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利信息的湖北省粮食技术创新研究

作者: 吴素春 郑丽敏 熊思睿

基于专利信息的湖北省粮食技术创新研究0

摘要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必须依托技术创新确保粮食安全和粮食产业稳步发展。利用大为innojoy和incoPat专利数据库,对湖北省粮食专利申请趋势、技术领域分布、专利申请人、专利法律状态和专利运营等信息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湖北省粮食专利申请量逐年上升,技术领域集中在粮食储藏、运输、加工和检测环节,企业和高校是粮食技术创新的主体,专利法律状态以授权、未缴年费、撤回和实审为主,近年粮食技术交易比较活跃。最后,从创新投入、研发方向、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促进湖北省粮食技术创新的建议。

关键词 粮食产业;技术创新;专利信息;湖北

中图分类号 G 306;G 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02-024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2.058

Study on the Gra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Hubei Province Based on Patent Information

WU Su-chun, ZHENG Li-min, XIONG Si-rui

(School of Management,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23)

Abstract In the face of complex and changeabl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it is necessary to rely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ensure food security and steady development of grain industry.The trend of grain patent applications, technology field distribution, patent applicants, patent legal status and patent operation in Hubei Province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patent information from DAWEI innojoy and incoPat patent database.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grain patent applications in Hubei Province wa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the technological fields were concentrated in grain storage, transportation, processing and testing.Enterprises and universities were the main body of gra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e legal status of patent was mainly authorization, unpaid annual fee, withdrawal and actual examination.Finally, suggestions on promoting gra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Hubei Province we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innovation input, research direction,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 and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 Grain industry;Technological innovation;Patent information;Hubei Province

基金项目 武汉轻工大学校立科研项目(2019y38);武汉轻工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19225)。

作者简介 吴素春(1983—),女,广西贺州人,讲师,博士,从事粮食经济与创新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22-02-10

湖北省是粮食产业大省,也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和10个粮食净调出省之一。近年来,湖北省充分发挥农业资源和科教优势,大力实施“科技兴粮”和“人才兴粮”工程[1],新技术、新产品和农业科技示范企业不断涌现,形成了产教联动、校企对接、多方共赢的良好态势,科技对粮食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断显现。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饲料和工业用粮不断增加,粮食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升级,农业生产成本仍在攀升,市场竞争压力也在加剧[2]。湖北省粮食产业必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准确把握粮食领域技术发展方向,激发涉粮企业技术创新活力,促进粮食技术创新成果转化[3]。

专利信息中蕴含的技术、法律和经济信息能够为创新主体在技术研发方向和技术路线选择上提供情报支持。学者通过专利信息分析行业技术创新现状和发展态势,王莹[4]利用CNIPR中外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对我国玉米育种相关专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玉米育种技术的发展情况。岳东[5]基于Patentics的专利文献分析,总结了木本粮油植物采摘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和国内相关技术的发展特点,找出国内外在具体技术领域的差距;曹亚沙等[3]以SOOPAT专利数据库搜索引擎为检索工具,对我国粮油产业的技术生命周期、技术构成、热点专利和地区分异等进行系统分析。目前有关湖北省粮食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践仍比较薄弱,鲜见利用专利信息系统研究湖北省粮食技术创新的文献。鉴于此,笔者利用大为innojoy和incoPat专利数据库,对湖北省粮食专利申请趋势、技术领域分布、专利申请人、专利法律状态和专利运营等信息进行分析,为湖北省粮食产业政策制定以及技术研发提供借鉴,助推湖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1 湖北省粮食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湖北省充分利用粮食大省资源禀赋优势和雄厚的科研实力,制定一揽子粮食科技政策,如表1所示。这些科技政策促进粮食产业发展,粮油加工总产值位居全国前列。同时培育了湖北国宝桥米有限公司、湖北洪森粮油集团、湖北三杰粮油食品集团、湖北庄品健实业集团等一批粮油加工龙头企业,“荆楚大地”湖北粮油公共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企业创新意识不断增强,涌现了一批技术示范企业。例如,洪湖市洪湖浪米业有限公司分别与武汉轻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武汉油料所、湖北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以生物柴油和米糠油为研发重点,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湖北叶威粮油机械有限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同成立了“物联网测控装备技术产业化”创新团队,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合作研发“粮食机器人”。

当前,湖北省粮食产业已进入由规模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关键期,成效显著的同时矛盾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产业规模增速放缓、企业盈利能力普遍下降;深加工产品品种单一、产量不高,副产品综合利用率在低位徘徊;科技投入偏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品牌效应不明显。

