庭农场的良性发展。

2 南陵县家庭农场发展的问题

南陵县家庭农场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实现农民增能提效,带动乡村经济,促进当地农业农村的发展,也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但是在其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2.1 政策执行队伍不足

南陵县的县级、市级、省级以及国家级的示范家庭农场有具体的文件,同样也有相应的工作领导组,但是这些工作人员自身兼职其他职责和事务,没有一个单独的部门或者人员来负责家庭农场的相关工作,一方面工作人员不是专业人员,另一方面缺乏足够的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受到影响。另外,关于家庭农场的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滞后,很多农民没有渠道或不敢向政务工作人员去了解,因此不是很了解这个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另外,申报家庭农场政策奖励的程序烦琐,流程等待时间较长,农民因此放弃额外的政策资金扶持。

2.2 农户资金筹集困难

南陵县的家庭农场数量多,但是家庭农场的规模较小,基本以单户为主,土地主要是由自家的农田改造而来。家庭农场的生产成本较高,水稻种植为主的家庭农场需要购买大型的农机设备;果蔬等种植业为主的家庭农场需要购买塑料膜和钢筋等,搭建大棚;苗木种植为主的家庭农场需要购买树苗或者树种。同样家庭农场想要形成一定的规模,逃不开土地流转,相关的土地制度并不是特别完善,容易产生分歧。农户个人储蓄资金有限,向外筹集资金的渠道狭窄[6],政府的财政支持和金融机构的贷款有限且程序复杂,并且政府的奖励是根据示范等级来发放的。南陵县的家庭农场成本相对较高,资金筹集困难[7]。

2.3 乡村优秀人才缺乏

南陵县家庭农场主的教育水平相对不高,不乏高中生,但是小学、初中居多,他们缺乏专业的农业生产技术和销售经营的知识。虽然南陵县农业农村局提供相关的新型职业农民或者新型农场主的培训,但培训时间较短,理论知识偏多,实操机会少。各个镇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部分形成产业的家庭农场和当地的农业学校合作,形成基地,农业学校为家庭农场提供优秀学生,但农业学校输送的人才具有时效性,如何留住人才是一个问题。另外,实际的家庭农场内部人员构成以家庭成员为主,在单户家庭农场中,由于传统乡村的大家长的权威,父辈容易与子辈就资金的使用方面产生分歧;在多户家庭联结成的家庭农场中,农场的工作人员多为亲朋好友,限于人情关系,家庭农场的内部人员的生产、销售、服务、财务工作没有专门的分工,家庭农场的管理上存在漏洞,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的优秀的管理人才。

2.4 家庭农场社会化程度低

南陵县农业社会化程度低,家庭农场主的经营模式以零售为主,部分批发,多是线下销售为主。同类家庭农场之间相互竞争,价格战难以避免,一旦过季,产品只能贱卖或者丢掉。由于没有完善的社会福利兜底扶持,也没有相关的农业保险来保障家庭农场主的利益,系统且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缺乏严重降低家庭农场的社会化程度。还会有一些农场主用“空壳”家庭农场谋取不明确的政策支持。随着电商的发展,家庭农场的产品销售模式也转战线上,开启互联网销售模式,但是受限于距离、产品使用周期等方面的影响,产品的运输和售后跟不上[8]。各农场主之间没有一个统一的互助机构,家庭农场主对市场的变化不敏感,互联网上的信息真假不定,农场主没有可靠的渠道和平台得到准确的市场信息及时调整销售模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