2 湖北省粮食技术创新现状

2.1 数据来源与方法

专利数据综合来源于大为innojoy专利检索分析系统和incoPat全球科技分析运营平台。专利申请趋势数据、主要专利申请人、专利技术领域和法律状态的数据主要来源于innojoy专利系统。在innojoy专利系统上选择表格检索,在“名称摘要权利要求书”中检索“粮食”,设定地址为“湖北”,检索日期为2022年1月1日,共获得湖北省粮食专利信息1 671条,数据年度横跨1987—2021年,该研究主要分析2001—2020年的专利情况。专利运营状况和专利价值度数据主要来源于incoPat全球科技分析运营平台。在incoPat平台上,采用简单检索方式,在“主要著录信息+说明书”中检索“粮食”,在简单检索的基础上设定申请人地址为“湖北”进行二次检索。由于受专利申请公开日的影响(未申请提前公开的发明专利在申请日18个月后才公开)以及专利数据库存在的误差,2020—2021年的专利数据仅供参考[6]。

2.2 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由图1可知,湖北省粮食专利申请量总体上呈递增趋势,从2001年的21件到2019年的209件,年均增长47.12%。2001—2009年湖北省粮食专利申请量增长速度较为缓慢,2010年之后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2016年则大幅度上升,表明湖北省粮食技术创新势头良好。专利类型以发明为主,将近50%的专利属于发明专利申请,其次是实用新型,占46.56%,发明授权占16.31%,剩下的4.28% 是外观设计。

2.3 专利技术领域分析

从技术领域分布看(表2),排前10位的技术主要在A(人类生活必需品)、B(作业和运输)、C(化学和冶金)和F(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4个部范围内,排前3位的依次是B65G、B07B和C12G,3个领域专利总量分别为199、170和120件。TOP10技术主要涉及粮食储藏、运输、加工(包括物理加工和化学加工)和检测环节,这些技术领域的专利数量几乎都在逐年增长,其中B07B增长明显;A23L专利数量在2017年激增;保持相对稳定的是C12G。

2.4 专利申请人分析

湖北省粮食技术创新主要依赖企业和高校,超过70%的专利来自企业和高校。其中,企业是绝对的技术创新主体,其专利数量占将近50%。富有独创性的个人对粮食技术创新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个人专利数量占14.78%。高校中,武汉轻工大学独占鳌头,粮食专利数量达到123件,其次是华中农业大学,为44件。不同申请人擅长的技术领域有所差异,如华中农业大学在C12N和A01H领域占绝对的领导地位;武汉轻工大学主要擅长B02B和A23L;湖北工业大学则主攻C12G和C12R。前10位的申请人中,湖北叶威(集团)、湖北飞来钟粮油设备有限公司、湖北永祥粮食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均以粮食机械技术创新见长,这使得属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设备制造业的专利数量遥遥领先其他行业。

根据incoPat平台的专利价值度评估模型,从技术稳定性、技术先进性和保护范围3个维度来综合衡量专利的价值。技术稳定性表现在发明专利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有无诉讼行为发生、是否发生过质押保全、申请人是否提出过复审请求、是否被申请无效宣告。技术先进性体现在该专利及其同族专利在全球被引用的次数和应用领域等。保护范围主要用权利要求的项数、剩余有效期天数以及是否在多个国家申请专利来衡量。专利的评分即反映专利的价值,总分为10分。湖北省粮食专利超过50%的价值度在5~7分。总体上,专利价值度高的机构有华中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和武汉大学;武汉轻工大学专利数量虽然较多,但价值度高的专利较少,大都在5~6分;湖北叶威(集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利总量较其他机构来说虽然不多,但专利价值度比较高,将近80%的专利价值度在7分以上。

2.5 专利法律状态分析

专利申请过程中及申请成功后会经过各种效力阶段,法律状态就是该专利所处的效力阶段,总体上可分为有权(授权)、审中(包括实审和公开)和无权(包括未缴年费、撤回、驳回、届满、避重放弃、视为放弃、全部无效和终止)。从专利法律状态看,湖北省粮食专利主要为授权、未缴年费、撤回和实质审查4种状态,分别占总量的39.62%、26.09%、14.30%和11.49%(图3);公开和驳回分别占3.47%和3.89%;还有部分是届满、避重放弃、视为放弃等无权状态,合计占1.14%。专利失效的原因主要有专利申请文件不符合初审要求、专利申请人在申请公布后撤回、专利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答复、专利权人未按期缴纳费用等。

2.6 专利运营分析 2001—2010年期间,湖北省粮食专利转让数量都在10件以下,2011年开始激增,超过30件,此后在波动中缓慢增长,可见近年来湖北省粮食领域技术交易相对比较活跃。专利转让比较活跃的机构有芜湖瑞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瑞创通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武汉轻工大学和武汉大学,转让数量均超过10件。受让专利在10件以上的是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芜湖瑞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南瑞创通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